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业机械化的中国想象(第一拖拉机厂口述实录1953-2019)/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的基础上,新中国的工业化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帷幕。洛阳涧西区成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之一,包括第一拖拉机厂在内的七项重点工程落户于此。一时间来自上海、东北、北京、河南及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挈妇将雏、义无反顾奔赴涧西,参加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58年第一台国产拖拉机东方红-54下线,到现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拖拉机制造企业集团,数十位一拖人讲述的这一段近70年的口述历史,呈现出中国人“耕地不用牛”的农业机械化想象。
作者简介
周晓虹,男,1957年生于杭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先后出版《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经典贡献)》《现代社会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等著译作二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九十余篇。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2009年当选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目录
蔡金根 红色劳工成长史
高玉明 沧桑浮沉自逍遥
季维康 奈何迁客洛阳城,回首萧瑟念平生
臧广臣 热血男儿得凯旋,筚路蓝缕再建功
裘约克 逃婚少女投身革命,耄耋老者以诗托情
高世正 陈素琴 出身名门大户的红色工程师
姬海堂 在拖厂的风风雨雨
朱光甫 我跌宕起伏的一生
赵岳兴 陆文娟 从江南到洛阳:我们夫妻这辈子
张成周 一拖六十年与我的高位人生
王金科 唐美君 王宗毅 从上海到洛阳:两代人的生活轨迹
庹涛 庹文成 国营与民营:时代激流下的两种回应
郝迎春 朱世兰 郝杰拖 厂就是我家的全世界
孙竹花 奋进一生的“铁杆儿”姑娘
李学义 拖厂是承载我一生的“二亩地”
梁铁峰 追忆过往情深切,回首低吟数今夕
潘继华 一位拖厂“官二代”的劳动生涯
杨光荣 转业军人在拖厂
李宏臣 我为拖厂做保障
王爱英 “一手托三家”,为工人说话
刘炳昭 雨疏风骤半生拖厂路,矢志不渝情系东方红
刘福生 一位内退干部的五味人生
刘永乐 一生只为两件事,招工裁员尽奔忙
王振红 我就这样成了劳模
李宏谋 拖厂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山
蔡剑川 红拖城里的工人话剧“演员”
李芸霞 我曾是拖厂的“文艺女青年”
王富强 从刨床工人到首席记者
田鹏 在大时代里如何安置自己的灵魂
赵剡水 爬坡过坎农机路,奋进致远一拖人
其他参访亲历者简介
后记
序言
为新中国工业化的宏大
画卷补齐一角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
时刻。70年来,尤其是改革
开放40年来,原本一穷二白
的古老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
史变化,GDP总量从679亿
元上升到90万亿元,增长了
1324倍;人均GDP从119元
上升到6.46万元,增长了
542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则
增长了59.2倍:中国已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中
国经济7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
,历经艰难曲折的工业化建
设发挥了巨大的砥柱作用。
伴随着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
步步推进,70年来我们这个
原本以农业经济尤其是小农
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工业经
济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大大超
过了农村人口。工业化的发
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
飞,也为中国社会的现代转
型打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一、新中国工业化的基
本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1949年10月1日,但新中国
的工业化建设实际上略早于
此。1948年2月19日,东北
人民解放军解放鞍山;4月4
日,在原鞍山钢铁公司的基
础上成立鞍山钢铁厂,同年
底改为鞍山钢铁公司。
1949年春,毛泽东发出“鞍
山的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钢
恢复生产”的电令,经过修
复,当年7月9日鞍山钢铁公
司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送来“
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贺幛
①,由此开始了最初的工业
化尝试。
不过,一直到1953年围
绕工业化和经济领域的社会
主义改造,党和国家实施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大规
模的工业化才算正式拉开帷
幕。同新中国的成立相比,
大规模工业化步骤的滞后,
固然与编制和通过计划需要
时间有关①,也与1950年爆
发的朝鲜战争及随后的抗美
援朝运动有关,同样,还与
因国共战争而导致的几近崩
溃的中国经济的恢复需要时
日有关。如果我们从新中国
成立之后的70年所实施的
13个五年计划/规划②入手
,大致可以将新中国的工业
发展分为下述几个时期:
1.起步阶段,即第一个
五年计划(1953—1957)
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
要特点是:(1)新中国工
业及经济的起步主要依靠的
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
家的外部援助,因此核心是
落实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
型工业项目,包括新建的长
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第
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
厂等,以及通过对原有企业
改扩建而来的鞍山钢铁厂③
等,苏联的援助使新中国工
业建设的起步成为可能。④
(2)“一五”计划的实施伴
随着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7年,在国民收入
中,社会主义所有制工业经
济的占比提高到了33%,在
农村成立的农业合作社经济
的占比提高到了56%,公私
合营经济的占比提高到了
8%,而个体经济的占比由
原来的71.8%降低到3%,
资本主义经济的占比则由原
来的7%降低到1%以下。①
(3)“一五”计划实现了开
门红,1957年工业总产值
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
增长128.5%;工农业总产
值则达到1241亿元,比
1952年增长67.8%:这为新
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我们的读者在阅读这些
由亲历者口述而成的著作时
,可能会发现,在亲历者有
关个人的生命历程的口头叙
事中,叙事者自身的生命时
长及叙事时点不仅影响到其
叙事的欲望和动机,还影响
到其叙事的风格和饱满度。
尽管没有人规定口述史的访
谈对象只能是年长者,但显
然包括我们在内,从事口述
史研究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
会,即尽管年长的亲历者有
时存在语言的障碍、理解的
困难、体力甚至认知的缺陷
,但他们对待访谈的认真、
细节的“较劲”和过程的铺陈
程度却常常超过年轻者。在
中国这个特定的历史国度,
除了有时会因为某些特殊原
因而迟疑外,年长者通常是
口述史采集最好的对象。
比如,在我们2019年完
成的几项口述史研究中,年
长的亲历者给出的口头叙事
常常比年轻者更具细节和故
事性。在“新中国工业建设
口述史”的采集中,无论在
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
器厂还是在贵州的十几个三
线企业,几百位年长的亲历
者们一旦消除了对访谈者的
身份疑虑,他们即会主动开
始绵延不绝的口头叙事,有
些老人甚至来到我们的住地
相约一谈再谈。但与此同时
,参与同一主题口述叙事的
年轻人即使“回答”(注意这
里的用词)认真,也缺乏临
场的“既视感”。我以为,产
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
,一个人的晚年不仅因为其
生命的跨度较长和经验的饱
满性使得叙事更有意义,同
样也因为个体的终极思考使
得叙事更为紧迫。他们通过
讲故事维持记忆、复述过去
、激活以往的体验,同时建
构与修复终其一生的集体认
同。这样的解释不仅在一定
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老人更
有叙事的欲望(用单纯的个
体孤独来解释这种欲望,不
仅简单肤浅,而且本质上是
一种还原主义逻辑),更重
要的是它同时表明了普通的
民众不自觉地参与历史的复
述与建构的浓郁兴趣。从这
样的意义上说,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
参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第一
代亲历者们都已进入耄耋之
年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比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