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里血脉(中央秘密交通线探秘)/红色广东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国梁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重点项目《红色广东丛书》之一种。书稿以作者撰写的文献片《中央秘密交通线》为基础,经实地考察采访、参阅丰富史料后而写成。分为15章,从上海至中央苏区的中央秘密交通线突破敌人封锁,输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感人故事,重点叙述了粤、闽两地的多个重要交通站的情况,并旁及中央交通线的缘起及红军长征;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坚毅无畏、开阔胸襟,以及广大交通员、革命群众的忠诚和机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决策千里
一、一年一度秋风劲
二、毛泽东派卢肇西赴上海
三、周恩来布置在香港设立秘密电台
第二章 领导者周恩来
一、莫斯科神秘之旅
二、说服向忠发、李立三
三、建立中央交通局
第三章 中央交通局局长吴德峰
一、从湖北军委主席降任中央交通科科长
二、德峰同志重任在肩
三、上海特殊的“家”
第四章 华南交通总站
一、依山傍水的交通总站
二、前后护送了三批党的重要干部
三、叶剑英首上中央苏区
四、帮助胡志明脱险
第五章 汕头绝密站
一、静悄悄地建立了绝密站
二、东江特委的交通和武装押运
三、熊志华在汕头的惊险一夜
四、红色交通线上的枢纽
第六章 大埔交通中站
一、虎口交通站
二、首任站长卢伟良
三、吴德峰沿途踏探
四、建立交通副线
五、青溪畔的l凉险故事
六、血染青溪
第七章 闽西交通大站
一、李沛群上任
二、去中央苏区提枪
三、李沛群二度上任
四、粉碎残酷的经济封锁
五、烈士头颅悬挂在永定城楼上
六、高寨坑的英勇斗争
第八章 顾顺章叛变
一、顾顺章学到了苏联“格伯乌”的绝活
二、魔术师化广奇栽了
三、钱壮飞火速报警
第九章 应变!应变
一、李克农终于找到了陈云
二、恽代英惨遭毒手
三、蔡和森在香港遇难
四、向忠发被捕叛变
五、马上改组中央特科
六、全国交通线的应变
第十章 周恩来上苏区
一、初上苏区遇险而返
二、周恩来赴中央苏区
三、“表姐弟”上中央苏区
第十一章 护送珍闻(上)
一、肩负重任的项英
二、“比翼双飞”的李富春和蔡畅
三、邓小平江畔留墨
第十二章 护送珍闻(中)
一、从苏联回国的董必武
二、刘少奇夜宿潮州
三、林伯渠艰难爬山
四、伍修权征途漫漫
第十三章 护送珍闻(下)
一、石联星箱底里的红旗
二、荆途一幕幕
第十四章 中共中央机关大转移
一、临危受命的博古
二、陈云为大转移日夜奔波
三、博古、张闻天、陈云“三驾马车”齐驱
四、博古带来了“红军总顾问”李德
第十五章 保卫红都
一、邓发当“挑夫”
二、“一苏大”的假会场
三、项与年千里报警
四、毛泽东亲自秘密探路
五、忍痛别亲人
六、迈步从头越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一张发黄的旧地图缓缓
铺开,里面那些密密麻麻的
线条很像人的血脉。它们标
志着什么呢?
它们就是从上海的中共
中央通达中央苏区,由毛泽
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和中
央苏区领导人亲手创立起来
的“红色交通线”。
从1930年10月开始至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
止,这条交通线为传递两地
情报,加强党中央和中央苏
区的联系;护送党的300多
名领导干部安全到达中央苏
区;保护中共中央机关安全
地大转移;打破敌人的经济
封锁,输送一大批白银、黄
金和药品、电器材等紧缺物
资起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国
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
献!
