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呈现的口述资料虽然不能反映南京云锦及丝织业的全貌,但因为口述者朴实、具体的讲述,可以为后人留下南京云锦及丝织业鲜活的历史细节。这些云锦艺人及南京中兴源丝织厂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职工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感情,说出了对南京云锦及丝织业的诚挚之情,他们是南京云锦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南京云锦留下来的最珍贵的“活历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人证。听着他们娓娓道来渐行渐远的故事,倍感亲切、生动、感人。
目录
王道惠
郭俊
邬悉尔
周双喜
戴健
陈平
徐凤梅
毛重锦
俞征智
王振陆
常泽新
胡长玲
江逸安
徐永芳
张沛
俞永晨
余成源
谢彩霞
潘晓红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前言
南京云锦是延续发展至
今的传统丝织产品,它一
方面承载着中国深厚漫长
的历史与文化,另一方面
则持续影响着近现代中国
丝织业的工业化进程。南
京云锦织造工艺更是代表
着中国古代丝织手工艺的
巅峰水平。
南京丝织业鼎盛时期,
南京产的丝织品盛行全国
,远销世界。彼
时,“Nanking”品牌作为长
三角地区纺织品的代名词
风靡欧洲。丝织业一度成
为南京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国计民生做出了重要贡
献。
南京丝织业在新中国成
立后迎来了新生。南京老
字号绸缎庄有福源隆、邓
裕兴、正源兴、吴祥泰、
裕丰祥等,丝织厂有南京
中兴源丝织厂、南京丝织
厂、南京艺新丝织厂、南
京艺光丝织厂,以及新宁
染丝合作社、南京缫丝厂
等等,都赫赫有名。今天
的老一辈南京人提起这些
绸缎庄和丝织厂仍是如数
家珍。其中,在全国影响
力最大的当属南京中兴源
丝织厂,其前身是成立于
1874年的正源兴绸缎庄,
它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我国
近代丝织行业的一个缩影
。1948年,南京中兴源丝
织厂仅存4台织机,8名工
人,但仍在坚持生产云锦
。南京解放后,在云锦传
承保护工作的初期,南京
中兴源丝织厂毫无保留的
捐献了4台手工织机和近千
张云锦意匠图稿,为云锦
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南京中兴源丝织厂在南京
云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
下的重要作用,既承接南
京云锦的辉煌,又在南京
云锦最为艰难的时候保留
下了这支“艺脉”。
20世纪80年代,南京中
兴源丝织厂的产量、质量
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是国家生产民族特需绸
缎和出口创汇纳税的“大户”
。1983年,南京中兴源丝
织厂以“松鹤牌”南京云锦获
得国家质量奖银奖。
回首云锦的浮沉兴衰,
鲜艳绚丽的染料并没有在
时间长河中褪去色泽,经
纬交错的纹样也没有在岁
月蹉跎中模糊了肌理,云
锦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其蕴含的技艺成
就、劳动智慧依然在工业
机械时代的潮流中闪烁着
光芒。“传统是民族文化赖
以发展的动力”,传统手工
艺在时代的更迭中,不断
被赋予更高的诉求。
2008年,南京市档案馆
接收了南京中兴源丝织厂
的档案,这也是南京市档
案馆接收的第一份最完整
、规模最大、最有价值的
工业档案。南京中兴源丝
织厂的档案有近3000卷,
揭示了该厂的发展历史和
100多年来的工艺“核心机
密”。2019年,南京市档案
馆和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深度合作,对封存十年的
中兴源云锦档案资料第一
次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与复
原。2019年7月至2020年7
月由南京市档案馆和江南
丝绸文化博物馆牵头,联
合南京晓庄学院、正源兴
绸缎庄、南京财经大学等
,陆续完成了中兴源云锦
丝织业口述档案的采集工
作,对老一辈云锦工匠艺
人、中兴源丝织厂工作人
员的口述进行文字、影像
记录,然后再加以整理。
同时,邀请了多位原中兴
源丝织厂的领导及技术骨
干和相关云锦专家,梳理
评估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
,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一则
八宝团龙妆花料进行复原
。这一项目直观展示了中
兴源云锦的艺术成就,对
南京民族工业档案资料活
化保护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本书呈现的口述资料虽
然不能反映南京云锦及丝
织业的全貌,但因为口述
者朴实、具体的讲述,可
以为后人留下南京云锦及
丝织业鲜活的历史细节。
这些云锦艺人及南京中兴
源丝织厂的管理人员、技
术人员、普通职工用朴实
的语言、纯真的感情,说
出了对南京云锦及丝织业
的诚挚之情,他们是南京
云锦发展的亲历者、见证
者,也是南京云锦留下来
的最珍贵的“活历史”,是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长
河中不可或缺的人证。听
着他们娓娓道来渐行渐远
的故事,倍感亲切、生动
、感人。抢救非物质文化
遗产、工业遗产,留住这
些即将逝去的历史,任务
十分艰巨,是一项与时间
赛跑的紧迫工作。与此同
时,做好档案活化,激活
云锦的文化价值、历史价
值,集合全社会的力量,
整合各方面的档案资源,
让云锦的智慧被重新发现
、实践、创新,让更多的
人读懂云锦的独特魅力,
使其永远鲜活下去,这是
我们这一代守护者、传承
者、创新者的历史责任。
2021年7月
导语
《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口述寻访人员初定在30人左右,包括经历云锦保护和申遗的市委市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中兴源丝织厂的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中兴源丝织厂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从事云锦的一批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第一期征集这些口述者的影像资料,目前健在的被采访人,年龄最小的都已经50多岁,最大的90多岁。通过此次口述档案的采集,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基于亲历者的口述史料全面、多维地反映了以中兴源为代表的南京丝织业暨云锦的全貌,丰富了南京丝织业暨云锦档案史料的内容,填补了部分空白,并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反映南京丝织业暨云锦历史的观点和角度。
