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岁月的鞋子/周海亮暖心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海亮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讲述了日常生活中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故事的主角给予爱,收获爱,将爱传递。书中的文章多数与父母有关,有的倾诉母爱、父爱的平凡伟大,有的写孩子对父母爱的回报,有的则将父母给孩子的人生启示娓娓道来。阅读每一个故事,从一饭一蔬、一衣一物中感受纯真质朴的情感,在心灵深处种下善良、友爱的种子,让心灵开出一朵温馨的花。 作者简介 周海亮,生于70年代山东省文登市,作家,《读者》《思维与智慧》等杂志签约作家,《新锐作家》《小小说火山屏》《月明中》等文学刊物顾问,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之。出版有小说集《太阳研》《刀马旦》《市卷西风》《天上人间》《送你度温暖》《只要七日暖》等,散文随笔集《有一种债你必须偿还》《分讣与千年》《石头剪子布》《感谢疼痛》等,小说集《太阳裙》获冰心图书奖,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越南文等,多家报刊开有专栏。现居山东威海,职业作家。 目录 第一辑 明亮的眼睛 母亲的本能 有多痛,有多快乐 你今天看起来不错 迟来的偿还 明亮的眼睛 第二辑 母亲的火炕 母亲节·康乃馨 被涂改的成绩单 母亲的火炕 证 件 爱的隐瞒 父亲的庄稼 第三辑 一双白运动鞋 铁布衫 岁月的鞋子 母亲的眼睛 一双白运动鞋 紫砂茶具 遥远的煮蛋 第四辑 油饼翻身 与父亲“斗智” 油饼翻身 母亲的端午 父亲的骄傲 生日快乐 第五辑 阳光划破你的脸 爱的回报 阳光划破你的脸 一条短信的延伸 女人的愿望 送你光明,留住光明 序言 悲悯的能力 伍泽 我是先认识海亮,再 认识他的书的。 刚认识他的时候,我 觉得他有趣,不十分健谈 ,偶尔讲不太好笑的笑话 ,性格豪爽且不乏温柔。 那次笔会我们一行二十多 人,其中一个可爱的女孩 是坐着轮椅来的,从她来 的那天起海亮至始至终全 程陪护,我从没见他离开 过女孩的轮椅。有时到一 个景点大家一拥而上,只 有海亮对女孩不离不弃。 大家没心没肺地夸他,他 听了会脸红,一脸红说话 就着急,一急就词不达意 ,就有点小结巴,十分可 爱。那时他给我的印象是 :外表豪爽,内心羞涩, 心思细腻,善良。 回来后,我找出海亮 的书来读。记得那是秋天 ,我坐在书房那把大圈椅 上从上午一直读到傍晚, 夕阳自窗口斜射进来,如 金色的镜。只是一个下午 ,感觉上已经是迢迢经年 。 此后,海亮的书渐渐 占据了我书柜上的一格, 他的每一本书,包括《刀 马旦》《天上人间》《帘 卷西风》《只要七日暖》 《分钟与千年》《送你一 度温暖》《太阳裙》《有 一种债你必须偿还》等, 我都认真读过。海亮的文 字不花哨,易读,易懂。 很多作者一门心思让自己 的文字显得高深晦涩,以 此来显示“才华”;而海亮 的文章像极了一首江南小 调:我有一段情呀,唱拨 拉诸公听……在那些看似 平淡的文字底下却可以体 会到那份亦悲亦喜的惊涛 骇浪和悲天悯人的关怀, 似乎还有一份悲愤无奈, 读来无不感同身受。 海亮写人间情感,如 《洗手间里的晚宴》《毛 毛熊》《依靠》,都是写 人间世俗平实质朴的情感 ,却胜过无数英雄豪杰的 情高义重。读后但觉浮花 浪蕊皆尽,因他的文章更 真实、更用心,不染浮华 气,亦没有文字上大声激 烈的擂鼓动山川,只有更 纯简且更端然的人。 他的《长凳》《九月 九日自杀事件》《1912 年的猪头》,读来却是欲 哭无泪,无奈绝望。但他 写的又无一不是现实生活 里上演过的真实事件,因 为有迹可循,总是让人有 尖锐的刺痛感。而他用平 淡的文字道出,就像一个 历经苦难的人面对面地向 你讲述他所经历过的种种 苦难。