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篆书学习指导用书,围绕篆势研习展开,分《篆势诀》原文及分析、小篆笔法及章法解析、名作赏析及临作上中下三编,图文并茂,简明扼要,适用于高校书法专业生及社会广大书法爱好者。 本书内含李莹波先生的篆书教学视频,欢迎广大读者扫码封底二维码获取。 目录 上编 《篆势诀》原文及分析 《篆势诀》(原文) 一、对称 二、势曲 三、下引 四、上出 五、通贯 六、错综 七、缩首 八、舒脚 九、双叠 十、三段 十一、停匀 十二、丰饥 十三、背向 十四、揖让 十五、宽博 十六、雄壮 十七、鱼贯 十八、俯仰 十九、垒叠 二十、围合 二十一、覆钟 二十二、载釜 二十三、围左 二十四、围右 二十五、疏广 二十六、围缩 二十七、导滞 二十八、扶倾 二十九、参差 三十、阶行 三十一、曲空 三十二、截繁 三十三、勿媚 三十四、宁曲 三十五、多体 三十六、偏旁 中编 小篆笔法及章法解析 一、笔法解析 二、章法解析 下编 名作赏析及临作 一、历代小篆名家名作赏析 二、《峄山刻石》李莹波临作 后记 序言 我的在读博士李莹波同 学郑重其事地拿来一叠彩色 打印的书稿,说是要请我写 篇小序。书的题名叫《篆势 诀》,是一本专门研究篆书 体势的技法书。 本书所说的“篆书”,是 指成熟的“小篆”,书名《篆 势诀》,也就是关于小篆体 势的口诀,故通篇只讲小篆 ,不涉及大篆,这是很务实 的一种思路。 我大致翻看了一下,作 为一本研习篆势、篆法的入 门技法书,本书不同于现在 市面上流行的书法类图书样 式,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个 人特色。 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其 中上编是重点,作者仿照古 代书法蒙学的经典样式,总 结出篆势口诀三十六条,每 条之下分列名目、口诀和例 字,再配以很有个人心得的 详细的技法解说,并附有图 例分析。条理清晰、重点突 出、详略得当、版式新颖。 应该说,这种编排体势 ,很明显深受唐代欧阳询《 三十六法》、清代黄自元《 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 著作的影响,但又别出心裁 ,自成一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 编正文中的例字,都是作者 手书的小篆,其书体带有晚 清名家吴让之那种清丽遒健 的书风特点,看得出作者在 小篆技法上是下过不少功夫 的。 中编主要介绍小篆书写 的笔法和章法。小篆的笔法 并不是很复杂,但由于历史 悠久、名家辈出,要用一种 “标准”的笔法样式表现是有 局限性的。因此,本书精选 了清代有代表性的数位小篆 名家笔法,列表进行比较分 析,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小篆的章法主要用作者 自己的作品说话,形式比较 新颖,且解说中分享了作者 的创作心得。难能可贵的是 ,这些书写内容绝大部分都 是作者的自作诗词,这在当 今的书法生态中是很值得提 倡的。 下编主要是对历代小篆 名家名作的一些分析。简短 的分析中多采用本书上编所 总结的篆势法则,首尾呼应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全书紧紧围 绕着篆势的研习展开,图文 并茂,简明扼要,既有良好 的阅读性,又有很强的操作 性,可以说是一本很实用的 篆势研习著作。 大家知道,小篆是书法 研习基础中的基础,同时, 掌握好小篆的字形结构和书 写体势,也是通往古文字研 究的最好门径。因此,我希 望此书的出版,既能让众多 的书法爱好者对小篆的研创 产生兴趣,也能对有志于古 文字学习的学子们研读小篆 有所助益。 是为序。 陈松长记于岳麓书院 2020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