后记
后记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70周年,也是南京
云锦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10周年,南京云
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的采
集及编纂工作就是在当年
的7月启动。
2019年,由南京市档案
馆联合南京晓庄学院、江
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等单位
共同开展了南京云锦及丝
织业口述档案的采集工作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和社
会管理学院20余位同学分
为4组在丰华琴老师和葛茹
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第
一期的寻访及口述记录工
作,先后对20余位南京丝
绸和云锦技艺传承人进行
采集,同步进行录音、录
像,文字转换整理工作,
为永久保存与开发这一难
得的口述历史资源付出了
辛勤劳动。
2020年,在前期采集的
基础上,由南京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管静老师带领研
究生对部分口述者进行了
补充采访、素材采集。南
京市档案馆和江南丝绸文
化博物馆、正源兴绸缎庄
、南京财经大学师生进一
步对口述内容进行整理,
对录音、录像文稿进行选
材编辑,于2020年底完成
本书初稿。
2021年,南京市档案馆
组织人员对文稿进行修改
完善,补充相关档案资料
,终于2021年6月完成书
稿。
该书的编写历时3年,
得到了江南丝绸文化博物
馆、正源兴绸缎庄、南京
云锦博物馆、苏州大学档
案馆的大力支持。同时,
得到了王道惠、邬悉尔、
郭俊、周双喜、戴健以及
原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陈
平、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理事长徐凤梅、原中兴源
丝织厂总工程师俞征智的
指导和帮助。此外,口述
采集得到了南京鹰联视界
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南京
梦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
技术支持。值此本书出版
之际,一并致以衷心的感
谢。
利用档案资料配合口述
的编研,我馆尚属首次,
尽管编写人员不断学习、
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口述
档案的编纂模式、方式以
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
难免出现偏差与错漏,文
中某些表述仅代表口述者
个人的观点,诚望读者及
学界人士批评指正。
南京市档案馆
2021年7月
精彩页
我刚进入南京云锦研究所时,有两位老艺人,三位美术老师。我跟张福永、吉干臣两位老艺人学习云锦挑花技艺的同时,还要跟陈之佛、朱枫、徐仲杰这位美术老师学捕图案。云锦的一整套工艺流程,从云锦的图案设计、挑花结本、机台装造到组织设计和最后的成品鉴定,我一共学习了年多时间。就挑花这一部分,就分好几道工序,包括挑花、拼花、倒花。这些工艺流程都靠过去老艺人言传身教,没有文字资料的,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经过年的学习完成了考核,并且写了云锦工艺流程的文字资料,对研究所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印刷,结集成册,.把挑花、拼花、倒花这些工序都作为云锦的历史资料归档了。
你们要问我怎么进的云锦这一行,那就要从十几岁说起了。1954年6月,“云锦研究组”暂设在南京中兴源丝织厂,邀请了中国著名的_T艺美术家陈之佛教授担任名誉组长,负责对南京云锦进行有计划的艺术整理和研究工作。1955年,当时为了抢救云锦,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市手工业管理局通过市教育局,在学校推荐的学生中来招录云锦学员。那时我是南京第一女子中学的学生,拿了学校的介绍信去报考的。考试在新街口的一个小学里进行的,当时考了四门课:语文、数学、政治、绘画。我前面几门考得比较顺利,但是考绘画的时候比较头疼,考卷上面没有东西,只有“云锦艺徒”四个字,当时我不知道什么是“云锦艺徒”,更不知道什么叫云锦。我还记得绘画是要求临摹黑板上的一朵椭圆形的花,考试用得纸是一张白纸,而花是对称的,我就把纸对折起来了,拿铅笔对着黑板测点,再拿铅笔在纸上定了个点,心想画半边就可以了,半边折起来就对称了。说来也怪,考试结束铃声响的时候我的画稿还没有完成,我就说:“老师,我交吧,来不及画了。”没想到监考老师(后来一起工作共事的徐仲杰老师)不收,很温和地说:“不着急,你做。”我原本坐的是后排,老师让我坐到前排慢慢画,他就坐在旁边静静地等,我硬着头皮把另外一边画好了,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考完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花是叫莲花。考完后,我心想没戏了,结果接到了通知要去面试,面试地点在中山东路6号,两排桌子摆着,也不记得坐了多少人,我进去面试的时候,到最后老师们就反复问了我一个问题:“学6年你能不能坚持?”我说:“能学,学而不倦,我能坚持。”
我家当时不在南京,在学校读书时是住校,考上以后领导先把我送到了南京小彩霞街市手工业管理局干部学习班。干部学习班的辅导员是女的,喜欢叫我“小鬼”,因为手工业管理局干部学习班里都是各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厂长,而我只是个小丫头。学习班结业以后,我又被调去了文化宫。文化宫当时正在举办手工业产品展览会,分配我去讲解云锦,这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云锦。通过一遍遍的讲解,我第一次了解到云锦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享有围际声誉。从此,在我的脑海里才有了“云锦”这个印象。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