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汉经学与灾异思潮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冯鹏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灾异思想为切入点,以西汉经学灾异思想与思潮为中心,结合先秦至西汉间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氛围,在细致考察与解读相关文本的基础上,对西汉经学灾异思想的观念来源与理论先导、创立过程与时代特色、理论形态与建构方法,以及灾异思潮与现实政治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经学灾异思想何以会在西汉建立、经学灾异思潮缘何会在西汉爆发、经学灾异论造成了怎样的历史影响,以及如何评价灾异论氛围中的西汉儒学与儒生群体等问题,本书也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 作者简介 冯鹏,男,1987年生,河南正阳人,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历史与文化学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哲学、《周易》经学与宋代儒学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西汉经学灾异思潮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易学的现代转型研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洛学研究”。在《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说 第一节 “灾”“异”与“灾异” 第二节 “祥”“瑞”与“祥瑞” 第二章 先汉时期的灾异观念与灾异理论 第一节 汉儒灾异思想的观念构成及其来源 第二节 先汉时期的灾异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第三章 西汉经学灾异思想的创始、形态与特色 第一节 陆贾的灾异观及其启示 第二节 董仲舒的发凡起例 第三节 西汉经学灾异思想的形态与特色 第四章 西汉《春秋》学的灾异思想 第一节 《春秋》灾异与《公羊传》的灾异思维 第二节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灾异说 第三节 刘向早期的《春秋》学灾异思想 第五章 西汉《周易》经学的阴阳灾异化转向 第一节 阴阳灾异论在西汉《周易》经学中的兴起 第二节 卦气说与《汉书·五行志》“京房《易传》”的灾异思想 第三节 《易》阴阳灾异论与西汉的经学和政治 第六章 灾异思潮下的西汉《齐诗》翼氏学数术化转型 第一节 关于《齐诗》翼氏学的学术史争议 第二节 西汉诗学与灾异论之关涉及其原因 第三节 翼奉的“四始”“五际”说 第四节 翼奉的“六情十二律”说:神秘主义的“知下之术” 第五节 《齐诗》学数术化转型的原因 第七章 从《洪范五行传》到《汉书·五行志》——西汉经学灾异说的体系化建构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五行灾异说 第二节 五行灾异说在西汉的传承与发展——以《春秋繁露》为中心 第三节 《洪范五行传》的创制、发展及其学说体系 第四节 西汉《洪范》五行灾异之学余论 第八章 经学灾异思潮与西汉政治的互动 第一节 警戒君主遭遇以意采择 第二节 从警君安民、抑制权臣到专攻上身 第三节 天命转移催生造作符命 结语 西汉经学灾异思想与思潮的回顾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丁四新 一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 传》曰:“汉兴推阴阳言灾 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 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 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 向、谷永,哀平则李寻、田 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 也。”同书《五行志上》曰 :“汉兴,承秦灭学之后, 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 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 宗。宣元之后,刘向治《穀 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 《洪范》,与仲舒错。至向 子歆治《左氏传》,其《春 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 传》,又颇不同。