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黄蓓佳女士全新原创的儿童长篇小说。 出生在教师家庭,成长在教师大院,女孩小曈的世界里充溢了不同于平常孩子的氤氲书香。那些平凡质朴又各怀教学绝技的老师,那些趣味横生令人捧腹的点滴日常,如同幽暗夜空中的璀璨星光,点亮和温暖了小曈的成长之路。 这部小说以童真幽默的笔触,勾画出几位县城老师的苦乐人生,既展示了中国传统师道的底蕴和精髓,又将为人师者的日常风骨表现得真切感人。绵长久远的岁月,庄严有趣的灵魂,跌宕跳跃的文字,迷人又温馨的影像般的场景,一切一切,成就了黄蓓佳女士这本童趣满满又韵味十足的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黄蓓佳,出生于江苏如皋。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没有名字的身体》《所有的》《家人们》;中短篇作品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请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间》《危险游戏》《忧伤的五月》《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珞珈路》;散文随笔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片断》《地图上的行走者》等。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宝贝》《遥远的风铃》《艾晚的水仙球》《余宝的世界》《童眸》等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越南文出版。 目录 爱笑的慕老师 河流之王 音乐课 小城数学家 五颜六色的日子 后记 生命中那些有趣的灵魂 导语 《叫一声老师/黄蓓佳倾情小说系列》是黄蓓佳儿童小说作品集,收录当下现实的长篇小说,内容是师生情深。小说里,有作者父母的影子,有作者童年的那些老师的影子,感谢他们,在作者幼小和羸弱的生命里,留下了那么多浓墨重彩的记忆。作者的成长过程中,关键时刻若没有几位老师的提点、鼓励,或说是他们无意识之中的眼神动作的照拂,肯定不是今天的样子。 后记 后记 生命中那些有趣 的灵魂 黄蓓佳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母 亲一辈子当县中老师,当 班主任,四十年教书生涯 ,学生无数,晚年随我的 弟弟定居深圳后,还有老 学生千里迢迢去看望她, 送她鲜花,请她吃饭。父 亲自幼聪慧,却因家贫无 钱去读大学,高中毕业后 即留校任高中老师,也是 那时候的奇葩事情。他后 来当县文教局视导员,再 当本地师范学校校长,最 后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 领导岗位上退休。每次父 亲回到故地,一样被他的 老学生们前呼后拥,享尽 尊崇。 有个说法叫“干一行爱一 行”,也有个说法叫“干一行 厌一行”,都有点道理。小 时候看我父母一天十几个 小时围着学生们转,心思 都在学生身上,对我们姐 弟几个漠然到近乎无视, 逼得我小小年纪支撑起一 大家人的诸多家事,心里 便对这个职业完全没有好 感。大学毕业时,我发愿 说只要不当老师,干什么 都行。待到中年之后,同 学会、谢师会突然地多了 起来,每每看到退休的老 师和从前学生间的亲密互 动,从前的学生对从前的 老师的嘘寒问暖,心中不 由慨然,觉得还是当老师 最好,身边永远不缺一茬 接一茬的年轻人,生活中 永远不会寂寞和孤独,即 便你都活到九十高寿,你 在学校最后带的一班学生 可能只有四十出头,多好 啊! 我的父亲在二〇一四年 去世,母亲则殁于二〇二 〇年疫情之中。两位老人 都算高寿。 父母去世后,我一直想 着要为他们写点什么。我 已经写了那么多的作品, 那么多的人、事情、生活 ,我也该写写我的父母。 但是思来想去,又发现我 的父母一生都当老师,全 部的时间就是围着他们的 学生打转,没有传奇,没 有悲惨,更没有惊天动地 ,流水账式的记录未必有 人要看。那么,我就来写 本小说吧,写写我童年时 代那些有趣的老师们,用 这本小说,纪念我的父母 。 