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邓小平品格风范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坦荡无私六个方面,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的革命风范”,旨在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目录
第一章 信念坚定
一、“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
二、“吊起脑袋干革命”
三、“我是三下三上的人’
四、“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第二章 热爱人民
一、“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二、“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
三、“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
四、“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五、“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
第三章 实事求是
一、“我是实事求是派”
二、“做到心中有数”
三、“我对这件事最感兴趣”
四、“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
五、“我们穷,为什么要讲排场呢”
第四章 开拓创新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三、“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
四、“顾问制度是我提议的”
五、“‘一国两制’这个新事物是中国提出来的”
六、“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七、创立崭新理论
第五章 战略思维
一、“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讲的”
二、“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三、“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
四、“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第六章 坦荡无私
一、“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
二、“从来不搞小圈子”
三、“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
四、“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五、“我哪天去,哪天走,不关紧要”
序言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
人的杰出代表,他为党和
人民做出了历史性的、世
界性的贡献,同时也为党
和人民留下了永恒的政治
遗产和精神财富。在邓小
平政治遗产和精神财富丰
厚的宝库中,不仅有他博
大而精深的思想理论,还
有他崇高而鲜明的品格风
范。2014年8月20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
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信念
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
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
、坦荡无私六个方面,全
面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
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的革
命风范”,并强调要学习
邓小平的崇高风范,进一
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
进。
信念坚定——中国共
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
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邓小平同志矢志不渝地坚
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
终如一地忠诚党和人民的
事业。”纵观邓小平的一
生,可以说,坚定的信仰
是邓小平最鲜明的政治品
格,是他终生顽强奋斗的
根本动力,也是他不断创
造辉煌的内在原因。
邓小平少年时代赴法
国勤工俭学时接触并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从此树立
了毕生的崇高信仰。邓小
平用一生践行了他的诺言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
,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
理想和信念,不管遇到什
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从未
动摇过。
邓小平“三落三起”的
非凡政治生涯为他的信念
坚定作了最好的注解。他
三次被错误打倒,每次都
蒙受巨大冤屈,但每次都
不动摇、不消沉,无怨无
悔,无私无畏,执着于自
己的理想追求,对党和人
民无限忠诚。20世纪30
年代,邓小平遭到错误批
判,被撤职并受到党内“
最后严重警告”处分。“残
酷斗争”没有斗倒他的信
念,“无情打击”没有击垮
他的意志,他仍尽自己的
全力为党T作,先后主持
编印了70多期《红星》报
,“跟着走”走完了长征。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
被错误地剥夺一切职务,
遣送江西劳动改造。逆境
中的邓小平没有怨天尤人
,没有对认定的信仰产生
丝毫动摇,对党的前途和
社会主义事业仍充满信心
,默默地忍耐、等待,同
时不停顿地深入思索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
验教训和发展方向,期望
着能够重新为党工作。
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
主持党政军工作,冒着再
次被打倒的风险,力挽狂
澜,大刀阔斧全面整顿,
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
的斗争,也因此又一次被
错误地撤职、批判。
1976年底,他因病住院
,医务人员问他,如果再
出来工作准备怎么干?邓
小平依然坚定地说:“我
还是那一套,无非第四次
被打倒。”第三次复出后
,已过古稀之年的邓小平
,凭着对马克思主义和社
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
必胜信心,以巨大的政治
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党
和人民拨乱反正,开启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历
程。
20世纪80年代末,邓
小平已是耄耋老人。为了
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他
完全退出中央领导岗位,
但同时表达了终生不变的
赤诚情怀:“作为一个为
共产主义事业和国家的独
立、统一、建设、改革事
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党员
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属
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
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
和国家的事业。”此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
重挫折,中国社会主义面
临重大考验和挑战。中国
又一次处于历史抉择的关
键时刻,邓小平挺身而出
,强调中国肯定要沿着自
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
到底,表现出一个坚定的
马克思主义者对党、国家
和民族利益的坚决捍卫,
