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梭罗文存(精)/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梭罗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撷取了梭罗多篇代表性作品,其中既有描写自然景物的《冬日漫步》《缅因森林》,亦有探讨人生和社会哲理的《复乐园》《无原则的生活》。梭罗不仅是一位擅长风景描写的散文家,更是一位目光深邃的思想家。作为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梭罗也是果敢的行动家,《论公民不服从》是他的战斗檄文。梭罗后期写作明显的转向“科学”,比如《种子的信仰》《野苹果》。它不但打破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畛域,更进一步拓展了文学的范畴。为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梭罗其人其文,特意收入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利昂·埃德尔名作《梭罗评传》。 作者简介 梭罗(1817-1862),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美国思想家,美国精神和传统的奠基者之一,十九世纪中期病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目录 更高的法则 禽兽为邻 论公民不服从 复乐园 马萨诸塞州自然史 无原则的生活 冬日漫步(选) 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选) 种子的信仰(选) 科德角(选) 缅因森林(选) 秋色(选) 野苹果(选) 梭罗日记(选) 梭罗评传 利昂·埃德尔 序言 经典,作为文明互鉴的 心弦 陈众议 2020年11月27日于北京 “只有浪子才谈得上回头 。”此话出自诗人帕斯。它 至少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人 需要了解别人(后现代主义 所谓的“他者”),而后才能 更好地了解自己,恰似《旧 唐书》所云:“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明得失”;二是人不仅要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难免产生“影响的 焦虑”(布鲁姆语),但行 万里路恰可稀释这种焦虑, 使人更好地归去来兮,回归 原点、回到现实。 由此推演,“民族的就是 世界的”(据称典出周氏兄 弟)同样可以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合乎逻辑,即民族本 就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二是 事实并不尽然,譬如白马非 马。后者构成了一个悖论, 即民族的并不一定是世界的 。拿《红楼梦》为例,当“ 百日维新”之滥觞终于形成 百余年滚滚之潮流,她却远 未进入“世界文学”的经典谱 系。除极少数汉学家外,《 红楼梦》在西方可以说鲜为 人知。反之,之前之后的法 、英等西方国家文学,尤其 是20世纪的美国文学早已在 中国文坛开枝散叶,多少文 人读者对其顶礼膜拜、如数 家珍!究其原因,还不是它 们背后的国家硬实力、话语 权?福柯说“话语即权力”, 我说权力即话语。如果没有 “冷战”以及美苏双方为了争 夺的推重,拉美文学难以“ 爆炸”;即或“爆炸”,也难 以响彻世界。这非常历史, 也非常现实。 同时,文学作为人类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 进步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成果 。孔子固然务实,却为我们 编纂了吃不得、穿不了的“ 无用”《诗经》,可谓功莫 大焉。同样,马克思主义的 经典作家向来重视文学,尤 其是经典作家在反映和揭示 社会本质方面的作用。马克 思在分析英国社会时就曾指 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向 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 ,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 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 还要多”。恩格斯也说,他 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东西 ,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 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 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 要多”。列宁则干脆地称托 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 子。这并不是说只有文学才 能揭示真理,而是说伟大作 家所描绘的生活、所表现的 情感、所刻画的人物往往不 同于一般的抽象概括、冰冷 的数据统计。文学更加具象 、更加逼真,因而也更加感 人、更加传神。其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的载道与传道功 能、审美与审丑功用非其他 所能企及,这其中语言文字 举足轻重。因之,文学不仅 可以使我们自觉,而且还能 让我们他觉。站在新世纪、 新时代的高度和民族立场上 重新审视外国文学,梳理其 经典,将不仅有助于我们把 握世界文明的律动和了解不 同民族的个性,而且有利于 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 鉴,进而为我们吸收世界优 秀文明成果、为中国文学及 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他 山之石”。同样,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需要全人类的 伟大传统,需要“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否则我们将没 有中气、丧失底气,成为文 化侏儒。 众所周知,洞识人心不 能停留在切身体验和抽象理 念上,何况时运交移,更何 况人不能事事躬亲、处处躬 亲。文学作为人文精神和狭 义文化的重要基础,既是人 类文明的重要见证,同时也 是一时一地人心、民心的最 深刻,也最具体、最有温度 、最具色彩的呈现,而外国 文学则是建立在各民族无数 作家基础上的不同时代、不 同民族的认识观、价值观和 审美观的形象体现。