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论文集精选了每一届获得优秀奖或者一等奖的论文集结出版,共30篇论文成果,约65万字,从学科分类包括以明清史为主的中国史、近代史和部分世界史内容,从研究角度包括政治史、制度史和学术史等内容。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自2009年以来已逾十届。在这十年中,围绕论坛聚集了来自各大院校历史系本科生中最优秀的学生,将当年最好的本科生科研成果集中体现。 目录 上册 第一届 英、法舰队对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影响(1885—1914) 1984至1989年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上的中国军事形象研究 陆费逵与清末民初的国语运动 美北浸信会在近代潮汕——以汕头礐石堂为考察中心 药方只贩古时丹——法家学说在近代中国片论 第二届 贝祖治与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求援活动——以《1948年援华法》为切入点 抗战时期沈鸿烈与国民党政府山东政权的重建 第三届 高梦旦在商务印书馆 对闽南一位老乩童的调查报告 明清时期广东慈善研究 英美与希腊大选:1945—1946 第四届 晚清进士馆初探——传统官员养成方式的转型研究 冷战初期美国中央情报局隐蔽行动战略探析 下册 第四届 哈扎尔的犹太化及其后果 从傅斯年的“早退”说起——对五四学生运动的再思考 沦陷时期上海奉贤地区的社会救济 第五届 西北民族考察与顾颉刚的学术研究 冲绳返还与“美国之音”冲绳中继站的终止(1969—1977) 时代与表述: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国大革命” 第六届 清嘉庆朝孜牙敦案研究 明代嘉靖倭乱时期东南地区的军制变化——以南直隶、浙、闽地区为中心 第七届 从拖延到积极:北洋政府对“老西开事件”的应对 第八届 19世纪末期美国排华浪潮下的华工权利考察——以益和诉霍普金斯案为例 《谭图》商榷:秦泾阳县何在?——战国至汉初“泾阳”地望问题再考察 国难、政争与迁都——1932年国府迁洛的来龙去脉 第九届 战争、革命与乡村政治生活——基于太行革命根据地20个村庄社会调查的研究 清代广东省城善堂研究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圣徒传对爱尔兰“初传圣徒”帕特里克的形象构建 第十届 美国的二战记忆之争:以“十字路口”展为中心的探讨 晚清徽州的田赋征收与基层社会——以光绪二十一年黟县、歙县“公控钱粮案”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