他语气愈是平淡, 你愈是悲伤难过,最后掩 面大恸,因为你知道,在 如此平淡的外表之下是他 对生活的无奈无助。这才 是用心良苦,这才是作家 应有的悲悯之心。而悲悯 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能力, 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种能 力的。 每读一次他的新作, 我都会忍不住给海亮打电 话,说:“海亮,你是真 正的作家。” 在这个“作家”帽子可 以拿来到处乱送的年代, 我坚定不移地相信,不是 每个写书的人都可以被称 为作家。 一个真正的作家最重 要的品质不是文字华丽, 不是构思奇巧,而是如海 亮这般,内心深处善良、 正直,对人类苦难有着悲 悯之心。这些是人本身的 品质在文字里的延伸,所 谓“文如其人”,是德行。 海亮的文心就像一首 南北朝时的《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 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 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 心彻底红。 当许多人在风姿绰约 高高低低的莲花上注目凝 视留连不舍时,海亮这样 的作家是那个在一旁安坐 着低头向下的人,目光温 润,心如莲子。 导语 本书文字自然细腻,流畅且可读性强,温情而富有力量。 本书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用细节打动心灵,传递智慧与温暖。 聆听有声美文,享受听觉的盛宴,丰富阅读感受。 培养孩子文学素养,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助力心灵成长。 书评(媒体评论) 海亮是个天生会写字 的人,勤奋是这份天赋的 锦上花。散文、诗歌、小 说……天下事,身边事, 大大小小,他信手拈来, 可春风化雨的温软,也可 一剑封喉的犀利。 一句话,两个字:喜 欢。 他就是在菜园里种花 的那个人,在人来人往的 人世间,种上他的文字。 悠悠之生,一技之长,贞 静自守。 ——著名作家、《人 生与伴侣》主编 海宁 隆冬雪后的北京,与 海亮哥一见如故,彼时他 已著作等身却好低调;后 来又拜服于他出众的才华 。胶东半岛不常是春,他 的灵感灵魂却四季蓊郁。 品他的字,写实写意,甜 也些微愁苦;孤独、饱满 、不摩登,却深邃、浪漫 至极,一如他本人。 ——著名作家、编剧 、演员 黄小邪 周海亮的文字善于穿 过纷繁生活的表象,在幽 微的角落洞察人世间的美 好。那些璀璨的细节,如 雪后初霁,将一束束温暖 的光打进我们的心灵,让 我们对世界报以纯真和美 好。 ——著名作家 马国福 周海亮的文字是温暖 的,她们来自心灵阳光的 普照;周海亮的文字是清 馨的,那是灵魂花朵绽放 的芬芳;周海亮的文字是 美丽的,她们让生命舒享 人间的美好。时光静静流 淌,沉浸在这样的文字里 ,浪漫、感恩和幸福将会 如期而至…… ——著名文学评论家 、出版人 钟岩松 精彩页 母亲的本能 地震说来就来,毫无征兆。 女人正吃着早饭,房子就摇起来了。她本该逃出去的,可是她顾及了腹中的孩子。她跑得摇摇晃晃,一边跑一边用手护住自己的肚子。然后,阳光便不见了。似乎塌倒的不是房屋,而是天空。女人被埋进废墟中,心中充满了骇惧与绝望,她大声呼救。浓烈的烟尘让女人咳嗽不止,她被呛出眼泪。 那时还是清晨。她感觉她即将出世的孩子在她的身体里翻了一个身,她笑了。近来,她时常能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尚未出生的孩子,柔软的孩子,可以与她交流甚至交谈的孩子。她计算着孩子出生的时间,她的眼睛里刮起温暖的季风。可是,天塌下来了,她被挤在一个黑暗的、可怕的小小空间里,孤孤单单。那一刻,她想到死亡;那一刻,她想到她的孩子。 