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套书共包含四卷,内容分别介绍如下—— 《蒙古帝国1:铁骑神鹰》:本卷描写了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成吉思汗的传奇人生。小说不仅讲述了成吉思汗逆境求生,以3万兵马起家,在20年间统一蒙古草原的辉煌战绩,还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塑造了木华黎、博尔术、哲别等著名草原英雄形象,深入披露了成吉思汗和他的伙伴们那鲜为人知的爱恨情仇。 《蒙古帝国2:饮马欧亚》:本卷主要讲述的是成吉思汗之孙拔都统率数万“蒙古西征军”如狂飙席卷欧亚,最终建立金帐汗国,并秉承祖训,力排众议将蒙哥推上汗位的英勇事迹。除了全景再现宏大的战争场面外,小说着力描写了拔都与几位美丽女子的情感纠葛。战争与爱情,铁血与柔情相互印衬,水乳交融,令小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蒙古帝国3:皇皇盛世》:本卷主要描述的是蒙哥汗突然去世之后,忽必烈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夺取汗位,对内挫败敌对势力,对外继续南征,建立元朝的叱咤人生。雄韬伟略的忽必烈、心系天下的真金太子、贪得无厌的阿合马、博学多识的马可·波罗、忠贞爱国的文天祥,一个个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惊心动魄的宫廷较量,兼收并蓄的治国方略尽在此卷,令人目不暇接,手不释卷。 《蒙古帝国4:帝国余晖》:本卷是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得主包丽英的新作。小说用诗一般的语言,通过神女塞西娅深情细腻的讲述,勾勒了一部蒙古帝国的延续——帖木儿帝国的兴衰史和瑰丽文明史。征战与杀伐、忠诚与背叛、情与恨的矛盾纠葛,共同织就了成吉思汗的后裔——“跛子”帖木儿王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包丽英,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后裔,成吉思汗第36代长孙女。就读北大之后,利用北大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全身心投入蒙元史的研究与考证之中,历时近20年,数易其稿,终成这部长达100余万字的历史小说《蒙古帝国》。 目录 第一册 铁骑神鹰 第一章 草原美人孛儿帖 第二章 月圆有缺时 第三章 凋零的“薰衣草” 第四章 阳光与阴霾 第五章 我心相随 第六章 雄风·烈马·号角 第七章 合兰真大战 第八章 祺儿的心事 第九章 青锋剑 第十章 撒满珍珠的草原 第十一章 陈兵居庸关 第十二章 攻陷中都 第十三章 喋血城垣 第十四章 梦里故国 第十五章 神鹰曲,鹰之旅 第十六章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第二册 饮马欧亚 第一章 蒙古高原的风暴 第二章 幽兰,为你一生绽放 第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四章 伽勒伽河之战 第五章 巧计避祸殃 第六章 人算·天算·胜算 第七章 最毒妇人心 第八章 斡罗斯烽火 第九章 燃烧的多瑙河 第十章 谁主沉浮 第十一章 汗位之争 第十二章 雄视欧亚 第三册 皇皇盛世 第一章 蒙哥时代:无限江山 第二章 大理烟云洱海雾 第三章 高原与高原相遇 第四章 钩考风波 第五章 命运之选 第六章 世间取尊贵无越于真金 第七章 若分而合若合而分 第八章 海都的风景 第九章 那一朵寂寥的花 第十章 看君射虎南山 第十一章 云聚散月亏盈 第十二章 