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传承(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科建设回眸1951-2020)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全书以华东师大生物学科建设的历史回眸为主线,记述了由生物学系到生命科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广大生物学人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业绩和感人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篇《历史沿革》,第二篇《传承与发展》,第三篇《教学改革》,第四篇《校友风采与回忆》,第五篇《桃李芬芳》,介绍学生培养情况,第六篇《附录》,涵盖教职员工名录、获奖科研项目和教学成果、主要出版著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展现了生命科学学院70年来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目录
序一(梅兵)
序二(钱旭红)
丛书前言(杜公卓)
本书序一(梅兵)
本书序二(王林发)
本书前言(孙心德)
第一篇 历史沿革
初建生物学系
孙心德
20世纪50年代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孙心德
生命科学学院成立
孙心德
第二篇 传承与发展
甲壳动物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陈立侨 赵云龙 王群 姜晓东
原生动物学研究独树一帜
顾福康
开创苔藓植物研究新篇章
朱瑞良 王幼芳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资源植物化学研究结硕果
张雯
植物地理学科建立的一段难忘历程
冯志坚
植物-微生物互作创新团队的建立、发展与成长
朱品宽
动物生态研究拓展新领域
徐宏发 唐思贤 盛和林
湿地生态学研究成果卓著
王天厚
上海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平台15年砥砺前行
王天厚
听觉神经生物学研究40年
孙心德 张季平 周晓明 俞黎平
细胞膜研究成果丰硕
秦德安
有思路才会有出路
王耀发 叶希韵
自由基生物学研究回顾
胡天喜
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的建立与发展
吴自荣
发光微生物研究独具匠心
朱文杰
上海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建立
钱曼
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课题组的创建
叶海峰
面向临床转化的基因与细胞治疗研究方向
李大力
创新药转化研究的拓荒者
刘明耀 易正芳
泛素非依赖蛋白质降解:新兴起的蛋白质降解方式
李晓涛
表观遗传学课题组的建立与发展
翁杰敏
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免疫学学科的传承和发展
杜冰
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林龙年 高虹
电镜中心:一个学科发展支撑平台的建成
曹汉民 倪兵
生命科学学院仪器共享平台的前世今生
罗音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
张伟
生物博物馆的前世与今生
魏倩倩 朱瑞良
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团队的建立与发展
谈宝珍 徐敏华 孙心德
第三篇 教学改革
彰显学科优势创建精品课程
江文正 陈珉
前进中的“神经生物学”双语教学
张季平
“水生动物营养生理学”双语课程
陈立侨
植物学教改的回顾与传承
马炜梁
潜心教学,成就名师
江文正 张美玲
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编制上海中学生物学教材
顾福康 赵云龙 张伟
《生物学教学》的63年历程
马炜梁 顾福康 李宏庆
第四篇 校友风采与回忆
宋大祥院士的母校情怀
王群 赵云龙
王林发:与非典(SARS)和新冠(COVID-19)战斗的“蝙蝠侠”
徐敏华
母校:我人生动力的源泉
汪兴无
陈炳良:秉持匠心,炼制良药
张骞月
上下求索,为健康美丽尽微薄之力
崔一蕾
包强平:奏响教育人生的华彩乐章
黄希伦陈晓岚
记满怀家国情怀的创业者苏翰
冶富海
不忘来时路,感恩母校情——访程静校友
徐敏华
吴志强:丽娃河中流淌的美与爱
黄语桐 邱姿慧
追忆似水流年——我与《生生不息》的一段情愫
张治
华东师范大学:让我魂牵梦萦的母校
陆阿枝
不忘责任情系学生
吕秀芬
我和我的导师王幼芳教授
刘倩
回忆我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点点滴滴
牛煦然
第五篇 桃李芬芳
历届本科生(含1952、1953级专科)名录
历届硕士研究生名录
历届博士研究生名录
历届专科生(含1971、1972级培训班)名录
第六篇 附录
历届党支部、总支/分党委正副书记
历届正副系主任/院长
教职员工名录
曾任职的教职员工名录
历届博士后人员名录
主要获奖科学研究项目
主要获奖教学项目
编写出版的各类图书
主要个人奖励和荣誉
历届学术团体任职
入选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
后记
序言
秉承前志,铸师魂,
传文脉。
2021年是“十四五”开
局之年,也是华东师大建
校70周年,恰是一个历史
交汇点。继《师魂》和《
文脉》之后,师大“文脉
丛书”再添《传承》系列
。这部丛书回顾了华东师
大70年学科建设、学校管
理的奋斗历程,书写了一
段多学科共创辉煌的发展
历史。书中以学科发展、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为
线索,寻觅师大记忆,凝
聚师大精神,充分开发了
学校丰富的校史资源,传
授学术真知,传承文脉与
师魂。
非常幸运,我迄今为
止的人生有三分之二的时
光是在师大校园度过的,
我在这里不停地接受着知
识、文化、品格的丰富滋
养,也亲身经历、亲眼见
证了师大不平凡的建设历
程,《传承》中叙述的不
少事迹和人物仍然历历在
目,颇为感怀。回首过去
,华东师大奠基于新中国
奋发图强的时代,从最初
文史理工的全面学科布局
开始不断成长、壮大,注
重各学科的学术研究和人
才培养,经过70年的积累
形成了如今的崭新格局,
不断朝着立足中国建设世
界一流具有特色的综合性
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
步前行。收获与希望,离
不开不懈奋斗的师大师生
,更离不开勇攀高峰的学
科带头人。我想,所谓传
承,既要铭记过往,用深
厚的历史积淀筑牢理想信
念,也要从先辈手中接过
责任的担子,弘扬爱国荣
校、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努力将创获智慧、陶熔
品性、服务民族和社会的
理想精神薪火相传。
学校老教授协会的诸
位先生远瞩高瞻、不辞辛
劳地组织编辑出版的《传
承》丛书是很好的枢纽,
它将师者之魂融汇于隽永
的文脉,通过文字、图片
让先贤与后辈在书中相遇
,以承前者与启后者的双
重身份传承师大建校使命
与社会责任,令人感动之
余也深思不已。今天,引
领新时代华东师大发展的
火炬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
代师大人的手中,我们又
怎能不以建党百年华诞与
70周年校庆为契机执笔挥
毫新一页的华彩篇章呢?
抚今思昔,鉴往知来
。在这里,我要向编撰《
传承》丛书的参与者和组
织者,特别是老教授协会
的各位师者致以最深挚的
敬意和由衷的感谢!你们
对师大的拳拳深情和无私
奉献,正是“传承”最美的
注脚,也是激励一代又一
代师大人破浪前行最动听
的号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