因此, 外国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 经典为我们接近和了解世界 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画面与现 实情境;走进这些经典永远 是了解此时此地、彼时彼地 人心民心的最佳途径。这就 是说,文学指向各民族变化 着的活的灵魂,而其中的经 典(包括其经典化或非经典 化过程)恰恰是这些变化着 的活的灵魂。亲近她,也即 沾溉了从远古走来、向未来 奔去的人类心流。 此外,文学经典恰似“好 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又毋庸置疑是各民族集体 无意识和作家、读者个人无 意识的重要来源。她悠悠地 潜入人们的心灵和脑海,进 而左右人们下意识的价值判 断和审美取向。还是那个例 子,我们五服之内的先人还 不会喜欢金发碧眼,现如今 却是不同。这是“西学东渐” 以来我们的审美观,乃至价 值观的一次重大改变。其中 文学(当然还有广义的艺术 )无疑是主要介质。这是因 为文学艺术可以自立逻辑, 营造相对独立的气韵,故而 它们也是艺术化的生命哲学 ;其核心内容不仅有自觉, 而且还有他觉。没有他觉, 人就无法客观地了解自己。 这也是我们有选择地拥抱外 国文学艺术,尤其是外国文 艺经典的理由。没有参照, 人就没有自知之明,何谈情 商智商?倘若还能潜入外国 作家的内心,或者假借他们 以感悟世界、反观自身,我 们便有了第三只眼、第四只 眼、第N只眼。何乐而不为 ?! 且说中华民族及其认同 感曾牢固地建立在乡土乡情 之上。这显然与几千年来中 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式有关 。从 导语 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本书撷取了梭罗代表性作品,每一页都闪耀着梭罗的洞见和智慧。跟随他漫步热爱的森林里,与他欣赏自然,探讨人生,是一件真正的乐事。 精彩页 更高的法则 我拎着一串鱼,提溜着鱼竿,从树林里穿过,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天已经很黑了。我瞥见一只旱獭偷偷溜过我行经的这条小路,便生出一种奇特的野蛮快感:非常想把它抓住,活生生吃掉;其实我那时并不饿,只是被它表露的野性所吸引。然而,当我住在瓦尔登湖的时候,有一两次我发现自己像一条饿得半死的猎犬一样扫视树林,还带有某种奇怪的自暴自弃感,寻找我可能会生吃的那种鹿肉——吞下的每一小口对我来说都不会过于野蛮。最原始的景象也已经变得莫名熟悉。我发觉,而且仍然发觉,自己像大多数人一样,对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或人们所称的精神生活,具有一种本能。而我的另一种本能则趋向于原始的、未开化的生活。两者我都敬重。我对原始生活的热爱程度丝毫不亚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钓鱼时的野性和冒险令我对此深有感受。我有时喜欢把握当下,有时又希望能够过野兽一般自由狂野的生活。或许,我会把这一切归因于特别小的时候就从事捕鱼和打猎,归因于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它们使我们早早地就了解到这些景色,流连忘返。然而在那个年纪,我们本不应该知晓这些。渔夫、猎人、樵夫等人在田野上和树林里度过一生,他们有一种奇特的感觉,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带着期许接近自然的哲学家和诗人相比,他们会经常在工作间隙带着更美好的心情来欣赏她。她不惧怕展现自己。大草原上的旅客自然是打猎人,密苏里河和哥伦比亚河上游的旅客自然是铺设陷阱的猎人,在圣玛丽瀑布的旅客自然是渔民。如果仅仅是旅客,那么他或是间接学到知识,或只是一知半解,不够权威。我们最感兴趣的科学报道是,这些人通过实践或依靠本能就掌握的知识,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性,或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 人们搞错了是谁断言新英格兰人娱乐活动很少,因为他们没有很多的公共假日,大人和小孩不像在英国那样打那么多比赛。因为在这里,打猎、钓鱼等更原始却也孤独的娱乐活动迄今还没有给前者让出地方。在我那个年代,几乎每一个新英格兰男孩在10岁至14岁时都扛着猎枪;他们打猎和钓鱼的场地不受限制,就像英国绅士独享的活动场地一样,但不同的是,前者甚至比那些野蛮人的领域更加广阔。难怪他当时不经常留下来在公共场所玩耍。其实改变早已悄然发生,不过原因并非我们更具人性,而是游戏变得愈发稀有。也许猎人是被捕猎物最好的朋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 然而,住在瓦尔登湖边的时候,我有时希望把鱼加进食谱,这样菜品会更多样。我确实跟第一批渔民一样,是出于同样的必要需求才捕鱼的。无论我想出什么样的人性论来反对这一做法都是很虚假的,因为我担心更多的是我的哲学理念而非个人感受。我现在只谈论钓鱼,因为我对打猎的感觉早就不一样了,并且在去树林之前就已经卖掉了我的枪。不是因为我跟其他人相比不那么人道,而是因为我没有感觉我的情感深受影响。我不同情鱼和蚯蚓。这是钓鱼惯有的事。至于打猎,在我还持枪打猎那几年,我给自己想的借口是我正在研究鸟类,而且只寻找新出现的或稀有的鸟类。但必须承认我现在觉得有比这更好的方法来研究鸟类。这就要求你更加密切地关注鸟类的习性,仅凭这个原因,就能让我放弃持枪打猎。尽管我反对打猎是出于人性,然而我被迫去质疑同等价值的运动是否会取代这些活动;当我的一些朋友焦急地问我他们孩子的事,询问他们是否应该让孩子打猎,我回答“是的”,让他们成为猎手——记住,它是我的教育中最好的一部分。尽管他们一开始只是运动能力强,但如果可能的话,最后会变成强有力的猎人。这样他们在这片或任何田野就找不到对他们来说足够大的猎物。猎人和渔夫都是如此。因此,我支持乔叟1笔下修女的观点,她说“没有听到老母鸡说过猎者并非圣洁之人”。 在个人以及种族历史时期,有一段时间猎人被称为“最好的人”,阿尔贡金族2也这样称呼他们。我们只能为从来没有开过枪的男孩感到惋惜;他不再有人情味,而对他的教育也不幸被忽略掉了。这是我对那些专心于这一职业的青年们的回答,我相信他们不久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放弃这一想法。没有人会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之后,还会肆意谋杀任何生物,因为它们和他一样都有生存的权利。穷途末路之时,野兔也会哭得像个孩子。我警告你们,各位妈妈们,我的同情心并不总能把通常所谓的博爱区分明白。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