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
念的矢志不渝,有力地回
应和回击了国内外对社会
主义的忧虑和质疑,使党
和国家经受住了险风恶浪
的严峻考验,把稳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

邓小平用一生证明了
他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的坚信和坚持,也证明了
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乃至
一个党、一个国家和一个
民族的重要。他说:“我
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
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
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
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
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
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
信念,就没有一切。”邓
小平的一切——伟大光辉
的一生和彪炳千秋的丰功
伟绩,以及他给党、国家
、人民带来的一切——新
生活、新局面和光明前景
,首先要归功于他具有定
海神针般定力的理想信念
和政治品格。邓小平之所
以能够领导中国共产党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行改革开放,并且取得巨
大成功,最根本的就是他
领导中国共产党坚守共产
主义理想,毫不动摇坚持
社会主义方向。
邓小平以及毛泽东、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
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
个人性格和经历方面各不
相同,但他们有一点高度
一致:理想信念、党性原
则坚定,对党和人民无限
忠诚。在坚定的信念支撑
下,他们无论处境如何艰
难,无论道路如何坎坷,
都能无私无畏,勇往直前
。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百
折不挠,不断战胜艰难险
阻,
导语
邓小平以其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和高尚情操,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真正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本书是旨在通过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追思学习他的崇高风范,从他留下的宝贵财富中汲取力量,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精彩页
第一章 坚定信念
邓小平矢志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如一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的信仰是他终生顽强奋斗的根本动力,也是他创造辉煌业绩的内在原因。
一、“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
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经历也是艰难的就是了。
——邓小平
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
——邓小平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
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
——邓小平
20世纪20年代,邓小平远涉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求科学知识和救国真理,并由此走上了漫长的革命道路。
1920年8月27日,从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毕业的邓小平,当时的名字是邓希贤,他同82位同学一起离开故乡,踏上了前往法兰西的航程。此时他刚满16岁。他们先乘船沿长江东下到上海,再由上海登上法国的“盎特莱蓬”号邮轮。邮轮途经中国香港、越南西贡、新加坡,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再经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10月19日抵达法兰西,在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上岸。历经39天、15000多公里的海上航行,沿途经过的大多是英国、法国的殖民地,邓小平和同学们领略了沿途风光,也看到了亚洲、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被帝国主义瓜分掳掠、人民遭受奴役剥削的惨象。
10月21日晚,邓小平和一部分同学来到法国北部的小城巴耶,进入巴耶中学学习。学校为中国学生专门开设了补习法文的课程,把他们安排在学校的商务系学习,并单独开班。但仅仅过了几个月,邓小平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当初离家时,家里是卖掉一些谷子和地给他凑的钱,现在已经很难再寄钱给他了。当时,法国经济情况很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到1920年经济萧条更为严重,许多民用工厂被迫全停产或部分停产,大批工人被辞退。加上很多原来为军事服务的部门大量裁减人员,特别是大量军人退伍需要工作岗位,造成大面积失业,随之而来的是法郎大幅度贬值。1920年底,在法国的1000多名中国勤工俭学生,做工的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无工可做、无钱上学的勤工俭学生们只能聚居巴黎华侨协社,由华法教育会每日每人发给六法郎维持生活。1921年1月中旬,华法教育会接连发出了两次通告,表示华法教育会与勤工俭学生从组织上没有任何关系,不再发放维持费。由于中断了资助,邓小平在法国真正的学习生活仅仅持续了五个月就匆匆地结束了。3月上旬,邓小平等20多位中国学生多次与校方交涉,法国教育部也致信校方提出能否减免部分学生的费用,但均被校方拒绝。离开巴耶中学,竟是邓小平在法国“俭学”生活的结束。邓小平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一到法国,听先到法国的勤工俭学生的介绍,知道那时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年,所需劳动力已不似大战期间(即创办勤工俭学期间)那样紧迫,找工作已不大容易,工资也不高,用勤工方法来俭学,已不可能。做工所得,糊口都困难,哪还能读书进学堂呢。于是,那些“工业救国”“学点本事”等等幻想,变成了泡影。
离开巴耶之后,邓小平和同学们辗转来到了法国南部城市克鲁梭。4月初,他在施奈德钢铁厂找到工作。施奈德钢铁厂是法国当时最大的一家军火工厂,也是中国勤工俭学生比较集中的一个工厂。在这家工厂里,中国学生的工资很低,与工厂签订的合同还规定要从中每天扣一法郎,待两年合同期满时再一并发还,并奖励200法郎,如果无故退工,则将所扣的钱作为赔偿费用。在这家工厂,邓小平成为轧钢车间一名散工。所谓散工,也叫杂工,就是无固定的工种,视各工段的需要而流动工作。散工不仅学不到任何技术,而且劳动强度很大,工资比学徒工还要低。散工地位低,还常遭工头的责骂。散工的法文发音为“马篓五”,学生们就戏称“马老五”。有一位四川籍的学生写了一首《散工曲》:“做工苦,做工苦,最苦莫过‘马老五’。‘舍夫’(法文,即‘工头’)光喊‘郎德舅’(法文,意为‘非上帝的善类’),加涅(法文,意为‘赚得’)不过‘德桑苏’(法文,200个小钱,即10法郎)。”
邓小平在轧钢车间的工作主要是人工拖送热轧的钢材,即他自己后来说的“拉红铁”。他在40度以上的高温车间,必须身着工作服,脚上也不能穿皮鞋或布鞋,要穿一种特制的木鞋。工作时用长把铁钳夹着几十或上百公斤炽热的钢材拖着跑,动作要快。由于木鞋与地板是硬碰硬,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如果因快跑脚滑而摔倒在热轧的钢材上,全身就会被烫伤。如果轧钢机发生故障,被轧的钢条向外射出,还会发生伤亡事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