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教授在本书中以11个司空见惯的词语进行深度辨析,深入浅出的讲述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化含义。通过他的讲述,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而他的切入方式是“由词通道”。“字”和“词”本是不同的概念,单个字曾经也可以作一个独立的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词语的含义是不同的,它随着历史的更迭、人们的使用习惯等等的诸多因素,导致自身含义的变迁。这些词语的内涵以及词义变迁的情况,相当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本书另附冯天瑜先生关于文化史、师友漫谈录以及冯先生将全部家藏古代文物捐献给国家的回忆录等文章,因此本书也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一代文化史家的治学方法和文人的精神风骨。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文化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辛亥武昌首义史》、《张之洞评传》、《“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这是一部“历史文化语义学”领域的核心著作。作者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以“中国”“文明”“封建”“科学”“民主”“共和”“革命”“自由”等常用词汇展开中-西-日三边文化互动的壮阔图景,探索近代以来汉字新语的文化内蕴,发现众多词语、概念生成和演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