大哉乾元 第十三章 辕门奏凯归 第十四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十五章 青山几时 第十六章 大一统 第四册 帝国余晖 引子 剌迪夫之死 第一章 传说中的绿林好汉 第二章 人生第一场豪赌 第三章 东山再起 第四章 成就霸业第一步 第五章 金星塞西娅 第六章 止战之殇 第七章 征服,再征服 第八章 帝国的巅峰 第九章 魂之挽歌 第十章 咎由自取 第十一章 最后的统一 尾声 燃放在帝国星空的最后一束烟花 序言 十三世纪北方的草原部 落在蒙古人推动下得到了空 前统一,与此前几个世纪的 分裂与纷争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而顺应了草原人渴盼统 一强盛和安宁富足的要求, 担当起这一使命的,正是元 太祖成吉思汗。 草原的统一,使原本各 自为战的马背民族,凝聚成 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 民族共同体,进而凭借这如 日之升、如月之恒的热忱与 豪情,驰骋万里,横扫欧亚 ,从森林环绕的贝加尔湖到 流水滔滔的印度河,从里海 (位于欧亚交界线上的世界 最大咸水湖)周围的大草原 到古老中国的华北平原,建 立了令世人瞠目的蒙古帝国 。 这是一个横空出世、前 所未有的大帝国。成吉思汗 和他的后继者以战争的手段 消除了东起太平洋西到里海 之间的人为疆界,各民族之 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西方 ,与此同时,西方的织造品 、药物、天文历法等也接踵 传入中国……而所有的一切 ,与成吉思汗开创性的功绩 密不可分。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 服西夏的战场溘然长逝,他 的儿孙如他所愿,接过了征 服欧亚大陆的权杖,策马长 行。1229年,成吉思汗三 子窝阔台即位,1234年, 金国灭亡。次年,窝阔台汗 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决定进 行第二次西征,同时确定由 术赤之子拔都担任西征军统 帅。这支向欧洲挺进的军队 只有六万余人,却从1236 年秋至1242年春相继征服 了伏尔加河流域的重镇不里 阿耳、钦察和南、北俄罗斯 ,并在里格尼茨(今波兰莱 格尼察市)战役中击败兵力 占绝对优势的波德联军,进 入波兰、匈牙利。接着,拔 都亲率大军渡过多瑙河,攻 陷格兰城(今地不详),西 欧诸国在恐惧中束手无策。 恰在这关键时刻,窝阔台汗 病故,半个欧洲因为窝阔台 汗的猝然离世被上帝拯救。 消息传来,拔都当即收起长 鞭,掉转马头,回到萨莱城 (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阿 斯特拉罕附近),建立了四 大汗国中疆域最为辽阔(东 起也儿的石河,西至俄罗斯 ,北达北极圈附近,南越高 加索山)的金帐汗国。 赫赫战功从未令拔都得 意忘形,在拔都的全力推举 下,经历了诸多艰险和波折 的蒙哥在鼓乐声中登上汗位 。这是成吉思汗家族中又一 位有作为的蒙古大汗。他恢 复了一度被破坏殆尽的帝国 秩序,在短短九年的统治中 ,开拓疆域,增强国力,他 派胞弟忽必烈征服云南,派 另一个胞弟旭烈兀第三次西 征建立伊利汗国。他身后, 忽必烈登临汗位,成为元朝 的开国皇帝。 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蒙古的四大汗国共同听命于 元朝中央政府,元朝的版图 东起大海,西达地中海沿岸 ,北涉极地附近(曾在此驻 军七人),南至印度尼西亚 。