是以播仲 舒,别向、歆,传载眭孟、 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 之徒所陈行事,讫于王莽, 举十二世,以傅《春秋》, 著于篇。”对于这两段话, 凡是研究过西汉经学的人大 概都很熟悉。这两段话互为 表里,共同揭示了西汉经学 特别是经学灾异学的基本线 索。同时,这两段话无疑揭 明了“灾异”是西汉儒家所思 考的一个焦点和重点。换言 之,在较大程度上我们可以 说西汉经学即是灾异学。西 汉经学灾异学具有极其广泛 、久远的影响,自《汉书》 以下历代正史几乎都设置了 《五行志》,以记载灾异现 象及其相关思想和学说。 自清末以来,由于受到 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人的 一个回应是反思、批判和否 定自身的文明传统,其中汉 人的灾异思想和学说即受到 了启蒙思想家及学者的激烈 批判和否定,人们一般是从 负的方面来看它的。在梁启 超等人的鼓噪和带动下,一 百多年来学者在很大程度上 将灾异思想及存在于其背后 的天人感应思想和阴阳五行 思维作为“赛先生”(科学) 的对立面,予以大力批判、 否定和解构。而由此,灾异 思想即在较大程度上连累了 今人对于汉代思想、学术和 文化的态度和评价。时至如 今,汉代思想特别是其中的 儒家思想仍被今人视作近现 代中国之所以落后的重要原 因之一,而承受着中国思想 史上最负面、最否定的评价 和定位。 梁启超曾斥责汉儒阴阳 五行学说为惑世诬民的“邪 说”和充满机祥灾祲的“迷信 ”。顾颉刚认为《礼记·月令 》“呆板可笑”,批评汉儒的 阴阳灾异说是虚假、幻想的 学问。王国维则批评汉儒“ 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 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 ,无创作之思想”。类似负 面评论从民国一直弥漫下来 ,充斥于现当代中国思想界 和学术界。关于汉代哲学, 学者的评价也几乎是负面的 和否定的。牟宗三说:“两 汉经学之中较少哲学问题, 因此我们略过不提。”劳思 光说汉代儒学“思想混杂”, 使得中国哲学思想退入“宇 宙论中心之哲学”的“幼稚阶 段”。对此现象,李泽厚总 结道:“处在先秦和魏晋两 大哲学高峰之间、以董仲舒 为重要代表的秦汉思想,在 海内外均遭低贬或漠视,或 被斥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或被视为“儒家一大没落” 。”李氏的概括是准确的。 总之,近一百多年来,汉代 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思 想,基本上是以最负面、最 可憎的面目出现在学者的视 野中和叙述中的。究其原因 ,天人感应和宇宙论是两大 依据,而灾异说是汉代天人 感应思想的重点。 不过,进入21世纪以来 ,学界风气有了较大变化。 多数中国当代中青年学者已 经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汉代 思想和文化,而以积极的心 态来评价其价值和意义了。 我们看到,近十几年来,学 者的相关研究兴趣倍增,热 情不断高涨。中青年学者一 改前辈的启蒙心态和鄙薄心 态,而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相应地,汉代的学术、思 想和文化已得到重视,如今 研究汉代经学、思想和文化 的著作不断涌现,它们已在 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 汉代思想的认识和看法。 冯鹏的《西汉经学与灾 异思潮》一书正是在如上背 景下选题和撰写出来的。冯 君从一开始以相对正面、积 极的心态来看待和研究汉代 思想的一个焦点——西汉的 灾异思想、学说和思潮,并 追问其发生、发展、构成和 影响问题。我认为,这是一 项很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工作 。 一 直观看来,灾异现象可 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自然 、客观的灾异,另一种是充 满神意或受鬼神主宰、影响 的灾异。前一种灾异概念, 今人习以为常,而以为当然 ;后一种灾异概念,中国古 人习以为常,并以为当然, 这对于先秦、秦汉时期的古 人来说尤其如此。冯君《西 汉经学与灾异思潮》一书所 说灾异,正是指后一种意义 上的灾异。如何认识灾异, 及何谓灾异意识、思维、思 潮和哲学,这是几个值得讨 论的概念或问题。围绕这几 个概念或问题,笔者的意见 如下: 第一,古文字学界已经 阐明了“灾”“异”二字的本义 及其相关引申义。据《说文 》,“灾”字有四种写法。《 说文·火部》曰:“栽,天火 曰栽。从火,戋声。灾,或 从宀、火;抄,古文从才; 炎,籀文从《。”《说文》 以“裁”为正字,以“灾”“狄”“ 炎”为或体。其实从古文字 来看,这四种写法在甲文中 都已出现。“災”表示水灾, “灾”或“执”表示火灾,“栽” 表示兵灾①。而联系经传、 诸子书籍的用法来看,此字 当以“灾”字为正,其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