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颜李学派研究(精)/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朱义禄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产生于“天崩地解”的明清之际这一特定的自我批判的历史时期。本书主要分两大块论述颜李学派,首先论述其自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思想体系,以及代表人物颜元、李塨的思想传承以及两人在个性与学术上的异同。其次论述颜李学派对清代以及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尤其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近代主旋律下,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大家均对颜李学派中与西学相近之处,作了新意义上的文化增殖。徐世昌运用他手中的行政权力,大力推崇颜李之学,印遗著、办学会、出杂志、建学校,且将颜元、李塨二人从祀孔庙。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作全面清算的基础上,构筑了“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且对近代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颜学学派的流传与影响所作的全面剖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进程与发展规律。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颜元生活的时代及其生平与著作
第一节 “天崩地解”的自我批判时代
第二节 颜元生平概述
第三节 颜元著作概述
第二章 颜元思想演变及其学说宗旨
第一节 思想演变历程
第二节 “以事功为首”之学
第三章 颜元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及其担当精神
第一节 “以学术杀人”的祸害
第二节 “儒名释实”的宋明理学
第三节 “担当世道”精神的张扬
第四章 颜元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二气四德”的宇宙观
第二节 “习行”的认识论
第三节 人性论
第四节 “真情至性”的“人欲”
第五章 颜元的经济、军事与政治思想
第一节 富国安民的“均田”
第二节 兵农合一
第三节 废科举 行征举
第四节 恢复“封建”分权而治
第五节 “以我易天下”的宏大抱负
第六章 颜元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对理学教育的批判
第二节 习动与习行的教育方法
第三节 因材施教
第四节 “六艺之教”
第五节 崇圣情结与培养目标
第七章 李塨的生平、著作及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第一节 李塨的生平
第二节 李塨著作概述
第三节 李塨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第八章 李塨的宇宙观与倡导实学
第一节 理气合一的宇宙观
第二节 批今复古倡实学
第九章 李塨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 行“仁政”以趋“王道”
第二节 “天下农分天下田”
第三节 “兵寓于农”
第四节 注重儿童教育
第十章 颜李学派的传播:高徒胜过名师
第一节 颜元所作的努力
第二节 李塨在传播上的贡献
第三节 颜元与李塨个性的差异
第四节 日谱与颜李之学的传播
第十一章 颜李学派在清代的流传与影响
第一节 毁誉不一
第二节 影响所及(上)
第三节 影响所及(下)
第十二章 颜李学派在近代的回应及其文化增殖(上)
第一节 颜李学派的重光
第二节 众说纷纭的颜李学派
第三节 国粹派对颜李学派的弘扬
第四节 刘师培与章太炎对颜李之学的发挥与诠释
第十三章 颜李学派在近代的回应及其文化增殖(下)
第一节 频受青睐的颜李学派
第二节 梁启超与胡适对颜李之学的新阐发
第三节 古今中西之争中的文化增殖
第四节 徐世昌对颜李学派的推崇
第十四章 李石曾沟通中西、力行颜李之学的“求实精神”
第一节 李石曾与颜李之学
第二节 李石曾“种豆得瓜”式的伟大贡献
第十五章 颜李学派评议
第一节 颜李学派的精神特质
第二节 颜李学派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节 颜李学派的“众生相”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易·系辞》云:“天下同
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中国学术史的长河是由不同
时期、不同地域、形态各异
的万派支流汇注而成的。学
术流派是以相似的学术宗旨
或治学方法为特征的学术群
体,是因应一定社会政治文
化要求,体现某种学术趋向
,主要以师承关系为纽带,
与古代教育制度、学术传承
方式密切相关的历史存在。
以学派宗师为代表的共
同的学术宗旨或治学方法往
往是学派的主要标识和学派
传衍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开
派宗师往往是首开风气的学
术先进,他们最早触摸到了
时代脉搏,洞察到学术发展
新的进路。这必然会受到敏
锐的学人们的应和,他们声
应气求,激浊扬清,去短集
长,共同为学派肇兴奠定了
基础。师承是学术流派传衍
的重要途径,盟主宗师,振
铎筑坛,若椎轮伊始;弟子
后劲,缴绪师说,如丸之走
盘,衍成圭角各异的学派特
色。学派后劲相互切劘、补
益,使得该流派的学术廊庑
更加开阔、意蕴更加丰厚,
是学派形成理论张力的重要
机制。高第巨子既有弘传师
说的作用,同时,还需有不
悖根本宗旨前提下学术开新
的能力。没有学派后劲各具
特色、各极其变的发展,以
水济水,并不能形成真正的
学派。家学因其特有的亲和
力,是学派传衍的重要稳定
因素,克绍箕裘以使家学不
坠,这是学术之家的共同祈
向。书院讲学便于学派盟主
宣陈学术思想,强化了同道
的联系,为形成稳定的学派
阵营以及学术传衍提供了重
要平台。民间讲会、书牍互
通促进了学派成员之间的交
流与学术的传播。中国古代
学术大多以社会政治、道德
文化为研究对象,往往随着
时代的脉动而兴衰起落,观
念史的逻辑演进过程之中必
然带有时代的烙印。时代精
神与社会政治是推进学术演
进的重要动因。
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源
流色彩极浓,学术源流,先
河后海,自有端绪。学术的
承桃与变异形成的内在张力
是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因
,学派间的争鸣竞辩、激荡
互动及不同学派的因革损益
、意脉赓续,书写了中国古
代色彩斑斓的学术发展史。
尽管学术史上不乏无待而兴
、意主单提之士,取法多元
、博采汇通而自成其说的现
象也在在可见,学者对学派
的认识也每每歧于仁智。但
中国学术史上林林总总的学
术流派仍然是学者们展示各
自学术风采的重要底色。因
此,对各个学派进行分别研
究,明乎学派源流统绪,梳
理流变过程,呈现其夏夏独
造的学术风采,分析其对于
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价值,
厘定其地位,对于揭示中国
古代学术思想因革发展机制
,推进中国学术史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这是我们组织编
撰《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的根本动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
们将力求客观厘定学术流派
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以
共时比较与历时因革相结合
。别同异,辨是非。不为光
景所蔽,努力寻绎其真脉络
、真精神。从历史情境与学
理逻辑等不同的维度评骘分
析其价值。同时,由于学术
流派风格不同,内涵殊异,
《丛书》在体例上不泥一格
,以便于呈现学派各自的特
色为是。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
究中心是因已故南京大学校
长匡亚明先生主编《中国思
想家评传丛书》而成立,本
人有幸躬逢这一盛举,跟随
国亚明先生参与了《评传丛
书》的编撰出版工作。《评
传》传主是中国学术思想史
上二百多个闪光点,这些传
主往往又是学术流派的盟主
或巨子。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是在《评传丛书》基础上,
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以
杰出思想家为核心的不同学
术集群的研究,是对色彩斑
斓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历史
画卷中最具特色的“面”的呈
现与“线”的寻绎。《中国学
术流派研究丛书》不啻是《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学
术延展。每每念此,备感责
任重大。幸蒙一批学殖深厚
、对诸学术流派素有研究的
学者们共襄其事,他们以严
谨的治学态度,做出或将要
做出对学术、对历史负责的
研究成果。对他们为了一个
共同的学术宏愿而付出殚精
竭虑的劳动表示由衷的敬意
。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王月
清教授欣然首肯《丛书》规
划,使其得以付诸实施,对
他的支持与付出表示衷心的
感谢。
热诚欢迎学界同仁不吝
指谬,以匡不逮。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3: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