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我国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间国家摇摆、内有转型之困等挑战。同时,全球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凸显、产业升级势头正盛,由此,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如何扬长避短,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当中重塑竞争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书将中美贸易冲突作为分析主线,同时将疫情冲击、数字化、低碳化作为三条辅线。在此基础上,在理论上提炼出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和完全自主可控的二元悖论,并进行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实践探讨。 本书为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课题“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徐奇渊,浙江衢州人,经济学博士。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国际财经问题顾问,同时任中山大学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大连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主要研究兴趣为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问题。在《世界经济》、《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财经》、《财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澎湃》、FinancialTimes、FinancialWorld等国内外媒体发表了大量财经评论。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时代背景 第1章 数字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冲突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第2章 疫情前的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美冲突、技术和成本视角 第3章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冲击 第4章 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四个趋势 第二篇 中国和全球产业链的基本盘 第5章 各国产业链影响力和中国产业链脆弱性:产品层面分析 第6章 十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产业链脆弱性评估 第7章 中国产业链对外依赖程度评估:行业层面的测算 第8章 中美产业链脆弱性比较:经济、政治和断供能力的视角 第9章 准确认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第三篇 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冲突与对抗 第10章 美国加征关税排除机制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 第11章 拜登的世界经济观与美国对华经贸政策 第12章 提高中美双边加征关税排除率,推动双边关税实质性下降 第13章 数字化时代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竞争的认知和手段 第14章 拜登政府科技遏制特点与中美科技竞争的新趋势 第15章 制裁华为:美国供应商的损失及其行业扩散效应 第16章 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格局的影响 第四篇 中国在未来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第17章 越南是否会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第18章 制造业外移:经验、挑战及政策建议 第19章 疫情冲击、中美贸易冲突对亚太价值链重构的挑战 第20章 从欧洲的疫情冲击看东亚汽车产业链合作之可能 第21章 应对存量产业链外移,推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双循环” 第22章 中国稳外资增量面临的四大挑战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针对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的变革,徐奇渊、东艳同志的团队从四个方面解答了全球产业链的重大命题,分别是:冲击全球供应链的主要因素;在冲击下各国产业链的脆弱性及面临断供危机时的承受力;中美贸易冲突下两国产业链遭受的影响;未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以及在价值链重构中占据优势高地的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