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秦乡里制度与早期文明(精)/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文库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李秀亮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为中国古代基层行政机构之一,乡里组织曾在两千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滥觞,加强对它的研究,弄清乡里制度的源头及早期发展轨迹,对于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变迁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认为,以往学者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对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政治机构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乡、里等最基层地域组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对中国古代其他政治制度的研究程度相比,学术界对乡里制度的研究仍然显得非常薄弱。因此,本书的研究宗旨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和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简帛、陶文、玺印等古文字资料,对以上所指出的先秦乡里制度中的诸项薄弱环节做深入考察,以期对先秦乡里制度有更准确清晰的了解。
针对先秦乡里制度的内部结构形态,本书利用众多史料,结合新发现材料,选择五个专题做重点论述:其一,乡里组织的结构与规模;其二,乡里组织的管理者;其三,乡里组织内的居民关系;其四,战国时期的“宗族里居”现象考察;其五,邻里关系研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考察,本书有望让学界对先秦乡里制度的整体形态和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简介
李秀亮,男,历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先秦史、齐鲁文化研究。主持《出土文献所见齐史资料整理与研究》《东夷文化发展研究》等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课题多项,参与《考古发现与先秦史诗、颂诗》》《清华简与东周列国史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先秦乡里制度与早期文明>》1部,在《历史研究》》《简帛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宗旨
第一章 西周时期“里”的性质与基层聚落形态
第一节 西周时期里的性质辨析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邑及其性质
第三节 西周时期基层聚落形态概述
附录 俎侯夭簋“里”字献疑
第二章 《周礼》乡遂制度考辨——兼论西周时期“乡”的性质
第一节 《周礼》中的乡遂制度分析
第二节 西周时期无乡遂制度考
第三节 《周礼》乡遂制度探源
先秦乡里制度与早期文明
第三章 春秋时期乡里组织的产生
第一节 乡里组织产生时间辨正
第二节 乡里组织产生历程探析
第三节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乡里制度考察
第四节 乡、里之外的其他地域组织考察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战国时期乡里制度的发展与定型
第一节 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节 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乡里制度发展考述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先秦乡里制度内部组织形态研究
第一节 乡里组织的结构与规模
第二节 乡里组织的管理者
第三节 乡里组织内的居民关系
第四节 战国时期“宗族里居”现象辨析
第五节 乡里居民“安土重迁”观念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齐鲁文化的古典学意义
江林昌
自西周初年的分封之后,
鲁国文化发展到春秋时期,
出现了“孔墨显学”,继之而
有“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齐国文化发展到战国时期,
而有稷下学宫,诸子云集,
百家争鸣,学派大盛。齐文
化与鲁文化因此而为世人所
敬仰。
秦国东灭六国、一统天下
的过程中,齐文化中的法家
思想、阴阳五行观念、神仙
方士之术,都发挥过重大作
用。继秦之后的西汉王朝,
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
时代,已是国力大增,疆土
大扩,经济大盛。为适应农
耕文明社会发展的需要,董
仲舒上《天人三策》,著《
春秋繁露》,以鲁文化中的
儒学为核心,又广泛吸收百
家思想之优点,尤其是融汇
齐文化中的天人感应论、三
统说、灾异说、阴阳五行说
等内容。汉武帝及时采纳董
仲舒的建议,司马迁又在《
史记》里做了全面阐述,儒
家学派因此由“子学”而上升
为“国学”。但所谓“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并非消灭百家
,而是以儒家为核心吸纳转
化百家之精华,熔铸齐学之
优长。因此,汉代的“儒术”
,已非先秦鲁国文化中的纯
儒学,而是融合了百家思想
的“大儒学”了;汉代的“百家
”,也非先秦单纯的各学派,
而是经过儒学的同化创新的“
新儒术”了。于是,先秦的“
齐文化”“鲁文化”经过秦、汉
两次政治的大一统而转化融
合为“齐鲁文化”了。从此以
后,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
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中华成
熟文明发展道路上,与时俱
进,转化创新,不断发挥积
极作用。
在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
,齐鲁文化与中原文化、三
晋文化、燕赵文化、关中文
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
区域文化本来都是独立发展
、相互影响的。但因为以上
所述的原因,在各区域文化
中,齐鲁文化始终体现出其
独特的优越性。也正因为如
此,学术界一直将有区别的“
齐文化”“鲁文化”与融合后的
“齐鲁文化”及其深远的影响
价值,作为研究的重点,并
已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如果
我们的研究就此止步,显然
是不够的。因为,齐鲁文化
还有许多重大问题有待于我
们做深入探讨。
例一,齐文化与鲁文化为
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特
色?从自然地理环境来说明
这种不同,固然是一个很好
的角度,但仅此还不能完全
说明问题。因为,西周以后
的齐文化与鲁文化都是以泰
沂山脉为生活背景的东夷文
化为共同源头,同时又在不
同程度上受到夏商周三代中
原王朝政治文化制度的影响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造
成这种同源而异流的原因。
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也就
进一步找到了“齐文化”与“鲁
文化”分流八百年之后,从战
国后期开始至秦汉时期又合
流为“齐鲁文化”的深层次原
因,进而讲清楚了为什么齐
鲁文化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主流文化。兹事体大
,又涉及众多的专题,诸如
环境变迁、黄河改道、夷夏
东西、“禅让”、“世袭”、东
夷文化与三代礼制、分封制
与宗法制等,均需要做深入
研究和综合分析。
这既是一个中华学术史上
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今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进程中建构“三大体
系”、坚持“两个相结合”的时
代课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
,共克时艰。
例二,当我们解决了上述
重大学术问题之后,便可接
着攻克第二个重大学术课题
,即在世界文明史背景下进
行中外古典学的比较。法国
著名古典学家让一皮埃尔·韦
尔南指出:“扎伊柴夫继雅斯
贝尔斯之后也注意到,公元
前7-2世纪之间,在中国、
印度、伊朗、犹地亚、希腊
等相距如此遥远的文明中,
传统的宗教世界发生了深刻
变化,出现了儒教、佛教、
琐罗亚斯德教、犹太先知教
以及希腊人对真理的哲学探
索。但这样的比较同时也揭
示了希腊的独特性。希腊的
变化不是在宗教领域内部发
生的,新的思想形态是在宗
教的边缘和外部形成的,有
时甚至与某些宗教信仰或官
方礼仪公开对立。”韦尔南从
迈锡尼王权与希腊城邦之间
的断裂关系中,揭示了希腊
古典文化的“独特性”。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以齐
学、鲁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
学,与韦尔南所举例的希腊
、印度、伊朗、犹地亚的古
典学相比较,也有相当的“独
特性”。这个“独特性”首先需
要我们从中国历史学上的五
帝时代到虞夏商周发展的连
续性与变通性,从考古学上
的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发展的总体连续性
与区域多样性等角度,去寻
找线索。其次,还需要我们
在希腊、印度、伊朗、犹地
亚等古典学产生的世界历史
背景下做比较。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进而以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为指导,具体分析
中国古典学内涵的丰富性、
特色的民族性、影响的深远
性,进而建立中国古典学的
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
体系。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
究院是山东省属高校中唯一
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
基地。“齐鲁文化研究”是该
基地的工作重点。2016年,
我受山东师范大学的委托,
为基地的发展草拟了一个以“
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创
新研究”为目标的长远发展规
划。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