如今,这条交通线上的
大海依然是波涛汹涌、船樯
穿梭,而当年上海滩的幽深
小巷,香港、汕头埠的湿漉
漉的码头,潮安、饶平、大
埔、永定高山上的曲径现在
都已变样了。战斗在这条秘
密战线上的交通员们,有的
壮烈牺牲,有的随着时间的
流逝已经老去。然而,他们
的历史功绩和精神是永存的
导语
本书是党史纪实文学,反映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真实历史,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刘少奇、董必武、项英、陈云、邓发等二百多人创建秘密交通线,穿越交通线的惊心动魄故事;还有吴德、饶卫华、李沛群、卢伟良、肖桂昌等交通线无名英雄的大智大勇的故事,令人为之震撼。
后记
岁月悠悠,转眼已年过
花甲了。人生之路不堪回首
。这辈子没有什么值得炫耀
的地方,聊以自慰的是告老
还乡了,自己数十年创作出
来的十多部红色纪实文学作
品,就好像自己用心血汗水
浇注绽放的一朵朵小花一样
,还有人会喜欢它们。
《千里血脉》这部书,
也是浇注自己近十年心血的
小小花朵。
我为什么会写这部书呢
?说起来,还是八九年前的
事。
我从20多岁就踏进中共
党史研究的门,一直恋恋不
舍,寸步不离,直至退休回
家。广东这块红色土地,有
多少让人眼睛发亮的东西,
像许多党史学者一样,自己
是深知的。从粤东进省城后
,便应一个有气魄的出版社
之约,3个月写出了《广东
人是天下的眼》这部讲述地
域文化的书,一口气写出了
38个广东历史名人。而后又
主编了一部描述80多名中共
政要人物的《中共名人在广
东》一书。而中共广东党史
事件呢?我看好广州起义、
香港文化人大营救、中央秘
密交通线……八九年前,我
便受省委宣传部之托写下了
纪实文学《大营救》,在上
海、深圳、香港等国内诸多
报刊网络连载,还被说书人
在《有声中国》等全国近十
个有声网络连续七八年天天
播讲,可谓出尽了风头,有
时也不禁沾沾自喜……
《大营救》出版后,离
退休还有两三年时间,本人
趁着还有精力,就看准中央
秘密交通线这个题材,在单
位领导的支持下,背起行囊
,沿着当年中央秘密交通线
这条漫长而崎岖的路,从广
州到上海、香港、汕头、潮
州、大埔、永定、龙岩、长
汀、瑞金,历3000多公里
进行艰辛的采访、收集史料
和现场感受。当然20世纪
30年代行走这条交通线,不
是徒步跋涉就是坐那胆汁都
要呕吐出来的剧烈颠簸的客
轮。90年代的重访者,有时
登上飞机,一眨眼就数千里
;有时坐上小车,飞驰在舒
适的高速公路上,当然也难
免踩着杂草、荆棘丛生的小
径,寻找被人遗忘冷落多年
的遗址。采访虽辛苦,比起
当年的勇士,还是轻松得多
了。自己还到北京国家档案
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党史研究室查阅了许多
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本想
趁热打铁,一口气把书写下
来,然而退休通知准时无误
地发来了,只得清退回家。
这滚烫的心便被冷却下来了
。阴差阳错,数月后,省委
宣传部知道我在研究中央秘
密交通线这个专题,要我撰
写成10集文献艺术片脚本。
我应约经1年多的研究创作
,终于完稿付拍。
去年乍暖还寒时节,忽
接省作协、广东人民出版社
要我参与《红色广东丛书》
写作之邀。我颇惊喜,并报
上准备写的这部书;获批,
又喜。之后,我再度梳理原
来收集的成堆资料,并从书
店、网络购置新增了上百部
有关书籍参阅,眼睛看花了
、看痛了,案头备上3种不
同眼药水,红的绿的,轮换
着滴。“新冠”横行,被迫宅
居。经过半年的伏案疾书、
修正、润色,并吸纳出版社
初审的宝贵意见,三易其稿
,终成此拙著。
红色纪实文学,鄙人摸
索了半辈子,从《春晖赋—
—革命母亲李梨英》《忠魂
——抗日烈士周礼平》《沧
海英雄——战斗英雄麦贤得
》《大营救》《火种》到这
本《千里血脉》,我觉得有
三难:首先是史实的真实性
、准确性的把握。红色题材
准确说是来自发生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共史,
都是70年前的事,尽管不少
有案可稽,但一些细节甚至
大节都各有其说,有的当事
人的回忆也前后不同,就是
正式出版物也无法统一,只
有让作者自己在众说纷纭中
去辨别,此乃一难。其次是
纪实文学,就是源于生活高
于生活,就离不开对事物、
人物、环境的生动而细致的
描写。而这些细描能否符合
当年的生活实际?能否再现
或接近当年的原貌?这是二
难。再次是作者的素质、思
想水平与历史人物的素质、
情操总有距离,作品要达到
高质量,尤其是高要求的政
治、文学品位,真正成为后
人的精神食粮,作者非在人
生观、世界观上磨砺一番不
可。不然就难以缩小作者与
作品中塑造的革命志士高贵
品质的距离,作品就难成上
品。此为三难。总之,一部
红色作品出炉,如果印上千
百册,应付一下政治时需,
一阵风后,就烟消云散,那
就太没意思了,不如不写!
