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来自外太空的茉莉》是一部聚焦生态保护的少儿科幻小说,讲述了在类地星球玛若上发生的故事。 少年严习暑假跟着爸爸严证博士进行太空考察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够在玛若星球上生长的苔藓植物,父子俩收集样品带回玛若进行科学研究。出于好奇心,严习和同学魏然偷偷将这种苔藓植物散播到玛若星球的荒滩戈壁、城市街道和自家后院中,并给这种植物取名茉莉。开始时,玛若人见到了久违的大片绿色都非常欣喜,但很快发现这种外星茉莉在玛若星球的繁殖速度极快,迅速充满了整个玛若星球的每个角落。绿色的希望逐渐成为了绿色灾难。为了清除外星茉莉,玛若人进行了各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在一次次的清除过程中,外星茉莉的适应性反而变得更强,繁殖速度更快…… 作者简介 刘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地质高级工程师。出版长篇小说《终极恐龙》《鸣鹤》《飞越喜马拉雅》《第十四对肋骨》《风雪那年》等二十多部。曾获中宣部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桂冠童书、大白鲸幻想文学奖、《儿童文学》金近奖、周庄杯短篇小说大赛奖等,曾入围年度中国好书。被业内誉为西部动物小说之王、当代自然人文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来自外太空的茉莉》获第四届青铜葵花小说奖铜葵花奖。 目录 第一章 筋斗一号 第二章 枯燥的太空之旅 第三章 异常曲线 第四章 新行星 第五章 神秘的地衣 第六章 妈妈的植物园 第七章 小哥俩 第八章 好一朵茉莉 第九章 星星之火 第十章 童话世界 第十一章 检查实验结果 第十二章 爸爸的忧虑 第十三章 生机,还是危机? 第十四章 致命的飞毯 第十五章 苔藓已经疯狂 第十六章 及时雪 第十七章 涅槃 第十八章 无处可逃 尾声 《来自外太空的茉莉》专家意见 序言 “青铜葵花”是一项文 学奖,像所有有着新型文 学主张的文学奖一样,此 奖也是一项对文学的解读 和阐释。 何为文学,文学何为? 文学的根本使命大概是为 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有此使命无疑是崇高的 。实际上,我们的文学先 人一直是这样看待文学的 。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 ,是因为人们发现文学有 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 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这样 的文学史和文学家。文学 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 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 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 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 光彩的东西来自文学,在 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中, 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 看见文学留下的痕迹。没 有文学,就没有今日的世 界,就没有今日的人类。 人类应当像仰望星辰一样 ,仰望那些创造了伟大作 品的文学家。没有文学, 人类依旧还在混盲与昏暗 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 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 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 中。 文学要有道义感。文 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 宗的。必须承认,固有的 人性远非那么可爱和美好 。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 之中有大量恶劣的成分。 这些成分妨碍着人类走向 文明和程度越来越高的文 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 和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 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 须讲道义。这个概念所含 的意义,在当初必然是单 纯和幼稚的。然而,这个 概念的生成,使人类走向 文明成为可能。若干世纪 过去了,道义所含的意义 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演进 。但它也慢慢沉淀下一些 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 私、真挚、同情弱小、扶 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 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 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 之心。人性之恶,也会因 历史的颠覆、阶级地位的 更替、物质的匮乏或奢侈 的原因和作用,时有增长 和反复。但文学从存在的 那一天起,就一直高扬道 义的旗帜,与其他精神形 式,比如哲学、伦理学等 ,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 人性之恶,并不断地使人 性得到改善。 当年,徐志摩先生是 这样理解文学的。他说: “托尔斯泰的话,罗曼·罗 兰的话,泰戈尔的话,罗 素的话,无论他们各家的 出发点怎样的悬殊,他们 的结论是相调和呼应的, 即使不是完全一致的。他 们柔和的声音,永远叫唤 着人们天性里柔和的成分 ,要它们醒来,凭着爱的 无边的力量,来扫除种种 障碍我们相爱的势力,来 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 疯狂,来消灭种种束缚我 们的自由与污辱人道尊严 的主义与宣传。这些宏大 的声音,正比是阳光一样 散布在地面上,它们给我 们光,给我们热,给我们 新鲜的生机,给我们健康 的颜色……”没有道义的人 类社会,是无法维持的。 只因有了道义,人类社会 才得以正常运转,才有了 我们今天见到的景观。一 件艺术品,如果它不能向 我们闪烁道义之光,就算 不上一件好的艺术品。 今日的人类与昔日的 人类相比较,其区别在于 今天的人类有了一种叫“ 情调”的东西。而在情调 的养成中间,文学有头等 功劳。人类有情调,使人 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 为高贵的物种,情调使人 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 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 一种境界。在这样的境界 之中,人类不再是仅仅有 用一种吃喝以及其他种种 官能就能满足的快乐,而 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一有 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世 界从此变了,变得有说不 尽的或不可言传的妙处。 