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精神(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辜鸿铭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辜鸿铭影响至深至广的一部著作,书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了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本书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作者简介
辜鸿铭(1857—1928),原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他学贯中西,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国学的中国人。代表作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的牛津运动》等。
目录
序言
导论 好公民宗教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的女性
中国的语言
约翰·史密斯在中国
大汉学家
汉学(一)
汉学(二)
附录:暴民崇拜宗教或战争及其出路
序言
创作此书,意在阐明中
国人之精神与中华文明之价
值。从根本上说,一个文明
的价值,不在于它已然建造
或能够建造多大规模的城市
,多少恢宏的建筑,多么齐
整的道路;不在于它所造出
或能造出的家具是如何雅致
舒适,仪器、工具和设备又
是如何精妙实用;甚至也不
在于它所发明的制度、所创
造和发展的科学与艺术。衡
量一个文明的价值,在我看
来,最终要看:这个文明塑
造了什么样的人,塑造了什
么样的男人和女人。唯有一
个文明所塑造的男人和女人
,才能真正展现这个文明的
本质和个性,即这个文明的
灵魂。而这些男人和女人所
使用的语言,则又展现他们
的本质和个性,即这些男人
和女人的灵魂。有句关于写
作的法国谚语这样说:“风
格即人。”正是此意。为此
,我将三个主题——中国人
的精神,中国的女性,中国
的语言——作为本书前三章
的标题,以此阐明中国文明
之精神并彰显其价值。
除此之外,我又加了两
章,用来说明,那些被视作
权威的外国人实际上对真正
的中国人和中国语言却并不
了解。《中国人的性格》一
书使得亚瑟·史密斯享有盛
名,可作为一个美国人,他
对中国人的理解缺乏深刻性
。翟理斯博士被公认为“真
正的汉学家”,但他也不了
解真正的中国人,因为身为
英国人,他缺乏哲理洞察的
能力,没有远见,知识也不
够广博。我本想把我之前在
上海《国家评论》上发表过
的一篇评论文章也收人本书
,但可惜的是,稿子找不到
了。这篇文章是针对布兰德
和白克豪斯合著的、关于慈
禧太后的那本书所作的评论
。在那篇文章中,我认为布
兰德和白克豪斯那样的人不
够率真淳朴——他们都过于
精明,跟其他现代人一样,
容易歪曲事实。所以,他们
无法真正理解中国女性,更
无法理解中国文明所造就的
女性最高典范——慈禧太后
。想要真正理解中国人和中
国文明,必然要具备深厚、
博大和淳朴的人格。因为中
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
征就是:深厚、博大和淳朴

……
最后,我要用我在中国
义和团运动后发表的《尊王
篇》一书的结尾之言作为本
序的结束语,同时这也是法
国诗人布朗吉的几句诗。我
认为用在当下尤为贴切:
我看到和平在慢慢降,

她把花朵和果实的种子
撒向大地
气氛一片祥和
她吹散了战火中升腾不
息的硝烟
啊!她呼喊,
同样勇敢的英、法、比
、俄、德人
结成神圣的同盟,
拉起彼此的手吧!
辜鸿铭
北京,1915年4月20日
导语
珍贵原始底本,零距离感受先生初心,以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的原始篇目为原始底本。
新增修订注释数十条,原汁原味无删减全译本。
锁线精装,封面为雅致大地纸,内文为柔和东方书纸。
本书全面反映了辜鸿铭的文化思想,揭示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
书评(媒体评论)
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
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
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
世纪之世界。
——李大钊
辜作洋文、讲儒道,耸
动一时,辜亦一怪杰矣。其
旷达自喜,睥睨中外,诚近
于狂。然能言顾其行,潦倒
以终世,较之奴颜婢膝以事
权贵者,不亦有人畜之别乎

——林语堂
精彩页
难道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这些暴民,我们必须愚弄他们
看哪,他们是多么懒惰愚昧!多么野蛮!
所有亚当的子民,当他们遭受你的愚弄之时,
他们依然懒惰愚昧、野蛮无能,
而你始终要满怀真诚,
只为令他们焕发人性的光辉!
——歌德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当前这场战争,无暇他顾。但我认为,勤于思考的人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文明这个大问题上来。所有文明都源自对自然的征服,控制并征服自然中那些可怕的外在力量,才能保护人类。必须承认,在征服自然这条路上,现今的欧洲现代文明无出其右。然而,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比自然界的外在力量更可怕,那就是人性的狂热。人陛的狂热对人类所带来的伤害,远比自然所带来的伤害更大。因此,除非人性的狂热这一可怕力量得到适当的约束和抑制,否则不仅人类文明难以为继,人类本身也可能陨灭。
在社会的原始和初级阶段,人类只能依靠外力来约束和抑制人性的狂热,用暴力去征服野蛮人部落。但随着文明的演变,人类发现了一种比暴力更强大、更能有效抑制人性狂热的力量,那就是道德的力量。过去,欧洲人将基督教作为压制内心狂热的道德力量,但眼下这场战争及战前的军备竞赛似乎都已说明,基督教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已经成为历史。在缺失有效的道德力量来抑制人性狂热的情况下,欧洲不得不再次借助暴力来维持文明秩序,正如卡莱尔所言:“欧洲无政府,但有警察。”借助暴力来维系文明秩序必然会导致军国主义,事实上,有效的道德力量的缺席才使得欧洲迫切需要军国主义,可军国主义引发的战争势必会带来破坏和损耗。由此,欧洲陷入两难的境地:若远离军国主义,其文明将毁于无政府状态;若坚持军国主义,其文明也会在战火中焚毁殆尽。英国人说,他们决意击溃普鲁士军国主义。基齐勒勋爵也相信,给他三百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英国军队,就能粉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然而在我看来,伴随普鲁士军国主义的灭亡而来的便是英国军国主义的诞生,毫无疑问的是,英国军国主义也会被消灭。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似乎不存在任何出路。
那么,真的就无路可走了吗?不,我相信一定有出路。美国的爱默生早就说过:“我将轻易地看到滑膛枪崇拜的破灭,纵然那些大人物都是滑膛枪的信徒,何况确实如此。以上帝之名为证,战火只会引燃更多战争,唯有爱与正义的定律能实现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如果欧洲人真的希望消灭军国主义,就只有一种选择:依据爱默生所说的,依靠那种无须暴力相抗的法则——爱与正义的定律,也就是道德的力量。有了道德力量,军国主义就会因无用武之地而自动消失。问题是,在作为道德力量的基督教已然失效的当下,欧洲人去哪里再找一种新的、有效的道德力量来取代军国主义呢?
我相信,欧洲人将在中国,在中国文明中找到这种新的道德力量。这种足以令军国主义自动消失的道德力量,就是中国文明中的“好公民宗教”。当然,有人会反驳:“中国也有战争啊。”确实,中国发生过不少战争,但自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时代至今,我们中国就从未发生过今日欧洲人所经历的战争。在中国,战争是偶然的;而在欧洲,战争却成为必然。中国虽然战事偶发,但人民不会一直活在战争阴影之下。其实,在我看来,欧洲战事中最令人无法忍受的并非战争本身,而是战争带来的终日胆战心惊:害怕不断强大的邻居终有一天会掠夺和残杀自己,害怕陷入无尽的相互攻讦。人人身处恐惧与担忧之中,不得不武装自救或雇人来保护自己。因此,与其说让欧洲人不堪重负的是战争,毋宁说是持续的武装冲突对生命造成的极强压迫感。P23-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