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曙色文心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曙色文心》共收录诗歌、散文、小说60余篇。有的作品反映了宁波,尤其是海曙这方地域的风土人情。如徜徉月湖的随想,高桥采风的观感,对横河街林宅的缅怀,对宁波美食的流连。有的,书写了人世间各种美好的情愫。《一碗酸菜年糕汤》,写出了善良的人性,写出了两个普通人心底的温情。有的,带着浓浓的怀旧气息。通过对老物件的感怀,展现了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品尝到一种甜蜜的感伤。当然,还有不少作品,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海曙的巨大变迁。作家们的写作风格迥异,有的华丽典雅、文气十足,有的朴素真挚、平淡冲和,有的冷峻犀利、深沉睿智,有的风趣隽永、俏皮活泼。 目录 一次海曙文学的集体展示/国宇 ◎诗歌 一把叫作“天际”的紫砂壶r外一首)/孙武军 月光(外一首)/钱利娜 读茨维塔耶娃(外一首)/颜梅玖 水乡/王立军 无题/林俊燕 上庄村,在鹅卯石上打坐/冀北 高桥会/盛醉墨 月光下的白梅/王海燕 宁波街头/王亚萍 那些沉默的树/屠炯 一叶小舟/陈家燕 回归/李建军 ◎散文 月湖随想/杨东标 一碗酸菜年糕汤/赵柏田 入山去,下山来/陈鸿 王六宝轶事/叶向群 火墙/一心 直径二千米/万之 横河街林宅/王晓菁 家住高桥/徐杰 梁弄大糕:一片红妍是乡愁/黄文杰 海里的乡愁/柴隆 山庚湖/周东旭 老上海的市井记忆——吴亮印象/朱峰 发财叔的梦/王海燕 老物件——棕绷床随想/方颖谊 母亲的缝纫机/许金达 那路那桥那水/谢良宏 一水“醉”美西洋港/龚成 曾经有个热词叫“双抢”/崔海波 从“周冲”到“周朴园”/沃幸康 公交车上的日子/缪金星 汪生/陈莉萍 枫杨与玉兰——229号大院记忆/戎爱武 大运河的节点——大西坝/张印珍 第三故乡的变迁/严明夫 古运河上的骆驼老街/鲍静静 春卷里的爱/李敏 再续书缘/林美鼎 白马湖情恩/鲍仁勉 蹿来蹿去的南瓜藤/朱宝珠 飞虫案侦破记/朱鸿声 此木逢春发芽早/崔纪大 跟着名著游伊豆/钱进 游婆婆故乡的遐想/刘兰波 那张墨绿色的借书卡呦/冯秋玲 姜果岭:遥远的味道/董波 家乡的那条小溪/董秀英 晨之曲/虞敏 公共汽车通到了咱村庄/王水成 ◎小说 游戏机惊魂记/李建树 林间的笛声/朱和风 青年旅馆/赵挺 满庭芳/吴新星 永镇的河/刘小波 多了一个人/雁无痕 弹花匠和他的女人/赵淑萍 药,不只是苦的/毛佐明 序言 一次海曙文学的集体展示 海定波宁,沧海为曙。千年海曙,是宁波这座历史文 化名城的核心区,内有天一阁、月湖、鼓楼、白云庄、天 封塔等文化遗存,书香邈远,蕴藉丰厚,历来是文人墨客 荟萃之地,浙东学术文化中心。 海曙作家,深受海曙历史文化滋养,同时,关注当下 ,以自己手中的笔,书写山川风物、人情世态和时代气象 。近年来,海曙作家的作品不时在名刊大刊露脸,如《人 民文学》《小说选刊》《诗刊》《十月》《收获》《儿童 文学》等,同时也频频出现在当地的媒体中。在改革开放 40周年节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家们 激情满怀,积极参加各类主题征文,抒发对祖国、对家乡 、对人民的热爱,佳作迭出,反响热烈。 在海曙作协成立十周年之际,海曙区文联将作家们近 年来的优秀作品集结成册。《曙色文心》共收录诗歌、散 文、小说60余篇。有的作品反映了宁波,尤其是海曙这方 地域的风土人情。如徜徉月湖的随想,高桥采风的观感, 对横河街林宅的缅怀,对宁波美食的流连。有的,书写了 人世间各种美好的情愫。《一碗酸菜年糕汤》,写出了善 良的人性,写出了两个普通人心底的温情。有的,带着浓 浓的怀旧气息。通过对老物件的感怀,展现了时代日新月 异的变化,品尝到一种甜蜜的感伤。当然,还有不少作品 ,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海曙 的巨大变迁。作家们的写作风格迥异,有的华丽典雅、文 气十足,有的朴素真挚、平淡冲和,有的冷峻犀利、深沉 睿智,有的风趣隽永、俏皮活泼。 《曙色文心》因为字数制约,以诗歌、散文、中短篇 小说为主,未录入文艺评论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显现海 曙作家的一个整体水平。由于时间紧迫,难免存在遗珠之 憾。但是,相信这《曙色文心》是最初的一缕曙色,海曙 文艺事业的前景将更加绚丽璀璨。对于潜心创作、执着追 求的作家,海曙区文联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平台。 在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并对文艺事业提出新的要求:“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 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扎根人民和 生活。 每位海曙作家,应该传承海曙优秀的历史文化,聚焦 当下,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响应时代召唤,不负人 民期待,在新时代谱写更光辉的篇章。 