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首都城市规划则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本书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在中央领导下制定第一个首都城市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重点记述第一个首都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历史背景、工作体制、指导方针、方案讨论、编制修改等过程,体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首都行政中心的位置、首都建设方针、北京城市性质功能、城市发展规模、文物古迹保护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以期为广大读者深刻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深入推进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董斌,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四级调研员,副高级职称。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北京党史,主攻方向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改革开放史。曾参与《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历史丛书》《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第三卷)》《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北京》《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北京卷》等重点研究课题,在《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前线》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荣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前言 一、总体规划制定的历史背景 首都旧貌换新颜 “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一五计划”开启大规模经济建设序幕 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开端 二、总体规划的工作体制与指导方针 都委会工作体制 苏联专家指导首都城市规划 首都城市建设的“三为”方针 三、总体规划初期方案与讨论 首都行政中心位置问题的激烈交锋 北京要不要建设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 北京城墙何去何从 传统与现代——“大屋顶”之争 初步共识和意见 四、总体规划的编制与修改 总体规划草案的正式编制及出台 国家计委对北京城市规划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提出1954年城市规划修正稿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总体规划的丰富与完善 编制完成第一期城市建设计划 制定专项建筑规划 确定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 结束语 发展中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