我这本书,力争写成上
品,是否达到,只有让读者
评定。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我的创作是认真的、几乎
竭尽其能的。希望能像我别
的书一样,出版后让读者喜
欢,印上万册,一版再版。
最后,感谢广东省委宣
传部、广东省作协、广东人
民出版社给我这次创作的机
会,并感谢毛泽东、周恩来
、吴德峰、饶卫华、李沛群
、卢伟良等革命前辈的亲属
和后代,以及接待我采访的
北京、上海、广东、汕头、
梅州、潮州、大埔、永定、
龙岩、瑞金等地有关宣传党
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
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本人已是两鬓
染霜的老人了,但愿以自己
的心血浇灌绽放的红色文学
的小花,在祖国茂盛的文学
百花园中添上一点红,为读
者诸君,尤其青少年所喜爱
,本人便感万幸了。
王国梁
2020年12月于羊
精彩页
第一章决策千里
一、一年一度秋风劲
闽西的秋天,风景这边独好。
1929年10月,上杭的临江楼畔,重阳时节黄菊遍野。清晨江风阵阵,幽香扑面。毛泽东正沿江边缓缓踱步,口中轻轻翕动,思考吟诵着什么,右手的纸烟已燃了半截。蓦地,只见他左手一挥说“好了”,朗声吟道: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年一度秋风劲!好词好词,好一阕《采桑子》啊!”毛泽东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喝彩声。转头一瞧,是红四军军长朱德。
“润之哟,你就是好文采,我辈叹服啊!”
毛泽东一见朱德,欣喜道:“玉阶兄,胡诌几句而已。军部情况怎样?”
“自从你离开部队去养病,陈毅同志又上中央汇报,我一人挑这担子太沉重了。你再不回来主持工作,我怕要累垮了。”
“嘿嘿,你这当年的体育教练,身体棒极了,不会垮的。”毛泽东调侃道。
“润之啊,”朱德跨上一步,和毛泽东并排着走,推心置腹道,“说真的,我俩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携手并肩,仅仅一年多就置下了井冈山根据地这个家当,接着又转战赣南、闽西,开辟了闽西赣南的新天地。两年多的血雨腥风,让我们‘朱毛’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是呀,是呀,”毛泽东接嘴道,“没有朱哪有毛?因我们联手,同心同德才能创下这支红军队伍,才能拿下这片红色地盘。但是家里的碗筷,难免碰碰撞撞,我老毛和你老朱,军事决策上有一些不同意见、日常有一些争论,有何奇怪呢?”
朱德感激地瞧了毛泽东一眼:“润之胸怀豁达,肚量大;我朱德也是直性子,我们有什么不能谈拢的?就是那个刘安恭,他一来,就让事情复杂化了!”
毛泽东愤慨道:“是呀,这苏联来的刘安恭一到就要权,不甘寂寞。再加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
朱德轻叹了一声:“看看陈毅到上海汇报,中央有什么指示吧。你应回来主持前委,不然不行啊!”
毛泽东坚决道:“红四军党内是非不解决,我不能随便回去,再者,目前身体还真的不行呐。”
朱德爱怜地拉住毛泽东的手,望着他苍白的脸,道:“润之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先把身体养好。这边的队伍,我尽力带好就是了。你放心吧!”
“玉阶兄,”毛泽东握住朱德温厚的大手,动情道,“真是辛苦你了!”
从湖南韶山冲山沟里走出来的毛泽东,早有凌霄之志,起初仍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918年刚从湖南一师毕业的毛泽东,就曾偕同学蔡和森、张昆弟等人,寄居岳麓书院半学斋湖南大学筹备处,踏遍岳麓各乡村,想建一个半工半读的“新村”。当时,毛泽东还设想过这样的蓝图:创建新学校,实行新教育,让学生们在农村半工半读,再由这些新学生创建新的家庭,把若干新家庭合在一起,就可创造一个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设立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厂、公共戏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等,以后,把这些一个个的新社会连成一片,国家便可以逐渐地从根本上改造成一个大的理想“新村”。他在反映“新村”计划的《学生之工作》这篇文章中写道:“今不敢言‘模范围一模范都’‘模范地方’,若‘模范村’则诚陈义不高、简而易行者矣。”
然而,毛泽东这个建设“新村”的梦想却被现实中驱逐张敬尧的斗争打断了。接下来,他成为中共一大代表之一,还在国共合作中成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他积极推进工农运动、推进国共合作,但又在蒋介石的霍霍磨刀声和同志的浓烈血腥昧中觉醒了。他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激动地说:
以前我们骂(孙)中山老做军事运动,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老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留他在中央工作他不肯,说是要去搞“土匪工作”,结果秋收起义队伍没有攻打长沙而上了井冈山。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提议开除他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委员的职务,瞿秋白照办。消息被湘南特委周鲁带上井冈山时变样了,变成“开除党籍”。毛泽东很长时间连组织生活都不能参加。
因误传而被“开除党籍”的毛泽东更紧紧抓住枪杆子,他在罗霄山立足,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春天,朱德、陈毅冒着毛毛细雨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暴动的农军数千人,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中国历史上我党我军的“朱毛会师”,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毛泽东、朱德两支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因部队不断壮大,毛泽东感到井冈山太小了,特别是部队给养成问题。于是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