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文集共10卷,收录《在轮下》、《悉达多》、《荒原狼》、《纳齐斯与戈德蒙》、《玻璃球游戏》、《婚约》、《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诗话人生》、《堤契诺之歌》和《黑塞童话集》。 《黑塞文集》 《在轮下》(豆瓣评分:8.7): 小说叙述的故事是: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一个神学院学习,受大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功名心切,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没有半空闲,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而汉斯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知己。汉斯用功过度,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 赫尔曼被学校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 《在轮下》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被认为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悉达多》(豆瓣评分:8.9): 《黑塞文集:悉达多》收入黑塞著名的中篇小说三则,即《悉达多》《盖特露德》和《克诺尔普》。 《荒原狼》(豆瓣评分:9.0): 《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 “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 《荒原狼》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 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纳齐斯与戈德蒙》(豆瓣评分:9.3): 《纳齐斯与戈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欲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生活经历。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玻璃球游戏》(豆瓣评分:9.2): 《玻璃球游戏》是黑塞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玻璃球游戏》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作品从1931年写到1934年,几乎与希特勒上台到灭亡同步。作者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构筑抗拒毒化以卫护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间,二是表达悖逆野蛮势力的精神思想”。十二载的苦心经营,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格言、书信、传记、理论等等,在这部小说中可称应有尽有,而且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成一片又相对独立,如作为附录的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貌视互不相关,却在本质上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使人叫绝。 《婚约》(豆瓣评分:8.2): 《婚约——中短篇小说选》采撷的26则中短篇小说均是黑塞作品中的精品,它们体现了作者早中晚不同创作时期的特和风格,对我们全面了解黑塞以及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 本书是黑塞在191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在这本书中你可以亲临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夏日、梦境、诗歌、葡萄酒,充满了想象力。 《诗话人生》: 我们选了作者的275诗,分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晚年篇五大部分集一册;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其大部分诗歌都附有解读式的题解和背景材料,它们串联起来就等于一部作者小传,这一方面起了个赏析作用,一方面也为读者全面了解黑塞提供了一个详实的史料。 《堤契诺之歌》(豆瓣评分:8.8): 本书可以说是黑塞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散文集,亦是作者对他在此之前所有作品的艺术理念、创作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归纳、总结和诠释,被许多专家和学者看作是一把开启黑塞思想之门的钥匙。书中配有30余幅由作者本人绘制的水彩画和钢笔画,这给作品增添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黑塞童话集》(豆瓣评分:8.4): 艺术童话属于世界文学中甚受欢迎的小说形式。在弘扬这一传统的二十世纪德语作家中,黑塞当属首位。其艺术童话涵盖乔万尼·薄伽丘 的叙事传统、《一千零一夜》故事、幻想型讽刺作品和受精神分析启发的析梦文学,为爱情的幸与不幸、愿望的虚荣、万物的易逝和人类对安全感的渴求等经典童话题材赋予了新意。黑塞的童话贴近生活,世间魔力在于作者认为绝非止于青春期的人类成长能力。 本书收录了黑塞的二十篇童话作品,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也见证了他的人生轨迹。黑塞的童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却同时深受东西方通话传统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此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