她努力让自己改变一下姿势,这姿势让她极其难受,几近窒息,可是她认为这姿势会令她的孩子舒服一些。她突然感觉自己其实并不孤单,陪伴她的还有她的孩子。虽然她们未曾见面,但是她毕竟是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意思是她必须保护她的孩子,无论情况多么糟糕,无论孩子出生与否。 她开始与腹中的孩子说话。她不停地说,不停地说,说得嘴唇渐渐开裂,渗出血丝。干渴、饥饿、恐惧围绕着她,她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于是,她换了一种方式:她不再出声,她在心中与孩子说话。她给孩子唱儿歌、讲故事,她努力让孩子打起精神,不要睡去。她仍然保持着一种极其难受的姿势,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如同躺在摇篮里般舒适且温暖。 黑暗里没有时间概念,黑暗里的每一秒钟都可以无限抻长。好几次她认为自己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可是每一次她都顽强地挺了过来。也许并非仅仅因为她在鼓励孩子吧,更多的其实是孩子对她的鼓励。后来,她昏迷过去,恍惚之中她真的听到了孩子的呼唤。她打了一个激灵,醒来,她听到外面传来呼喊她的声音。那是家人的声音,那是闻讯赶来的救援队的声音。 她不停地与腹中的孩子说话,她怕自己再一次晕过去。她怕当她不能与腹中的孩子说话时,她的孩子会孤单。 她认为自己在废墟中挺过了一个世纪。 终于,她再一次见到阳光。尽管她闭着眼睛,但是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她的身边围着护士与她的家人,她只说了一句话,她说:“快救救我的孩子。” 那时候,她已经被掩埋了足足66个小时。 又11个小时过后,她顺利地产下一名男婴。男婴啼哭着,两手攥成拳头。他是在欢呼吧?为他的生命,为他母亲的生命。 很多人把女人称为“英雄母亲”,可是女人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女人说,其实我只是不想让他孤单,无论他来到世间,还是在我的体内;当然,我相信他也会这样想。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女人叫巴桑毛旺,玉树市人。但我认为,是不是“英雄母亲”并不重要,因为我深信,任何一位母亲在那时都会那样做。这是一位母亲的责任,更是一位母亲的本能。母爱因何伟大?只因这本能。 有多痛,有多快乐 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和父亲正顶着毒辣的太阳在夏地里拔草。邮递员在地头停下车,大声喊他的名字。父亲在裤子上擦了擦手,走过去,接了信,拆开看了两遍,然后将信对折装进口袋。父亲对他说:“你考上大学了。”然后蹲下身子,接着拔草。 那天他和父亲表现得都很平静。尽管他们都知道,那一纸录取通知书对他的将来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晚上,父亲拿出一沓钱放在桌上。父亲说:“就这么多了。家里的,还有亲戚的……能借的都借过了……还差几百块,你自己想办法吧。”他红着眼说:“那我不去了。”父亲瞅瞅他,没说话,给自己卷一根纸烟,静静地点上。烟雾缭绕中,父亲盯着那张展开的录取通知书,表情卑微并且虔诚。许久,父亲抬起头,说:“明天,去山上捉蝎子吧。” 村后有山,山上有蝎子。捉到蝎子,晒干,拿到县城的采购站去卖,大一点的能卖两毛钱,小一点的能卖一毛钱。几年前,闲时捉蝎子是很多村里人重要的收入来源。可是他算了算,即使捉到的全是大蝎子,也得捉一千多只才能凑够学费。离开学的时间已经很短,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父亲说:“我帮你去捉。”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