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凡人动了心(熊太行说三言)
分类
作者 熊太行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解读三言二拍,选的是和当下人们生活、情感、心理有某些共通之处的经典篇目,讨论人心、世道、情感、家庭、职场、生活、人际关系、熟人社会等复杂而微妙的话题,注入强烈的现实感。作者拆解小说中人物的遭遇和选择,映射的却是当代人的局限和无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作者简介
熊太行
人际关系洞察家,心理咨询师,十万加付费专栏作者,服务超过14万人的“得到”《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创始人,《博客天下》杂志前主编。
作者专注人际关系研究与教育多年,基于心理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跨学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人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目录
自序:最怕凡人动了心
爱与欲
也是一段错付的爱——《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欲望是祸福的来源——《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最辛苦的是一厢情愿——《崔衙内白鹞招妖》
好的爱情,需要多方成全——《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千万不要恋上疯魔之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警惕那些情感勒索者——《王娇鸾百年长恨》
情深之人最可爱——《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乱成一团的婚姻——《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人之道
那个做了贼的男子——《范鳅儿双镜重圆》
被嫌弃的老学生——《老门生三世报恩》
有缺点的人最真实——《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唐解元一笑姻缘》
女学霸的姻缘——《苏小妹三难新郎》
事与理
损人不利己的小报告不能打——《崔待诏生死冤家》
最好的姿态是量力而行——《苏知县罗衫再合》
拿天下人当傻子是不行的——《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承认错误,尽力弥补——《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人世间
不幸的家庭是悲剧之源——《计押番金鳗产祸》
寄人篱下和保护自己——《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不要低估一个与世无争的人——《灌园叟晚逢仙女》
万物护佑相爱的人——《大树坡义虎送亲》
一个好人如何才能发家致富——《施润泽滩阙遇友》
举报是自私者的护身符——《白玉娘忍苦成夫》
序言
最怕凡人动了心
最近几年,我忙于人际
关系案例的分析和梳理,
在得到App上开了两门课—
—“关系攻略”和“职场关系
课”,第一门课的部分内容
,集成了一本书,叫《掌
控关系》。
也是在这个耕耘过程当
中,我意识到了20世纪八
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
人的尴尬,我们不知道如
何去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
种问题。
一方面,我们亲历着中
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
,高速公路和高铁让城市
和乡村的距离更短,中国
在四十年之内实现了工业
化,年轻人有条件接触到
更广阔的世界;另一方面
,在处事的技巧和方法上
,年轻人还是感到困惑。
这方面卖得最好的图书,
还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卡
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工业时代早期的人际关系
指南并不能告诉我们,微
信群里要注意什么,发朋
友圈又有什么讲究。
求助长辈吗?有的家庭
,祖孙三代,在人际关系
方面都很茫然,当爹的只
会告诉女儿:你再忍忍,
吃亏是福。
也有人希望从传统当中
汲取力量,我见过当哥哥
的对自己的弟弟说,《厚
黑学》你可以看看,其实
这是民国时候讽刺作家李