书中小城的生活环境是 真的,我读书的那个学校 是存在的,温馨可爱、书 香氤氲的教师大院曾经也 有,后来拆除了。每次提 笔描写记忆中的过往,心 里总有无尽的感伤,这是 人生走向迟暮的毛病:念 旧,伤怀,慨叹,痛恨过 的一切都成了美好。 偷偷地说一个小秘密: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艺术, 但是我这本小说里林林总 总的人物,尤其是那几位 特别有趣的老师,在我的 脑子里还是大致有一个参 照者的。我写小说的习惯 ,每写一个人物,就要在 我周围使劲地想啊想,想 出一个靠得上边的熟人, 把他立为标杆,而后我才 能信马由缰、放手创造。 若没有这么一个人立在眼 前,我的心里好像是空的 ,思绪飘忽,落不到一个 实处。虽然小说写到最后 ,小说人物与标杆人物差 之千里,但是有和没有, 非常重要。我这本小说里 ,有我父母的影子,有我 童年的那些老师的影子, 感谢他们,在我幼小和羸 弱的生命里,留下了那么 多浓墨重彩的记忆。我的 成长过程中,关键时刻若 没有几位老师的提点、鼓 励,或说是他们无意识之 中的眼神动作的照拂,我 肯定不是我今天的样子。 也因为如此,我要把这 本小说献给我的父亲母亲 ,以及所有爱过我的,和 我爱过的老师们。 精彩页 老校长把她带到我们全班同学面前时,她应该就是三十来岁。不过我不能确定。我那年七周岁,读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我还没有学会从人的举止长相判断一个人的年龄。 她长得不好看,这个我能够确定。我们学校最好看的是教音乐的爱老师,她穿花布裙,梳两条漆黑的长辫子,辫梢扎大大的蝴蝶结,有时候蓝色,有时候粉色,走路的时候,脚底板―弹一弹,蝴蝶结就在背上蹦蹦跳跳,活像两个跳舞的小人人,惹得我们全校女孩子都傻看入迷。 她不一样,她穿得很素,简直太素了,上身是一件洗旧的蓝色春秋衫,领子翻开,露出里面的杂色手织毛线衣,下身是一条深灰色裤子,裆部有点肥大,里面起码能塞进一条薄棉裤,膝盖鼓出来,松松垮垮,一走动,就往两边晃荡,好似有什么活物要挣扎着飞出来。另外,她个子小,又瘦,可以称得上“面黄肌瘦”,嘴巴却扁阔,嘴唇始终都不能闭拢,露出格外显眼的两颗龅牙,让我无端地联想到一只不停觅食的兔子。 她有个奇怪的姓——慕。校长介绍了她的姓名后,为了不让我们误会成木头的“木”,特地转过身,用红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个字。 “慕”,红艳艳的,写得足有巴掌那么大。 “啊呀呀,我认识这个字,坟mù的mù!”我们班的捣蛋鬼李国庆大呼小叫。 老校长脾气虽好,此刻却有点气急败坏,朝李国庆摆了脸:“你坐下,别给我丢人!” 李国庆噘个嘴,沮丧地坐下去,不明白校长为什么呵斥他。 校长接着朝慕老师看去,像是担心她刚进教室就碰钉子,会生气。还好她没有。她笑眯眯的,从老校长身后走上前,随手捡支白粉笔,转头在黑板上,在大大的“慕”字旁边,写了个小小的“墓”。她的字写得很漂亮,一笔一画,起笔收笔都有笔锋。 她转身,对着我们大家,轻敲黑板,柔声细气地说:“看见没有?坟墓的‘墓’字是这样写,下面是土,死人是要埋到土里的。” “哈哈哈……”大家就回头,笑话李国庆,他不懂装懂,在新老师面前出了大洋相。 李国庆面红耳赤,拿块橡皮在桌面上拼命擦,坚决不抬头。 “认错字,没关系,学生学生,学了才会懂。”她还是笑眯眯的,笑到嘴张开,鼻翼边划开两道皱纹,龅牙显得更突出。 慕这个姓,好奇怪啊。我缩着脖子坐在座位上使劲地想,把我的左右邻居,还有我们小院门外那些卖烧饼的、缝衣服的、磨剪刀修鞋子的统统想一遍,有姓赵的、姓林的、姓马的、姓杨的,好像就是没有姓慕的。 不管怎么说,以前没有,现在有了。慕老师,喊起来很顺溜,起码比敏老师缪老师什么的,要响亮得多。很快我们就习惯了。 习惯了之后,“慕老师”长,“慕老师”短,上课下课,大事小事,全班四五十副尖嗓子,时不时地聒噪成一片。 慕老师好脾气,甩着清汤挂面式的头发游走在教室过道,笑眯眯地转前转后,一个个地应声,一个个地解决问题。 无论教室里怎么乱,她自有定海神针,那就是耐性。耐性这东西,对付学生最有用,它会像压路机一样,把小孩子的毛糙惊慌急躁什么的,在不动声色中压成一块扁扁的饼,让你心甘情愿跟定她的指挥棒来转。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