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尊严(human dignity)越发广泛地被当作人权论证的根据来使用。人们通常认为,这种“以尊严证人权”的观念源自康德的道德哲学,因为他主张人类作为理性存在者具有一种内在价值,亦即尊严。然而,本书的作者注意到,当代学者通常把尊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属性。通过一个词源学的考证,作者概括了历史上思维和使用“尊严”概念的三种范式,即贵族范式、传统范式与当代范式。其中,前两种范式都把“尊严”理解为“拥有较高的地位”,而不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属性。然后,作者指出,在康德的几乎全部著作中,他都只在前两种范式中使用“尊严”一词。康德既没有使用过当代意义上的尊严概念,也没有把它当作人权论证的根据来使用。因此,那种“以尊严证人权”的观念无法从康德哲学中获得支持。 作者简介 王福玲,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暨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康德伦理学与当代生命伦理学研究。近年来,在《哲学研究X哲学与文化》《道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康德尊严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目录 致谢 缩 写 导言 第一部分 敬重他人 第一章 康德的价值观念 导言 第一节 康德论作为一种属性的价值 第二节 康德反对作为一个基础的价值的论证 第三节 替代性的价值观念 第四节 康德的绝对内在价值的观念 第五节 康德著作中出现的“价值” 结论 第二章 人性的价值 导言 第一节 科斯嘉德的回溯论证 第二节 科斯嘉德的修订论证 第三节 艾伦·伍德的修订版回溯论证 第四节 盖耶论自由的价值 第五节 一个道德上善的意志的价值 结论 第三章 康德的人性公式 导言 第一节 人性公式的段落(GMS,4:427-429) 第二节 敬重的证成 第三节 人性公式的应用 第四节 空洞性反驳 结 论 第二部分 康德的尊严观念 第四章 尊严的三种范式 导言 第一节 尊严的当代范式 第二节 尊严的传统范式 第三节 两种观念之间的差异 第四节 康德与传统范式 结束语 第五章 康德的人类尊严观念 导言 第一节 康德著作中出现的“尊严” 第二节 《奠基》中的尊严 第三节 《德性论》中的尊严 第四节 康德尊严观念的相关性 结束语 结 论 参考文献 著者索引 主题词索引 导语 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中,“人的尊严”这一表达具有独特的含义。人是尊严的载体,但在康德看来,真正赋有尊严的,是作为本体的人,是人格中的人性。尊严是一种绝对的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人生而具有的实在属性,毋宁说,康德把尊严从根本上理解为一种关系性的价值规范,道德法则才是尊严的唯一生成来源。人通过其行为能配享尊严,同样也会丧失尊严。对康德而言,尊严不是一种固有的现实,而是一种价值提升和崇高的理想,是人类要不断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