导语 这是一本文集,收录了海曙区作家协会会员近五年创作的优秀作品,全书按体裁划分为诗歌、散文、小说三辑。其中一些作品已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诗刊》《十月》等刊物上发表过,也有在各级文学赛事中获奖的,其他多为经过遴选的优秀原创新作。作品的主题大都为展现当下现实、讴歌祖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等。也有不少作品深刻挖掘了宁波的历史人文,向广大读者展现鲜明的地域元素,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 精彩页 月湖随想 杨东标 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比如说西湖对于杭州,可以说杭州正是凭借西湖的名声而被更多人知晓的。月湖当然没有西湖那样烟波浩渺,但是小有小的玲珑,小有小的妙处,何况它还在闹市的中心。魏明伦有《宁波月湖铭》日,“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楼之下。芳园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生动地誉之为“街心净土,市内桃源”。是的,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我最早认识月湖,还在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在县城工作,每次出差到宁波,总会到月湖边走走。看浅水环环,波光粼粼,春花秋月,点缀其间。湖水温柔得可爱。湖边石阶上,总有一些女子曲着身子在洗菜浣衣,构成一幅宁静温馨的生活图景。其实,这座城市早就有了自来水,但是家庭主妇们还是喜欢到湖边来,自由自在,声息相传,捣杵声里传递着人们对自然的亲近。这幅图景就像一幅老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人们对月湖以及周遭公园的认识,更多的还停留在对景观的审美意义上。月湖真是宁波独特的一景。 但是,仅仅这样来说月湖显然是不够的。当代中国的城市建筑,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崛起。人们忽然感到水泥钢筋的堆垒,实在有点沉重,人居越来越密集,空间越来越逼仄,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减色,连晚上的星星都不如昔年的明亮了。人们这才悟到,一个绿色的生态的城市面貌,对于现代人的生存是何等重要。有一年我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走着,前面忽然出现一片有点原始野性的森林,古树苍苍,落叶森森,踩在松软的落叶上,仿佛踩在历史的深处,让我真真切切地惊喜了一回。我忽然觉得,城市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构建。其实,森林也罢,湖泊也罢,绿地也罢,其意义无不一样。一个刚性的城市,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显得丰富和柔软。宁波因为有了月湖,才平添了几分灵气和妩媚。 无论是曙色初明的清晨或华灯闪烁的晚问,我们若去月湖走走——值得一说的是,如今的月湖早已今非昔比,二十世纪末,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斥6亿巨资历时两年大规模地改建了月湖景区,3000余户居民迁离月湖,鳞次栉比的旧宅夷为平地,景区、水域大大拓宽,一个集绿地、鲜花、亭榭、碧水、桥堤、古宅为一体的大公园跃然于市中心——那是一个多么气派的公园啊!空气变得清新,流水变得明亮,满眼绿树掩映,亭阁错落其问,人们在此或习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真是难得地和谐!月湖那一汪清凌凌的湖水就这样甜甜地滋润着宁波人的生活。 当然,月湖的美妙还在于为我们展示了文化层面的内涵。月湖的湖水并不深,却映照着太深太深的历史,它是甬城历史文化的蓄养地,也是浙东文化的中心点。唐宋以来,一代一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讲学授课,一个个诸如贺知章、王安石、史浩、杨简、万斯同、全祖望等名人大儒,都曾在月湖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游月湖的佳话。月湖至今还保留着大方岳第、贺秘监祠、高丽使馆遗址、银台第、水则碑,还有菊花洲、芳草洲、芙蓉洲等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现在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月湖犹在,岁序已新,我们能为月湖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做点什么呢?P31-3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