在哥伦布没有发现新大陆 之前的十三世纪,已知世界 的版图只有欧亚非三洲,欧 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 亚洲4400万平方公里,非 洲3020万平方公里,而事 实是当时的非洲并未完全开 发,只有埃及君主掌握着北 非的一部分,疆域最广北达 黎巴嫩,南及尼罗河第四大 瀑布,面积也就200多万平 方公里,因此,元王朝拥有 的版图3500多万平方公里 ,占到中世纪世界陆地面积 的三分之二之多。 统一战争结束后,元王 朝在忽必烈的统治下国泰民 安、经济强盛、科技发达、 军事强大。当时的元大都, 商贾云集,各国外交使节频 繁往来,拥有一百余万人口 的元大都水路、陆路交通发 达,货物堆积如山,人民安 居乐业,呈现出少有的太平 盛世。 忽必烈在八十岁高龄也 是元帝国最强盛时离开人世 ,之后,帝国迅速衰落。 然而,蒙古人退出中国 历史舞台的那一刻,并不意 味着帝国影响的消弭。在其 后几百年中,蒙古人依然充 当着世界历史的主角。蒙古 四大汗国中,除窝阔台汗国 早早并入察合台汗国之外, 金帐汗国在内乱中依然统治 着俄罗斯和中亚部分国家的 广阔领土,持续着它二百六 十余年的命脉:伊利汗国的 汗权从成吉思汗的直系落入 旁系之手,国势日渐衰微; 察合台汗国则发生分裂,东 汗国统治着今新疆之地,在 习惯上仍被外国人称为中国 ,西汗国占据着河中地区, 在中亚与金帐汗国彼此攻讦 。此外还有退到长城之外的 北元政权。帖木儿就于乱世 之中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的 碣石城(位于今乌兹别克斯 坦沙赫里萨布兹)。 帖木儿的五世祖与成吉 思汗有着共同的祖父,可以 说,直到死亡,帖木儿都希 望自己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 。 是的,帖木儿一生崇拜 成吉思汗。他站在中亚和西 亚的土地上遥望中国和欧洲 ,向世界宣称:我,就是成 吉思汗。从来没有人否认, 他的一生至少有一点与成吉 思汗相同,那就是,他像成 吉思汗一样,在征战中生, 在征战中死,终生不离马背 。 这位在名字前被冠以“跛 子”二字的帖木儿帝国的创 立者,即使少年时代一度成 为绿林好汉,带着他的人啸 聚山林、打家劫舍及至最终 向朝廷投降,他却能做到非 比寻常的慷慨,也从未有过 一些自卑与消沉。所有的经 历都被他当成磨炼,他最终 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征服世界 导语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身世之谜? 成吉思汗四子拖雷暴亡之惑? 忽必烈夺得大汗之位的关键是什么? 南宋最后的风骨文天祥被杀的真相如何? 以历史的滚滚洪流为经,以成吉思汗等中心人物的人生际遇为纬,经纬交织,谱写了一部鲜为人知的蒙古帝国秘史。 获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再现一个庞大帝国的兴盛和崩溃。 书评(媒体评论) 《蒙古帝国》无疑是一 部有吸引力的历史演义小说 ,既有史书所记载的金戈铁 马、铁血丹心的战争史实, 又有亲情、爱情的纠葛造成 的儿女情长。 ——《中国图书商报》 本作品从成吉思汗在斡 难河发迹,到忽必烈统一中 国建立元朝,横跨近百年时 光,生动描绘了蒙古帝国壮 丽的征战史,娓娓讲述草原 儿女真挚感人的爱恨情仇, 塑造了成吉思汗、拔都和忽 必烈等一批有血有肉的蒙古 族领袖形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蒙古帝国》写成吉思 汗,并没有以后裔者的立场 和蒙古族的单一性民族观念 来叙述,而是站在中华民族 整体民族理念的高度来观照 。而在金戈杀伐之余则是亲 情、爱情、人情的缠葛如丝 。 ——《中国新闻出版报》 精彩页 不儿罕山,草原人心中的圣山。 滋润着蒙古草原的三条著名的河流:克鲁伦河、斡难河、图拉河就发源于此,但是一一七九年的一个夏日它却从早到晚一直为铅色的阴云笼罩着,从而多了几分沉闷,也多了几分神秘。 夜色渐浓时,一轮皎洁的明月终于冲出了凝滞的云层。