宗吾的作品,用来批判人
性有余,指导人生不足。
本来就不善于处理人际
关系的年轻人直接拿这些
讽世的内容来操作、践行
,很快就会人缘散尽。
专门讲道理的书很多,
有的是经典,有的是通俗
作品。经典里,《论语》
里讲的人生智慧,高深而
通透;比较通俗的,《菜
根谭》也有不少金句,但
是许多富有智慧的人总是
忙于制造金句,他们不负
责解释金句。
比如孔子看见宰予白天
睡觉,说“朽木不可雕也”,
直接就是失望而又严厉的
结论。至于为什么白天睡
觉就是朽木,白天睡觉有
什么坏处,夫子并没有解
释。
这可能是所有人际关系
指导者的通病,我在《关
系攻略》里也给过好多这
样的结论,“不要发抱怨性
质的朋友圈”“不要随便给人
介绍对象”“不要借钱给别人
”“别跟同事做朋友”。
看上去斩钉截铁,但只
记结论根本不够,读者一
时记得,但到用的时候,
往往想不起来,仍然吃亏

后来我逐渐摸到了窍门
——光讲道理是不够的,还
要讲故事。
凭空讲道理,给人送金
句、发结论,就像是分发
面包,只对饿坏了的人有
意义。
用故事说服他们,解释
这些道理,才是给他们麦
种,对那些想要挣扎出人
际关系苦海的人,才是救
人救到底。
于是我发了愿,要从中
国的经典作品当中,寻找
适合做人际关系解读的部
分,把这些人际练习册掰
开揉碎,分享给大家。于
是,我开始重读“三言”。和
金庸小说、《西游记》《
三国演义》这样的作品不
同的是,“三言”里的很多故
事,并不为人们熟知,一
些陌生的姓名和情节,很
难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
我尝试重新叙述小说,发
现小说中被一带而过的、
微妙而丰富的细节,这个
方法,我称之为“拆解”。
大家看到的这本拆解“三
言”,和市面上所有的“三言
”相关作品都不太一样,我
不是简单地解析故事,而
是在小说关键的时候停下
来,辨析其中的要害。我
主要关心这么几点:
1.人性的真善美
老人为什么救护失去父
亲的孩子?姑娘为什么对
初见的小伙子托付终身?
主仆之间为什么会亲如父
子?这是人情,也是人性
,细细道来,拆解了高贵
的行为,我们就能理解中
国传统文化里人和人打交
道的准则。
2.世情的冷热甜
我们经常说世态炎凉,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关系可
能简单,但是一个人如何
应对一个群体,难度就会
陡然上升了。邻居们为什
么同情孤儿寡母?为什么
乡亲们对一个吝啬鬼指指
戳戳?这种一对多的关系
,个人和舆论、和社会的
关系,也是我们解读的重
点和难点。
《论语》《孟子》《道
德经》代表的是知识分子
的思考,《史记》《三国
志》《资治通鉴》代表的
是史家的努力,“三言”和它
们不同,它是市民阶层的
赞歌,也是我们传统文化
的一个重要宝藏。
这些故事大多数都是宋
、元、明三个朝代的故事
,用今天做自媒体的话说
,都是“爆款”。它们都是当
时的人喜欢的故事,但主
要的精神气质,是明朝市
民阶层的。“三言”的故事大
多发生在明朝的江南,在
这里,人们用稻田、桑蚕
、手工业和淡水鱼维持着
繁荣的商业社会,用历史
教科书上的话说,这叫资
本主义萌芽。
“三言”世界里的人,他
们渴望富有、渴望闲暇、
追求享乐……他们一到佳节
就去金明池、西湖这样的
地方游玩,他们不像“曾国
藩家书”里正襟危坐的读书
人,他们更像今天在都市
当中辛苦劳作、渴望成功
的你和我。
当然了,中国人的关注
点,从来也不会只是小我
,甚至也不只是小家。
“三言”世界里还有那种
寂寥、彷徨、苦厄。
有失身于贼的夫妻失散
,有国破家亡时的生离死
别。有人一步步从汴州走
到临安,重圆破镜;有人
被岳父抛弃在瓜洲黄天荡
里,叫苦无门。
我们看见一村尽死,百
鬼夜行;我们听见冤屈之
人在牢狱里大放悲声。
导语
“三言”描绘的是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故事里的人物,追求富贵,向往爱情,维护社会正义,讲究知恩图报……这些故事里,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熊太行说“三言”,说的是古人的故事,却仿佛能看到我们自己。因为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本来就是你,是我,是芸芸众生。
书评(媒体评论)
熊太行说“三言”,有趣
之处就在贴近“凡心”。他从
人情世故着手,把为人处
世的诀窍讲得特别通透。
——六神磊磊(作家)
年纪渐长,才越来越体
会到“三言”好。结局圆梦,
满足人基本的心理需求,
叙事稳健,细看却都是现
实的肌理。熊师傅的解读
,把人生的真切况味,说
得最为透彻。
——刘勃(文史作家)
熊太行的解读,变古为
今,以今人视角解读古人
的爱恨情仇,是对“三言”的
一次激活。
——刘丽朵(作家、编
剧)
精彩页
也是一段错付的爱——《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有朋友问我:“找对象可以找那种条件比自己好很多的吗?”
