![]()
内容推荐 康节之学,要在《皇极经世书》。《皇极经世书》首言象,次言数,终则言理。《观物内外篇》正其中言理者。而皇极大义不在别处,正在理中。故知《观物内外篇》又为康节之学的要中之要。《观物内外篇》篇幅虽不甚大,却揭示了天地人物生成之理、皇帝王伯变迁之道、治乱成败所致之由。要究明康节之学,从《观物内外篇》入手,无疑是最佳选择。 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象数学家、哲学家、诗人。自号安乐先生,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后移居衡漳,再迁共城(今河南省辉县市),又徙洛阳。邵雍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宋哲宗元祐中谥“康节”,按照《谥法》用字的特定含义,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所以追谥为“康节”。宋孝宗淳熙初从祀孔庙,追封新安伯。一介终生无职无权的布衣之士,身后能享此殊荣的,三千年来,只有邵雍一人。 目录 导读 观物内篇 上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下 第七篇 第八篇 第九篇 第十篇 第十一篇 第十二篇 观物外篇 上 下 外一篇 渔樵问对 附录 皇极经世系述/邵伯温 宋史·邵雍传 邵尧夫先生墓志铭/程颢 康节先生行状略/张婚 康节先生遗像赞/朱熹 序言 一、儒家道统一脉相承 ,源远流长。西汉中期独 尊儒术以后两千多年,儒 家精神和学问向来是华夏 文明的主流,尤其是经宋 儒构建了完整的体系之后 ,从此以仁义礼智信、温 良恭俭让为核心的儒家精 神为天下共尊,庙堂之高 ,江湖之远,男女莫不知 ,童叟均熏染,上下一贯 、内外通透,成为华夏民 族的血脉和灵魂。 二、“人能弘道”。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孔曾思 孟、程朱陆王是儒家道统 的圣贤,圣贤传心,经典 载道,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夫子之文章”是儒家的 载道之学,“夫子之言性与 天道”是儒家的传心之学。 儒家精神来自天道,见诸 人心,靠教育来落实,教 育需以经典为载体。 三、儒家数千年的经典 ,以六经四书和历代大儒 的见道文字为核心,有经 ,有传,有注疏,有讲解 。文以载道,圣贤们的奏 疏、书信、记铭等等,莫 不有天理存焉。儒家的经 典文字,皆为圣贤们在不 同时空和环境下应机而作 ,是他们体验和践履天道 天理的遗存,是不同时期 儒者的责任和事业。历史 发展到今天,各种环境均 发生了很大的移易,甚至 语言系统亦有根本转变。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 们在身心上对德性的需求 、对生命问题的探索,永 无止息,历久弥新。“儒家 要典导读书系”即是选取儒 家道统历史长河中的重要 典籍,在新时代环境下, 进行整理、导读和讲解。 四、“儒家要典导读书系 ”所选取的经典,往往是历 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著述 和文字,希冀以点带面, 能展现儒家学问的全貌, 并做出新时代和新语境下 的解读,俾使普通读者发 现天行健生生不息之精神 ,体悟自性本有之光明, 完善自我人格,获取生命 的喜悦感;也力图使得有 志于儒家修齐治平理想的 大魄力者,能以此为进学 基石,循序渐进,日积月 累,盈科而后进,放乎四 海。 五、“儒家要典导读书系 ”对经典文字的整理,主要 依据重要古本,参考现有 优良整理本,并订正其舛 误。章节分段、文字断句 、标点符号等关系到对儒 家精神和大儒学问的理解 ,当涵泳文意,反复揣摩 ,慎加抉择,断以己意, 整理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完 整简体字本,而一般不出 校记。于书首撰写详尽导 读,尤从儒家真精神及工 夫体悟角度,阐扬圣贤们 的学问面目,以期对今人 的身心有所裨益。 六、孟子曰:“有天爵者 ,有人爵者。仁义忠信, 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 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 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岁月潮流滚滚向前,每 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下 的责任,实为义不容辞。 愿有心君子共同努力,默 而识之,学而不厌,秉文 之德,对越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