人类领略了种种令身心愉 悦的快意,天长日久,终 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些感 受的单词:静谧、恬淡、 悠扬、忧郁、肃穆、朴素 、高贵、典雅……文学形 式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 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 调。文学,能用最简练的 文字,在一刹那,把情调 的因素,输给人类的血液 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 、歌德、泰戈尔、海明威 、屠格涅夫、鲁迅、沈从 文、川端康成……一代一 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 格调高贵的文字,让我们 的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 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 、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 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情 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 在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青铜葵花”是一项儿 童文学奖,它可能更在意 我们以上所说的文学原则 和景象。因为它的对象是 儿童,而儿童决定了未来 民族和人类的品质和质量 。道义、审美、悲悯情怀 等大概是这一奖项永恒的 取向。 导语 本书由李洱、王泉根、陈彦瑾等知名作家、儿童文学阅读专家推荐,是第四届青铜葵花小说奖铜奖作品。 本书是一本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生态幻想小说,情节曲折,读后令人深思。 本书探讨了人类、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的关系。小说语言流畅,对宇宙、星球、生态的细节描写生动,想象力丰富,儿童视角也把握得很好。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构思精巧、 立意深远、逻辑严密,同 时充满儿童情趣的少年科 幻小说。作品虚构了一个 因资源过度开发而生态崩 溃的玛若星球被外星球植 物茉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故事,题材充满寓意,对 地球人类未来命运尤具有 警示意味。整个故事看似 虚幻,但又紧捆生活中的 情感心灵和自然生态,表 达了成长意识与生态意识 的双重诉求。 ——《来自外太空的 茉莉》获奖词 精彩页 第一章 筋斗一号 看似漫长的太空旅行转眼就到了尾声。 严习还没有玩够,假期却即将结束,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爸爸严证的科研探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种储备给养都基本耗尽,只得在惆怅中准备返航了。 严习和严证来自一颗名叫玛若的行星。 玛若行星和其他十多颗行星围绕一颗名叫赤鸦的恒星转动,组成一个完整的行星系。这些行星有些有自己的卫星,有些没有。卫星少的一颗,多的几十颗,有的卫星还有卫星,结构极其复杂。多数行星都围绕恒星赤鸦在一个水平面上逆时针运转,只有极少数的几颗和别的行星兄弟不在一个平面,呈顺时针旋转。好在它们彼此之间距离遥远,到目前为止,还不会发生碰撞的危险。 赤鸦的多数行星是红色、褐色或者黄褐色、焦黑色,没有水,多数没有大气层,少数有大气层的也以有害气体为主。多数行星还没有形成土壤层,昼夜气温相差几百度、上千度。 玛若和另外那十多个兄弟不同,她是一颗蓝色星球,具备完整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构造,海洋占表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九,其他是陆地。陆地上有森林、草原、高山、峡谷、河流、湖泊,也有壮美的沙漠,浩瀚的戈壁,南北两极还有巨大的冰川。 玛若是整个赤鸦行星系里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以玛若星球目前的认知水平或者所获得的信息判断,这种星球在宇宙中十分罕见。 无须科学家解释,小孩子都能想到,之所以只在玛若星球上发现了生命,是因为至少根据当下获得的观测数据,只有玛若星球才具备生命诞生、存活、发展进化的条件。 玛若星球为什么要叫玛若?这是因为玛若星球上虽然生活着好多种不太一样的人,他们的肤色、文化、语言、饮食习惯、审美情趣干差万别,但无一例外,所有人出生后开口所说的第一个单词就是玛若。 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可能仅仅是这个音最好发的缘故吧。 于是,不管哪个国家、使用哪种语言的人,都把这个发音用来称呼自己的“妈妈”;还有,大家逐渐意识到,这颗星球是自己和自然万物的妈妈,就把这颗漂亮的蓝色星球称为“玛若”了。 从古至今,总是有不少作家诗人给玛若星球写诗词歌赋,赞美大地,赞美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赞美清新的空气;画家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发掘玛若每个角落的美,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手法,把这些美画成画;音乐家们也从自然中吸取艺术营养,写出了永远也演奏不完的动听乐章。 遗憾的是,尽管玛若人知道玛若星球的重要性,知道这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基,他们却一边真挚而深情地歌颂这颗星球,一边理直气壮地索取。 大约在两百年前,玛若星球陷入了一场难以解决的危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玛若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风能、水能、光能,各种矿产资源几乎被开发殆尽,大地已经枯竭,玛若人追求更为方便舒适生活的脚步却怎么也慢不下来。他们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榨取着早就精疲力竭的被他们称为“母亲”的星球,最终造成了生态链的崩溃。 森林和草原快速退化;冰川大面积消融,南北极的冰川只剩下很小很小的一块;河流和湖泊枯竭,大海剧烈收缩。到了严习现在这个年龄,他所能看见的大海不过是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湖泊。他爸爸严证呢,也只看到过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海洋。 “如果想不出新的保护措施,到了你们的下一代,海洋恐怕就要永远消失了。” 爸爸作为当代玛若星球的首席科学家,每说起这件事就忧心忡忡。 森林和草原只剩下一些零星的样本,被视为稀世珍宝,被一堵堵高大的围墙保护起来,那些院墙修得比最高的树木还要高,被称为“森林公园”或“草原公园”。公园里,一大群园丁精心护理着这些濒危植物,仿佛在照看Icu里的重症患者。公园只有极少的日子才对外开放,游客们只能在远处观望,不能靠近,更不能抚摸。因为玛若人呼吸出的气体可能会伤到这些稀有的植物。南北极根本就不允许普通游客前往,只有科学家为了科学考察,通过严格审批后才能进入。 玛若星球几乎成了沙漠和戈壁的世界。 玛若人只能生活在一个一个封闭的城堡里。城堡里倒是有不少森林和草坪,还有河流、湖泊,特大型城市还有海洋,但这些都是人造的自然景观。爸爸妈妈说,它们的面积和规模就是过去的普通公园大小,河流其实是小溪,湖泊就是个水塘,海洋呢,充其量是过去的小型湖泊。 环境的恶化,让多数野生动物都灭绝了,沙漠戈壁成了甲虫、蚊子的天下,少数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啮齿类动物在苦苦挣扎。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