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还真的有这样一篇小说。今天就给大家拆解一下,一个美丽的富家小姐看上穷小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叫作《一窟鬼癞道人除怪》,改编自宋朝话本《西山一窟鬼》。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眼熟,对,《神雕侠侣》里,郭襄第一次离开姐姐出走,就是跟着西山一窟鬼里的“大头鬼”走的。
为什么金庸先生用“西山一窟鬼”里的人物引出郭襄和杨过的相识?
因为这个故事,也是一段错付的爱。
吴教授
南宋绍兴年间,福州威武军有个秀才叫吴洪。吴秀才来临安府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他身上路费不多,就在临安府开了一个小学堂,教孩子们念书。
“也罪过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儿们与他教训,颇自有些趱足。”
之前有朋友跟我说,“三言”半文半白,看不懂。
其实“三言”是明朝的浅近白话,语法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很像。
民国时候白话文写得好的大高手,都是熟读《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三言二拍的人。
“罪过”,其实不是说家长们瞎眼,把孩子送来给吴洪辅导,而是“多亏”的意思。
吴秀才一个福建人,在临安这种一线城市能办小学堂,可见他的官话不错,学问也扎实,所以他“颇自有些趱足”,就是存了点钱。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三年后再考一次,希望能够获取功名。
邻居们都尊称他为“吴教授”。《水浒传》里,吴用也被人这么称呼过,“教授”就是“老师”的意思,不是今天的职称。
王妈妈
有一天,吴老师在课堂里教书,听见青布帘子上的铃铛响,有个老太太挑帘子进来了。
你看,自古至今的市井生活都差不多。今天的小超市、便利店,你一推门,有个粗制滥造的玩具熊猫用诡异的女声说“欢迎光临”,这就是没有前台的小店的常用做法。
吴老师一看,这个老太太不是家长,是半年前住隔壁的王婆。王妈妈是个职业媒婆,人送外号叫“撮合山”,意思是说两座山都能给撮合到一起,专治各种顽固性单身疾病。
吴老师是个文化人,赶紧跟王婆打招呼:“多时不见,婆婆如今在哪里住呀?”
跟前任邻居打招呼就是这样的:“您现在跟哪儿住呢?”
别管他搬去哪儿,你都可以恭维一下他的选择。
好比他说:“我现在住天通苑。”
“那地方可好啊,都是大户型!您这下可是改善型居住了。”
“没有没有,也就买了个三居室!嘿嘿嘿。”
人家乐意听,是不是?
其实你也知道,那地方人口密度太大,五号线每天早上都能挤死人,但是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挑别人爱听的话说,人家心里是寒的,你说完了,就变成暖的了。这就是寒暄。王婆说:“我现在钱塘门里城墙边上住。”
吴老师说:“婆婆高寿?”
这也是对长者的恭维,长者说个年纪,你说“不像,不像,您显得年轻”,老年人心里高兴。
王婆说:“七十五啦,吴老师您青春多少呀?”
“小子二十有二。”
这就是奶奶和孙子的年纪差了。
王婆说:“啊呀,那可不像,我看你像三十多岁的人了,想来是每天教孩子比较费心吧。”
其实,评价读书人,你说他老成是恭维,你说他显老,他肯定不爱听。
就像程序员,你说他“资深”,他开心,你说他头秃,那他就不舒服。
上来先给你一个巴掌,按照今天时髦的话说,这算PUA,死命贬低你,你就容易听他的。
但是人家王婆立刻就给你一个枣儿:“依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看这句话,直接能击中吴老师的灵魂!古代这种需要口才的行业,人人都是语言大师。
吴老师说:“我这里也托人打听过几次,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