沉闷的暮霭霎时变得清朗了许多,若浓若淡的月色开始漫不经心地洒在草地、河流和蒙古包上,漫不经心地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夜景。突然,在轻纱般的昏暗中出现了两个游动的身影,他们脚步轻灵,穿行于错落各处的蒙古包之间时,竟然没有惊动那些听觉灵敏的牧羊犬。待来到近前,但见二人黄冠羽衣,装束奇特,却原来是草原上难得一见的中原道士。此时,极度的干渴使他们的脸色显得憔悴,但这并没有使他们放慢脚步。两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位中年道士,只见他胸前斜挂两柄长剑,瘦削的脸上一双眼眸精光四射,虽然身处昏暗却也凛然生威。更奇的是,他的背上居然还背着一个熟睡的孩子。年轻的那一个身材适中,面目清奇,气质雍贵倒更像一位世家子弟,只是他虽然身无负重,仍只能勉强跟上中年道士。 他们直奔克鲁伦河而来。中年道士丝毫没有放慢脚步,他轻轻吐出一个字,年轻道士立刻听出——水。 “还有一个人。”睡醒的孩子说。 孩子说得没错,克鲁伦河畔真的有一个人。此刻,那人正盘膝端坐在草地上,好像一尊凝固的雕塑。在静夜里出现这样一个人原本已经让人有些惊讶,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月光居然一点点在他身上汇集起来,直至在他的周身罩上了一层淡橘色的闪烁不定的光环。年轻道士急忙垂下眼睑,以为自己窥到了天地灵光,一颗心怦怦乱跳起来。 当他重新抬起头时,光环已然消失,只有一个凝然不动的魁伟背影如岩石般矗立,显现出一种恒定和气势。 孩子挣了一下,从年长的道士身后滑落下来,随手摘下一个盛水的钵盂,然后向河边飞跑过去。他很渴,可是此时吸引他的并不是克鲁伦河清澈的河水,而是那个奇怪的“雕像”。他在河边蹲下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雕像”,许久,他用畏兀儿(即高昌回鹘,今维吾尔)语轻声问:“你是人吗?”“雕像”动了动。孩子看到了一张无法形容却终生不能忘怀的脸,幼小的心灵升起了一种天真的崇拜。“你是人吗?”他继续问,这回用的是契丹语。 “雕像”,不,应该说是一位很年轻的牧人,微笑了。他听不懂孩子的话,不过看得出孩子是赶过远路的。他走向孩子,从孩子手中接过钵盂,舀了满满一钵水。“喝吧。”他的表情在说。孩子没有急着喝水,而是回头向他的同伴招手:“师父,师兄,快来啊。” 牧人回头注视着两位外乡人。年轻道士以为一定会在他的眼中看到“你们是谁”这样的疑问,但是没有,他以一种可以容纳一切的神情注视着他们。即使他面容柔和,也掩饰不住他目光的深邃和华灼。 被称作师父的中年道士以痛饮来催促两位徒弟不要耽搁。他们在水袋里灌满了水,又要上路了。孩子向那位奇特的牧人招着手,也不管他是否能听懂,执着地说道:“除了我师父、师兄,你是我见过的最不一般的人。别忘了我们,我叫瑞奇峰,西辽人,他们是我的师父青松道长和师兄石抹重辰。等我长大了,说不定会来找你。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牧人依然微笑着,他并不知道孩子在说什么,但他能感受到一种期待的眼神。他缓慢地举起手,向孩子挥了挥。 三个外乡人像来时一样匆匆离去了。当月光下明镜一般的克鲁伦河隐没在无际的黑暗中时,中年道士蓦然回首,一张因久历风霜而变得冷肃的脸骤然发生了某些微妙的改变。多年前,他偶然经过草原时曾应蒙古部的忽图赤大汗之邀参加过一个孩子隆重的入篮仪式。此刻,他产生了一个奇怪的联想,他不由得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充满敬畏:“传说十多年前,漠北草原出现了一个手握赤血块出生的孩子,难道是他?” 是的,是他,他就是后来以成吉思汗的威名震惊世界的那个人,但此刻,他还是名不见经传的铁木真。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