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物起源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德)尤尔根·考伯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是谁踏出人类第一个舞步?
是谁写下第一个文字?
又是谁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推崇的一夫一妻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出于真爱吗?
人为什么要讲故事,又为什么创造出让自己变得贪婪、邪恶,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金钱……
化石、遗址引领我们走向印证事实的道路,但不能保证印证的结果真实、全面。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是从各种证据推论出来的,但那些证据来自远古,就像远在银河系外的星尘,离我们太远,是否真实可信?在我们可见的事实背后,有时隐藏着成百上千看不见的事物。我们从起源的研究中知道,任何一个起源涉及的事物绝不是单一的,是多元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成就是用单一的方法、单一的事物创造的。
科学虽然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但是会进一步推动人类探索、前进,创造新的文明成就。
作者简介
尤尔根·考伯(Jürgen Kaube)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在成为《法兰克福综报》编辑之前是社会学讲师。2015年,他成为报社总编辑,同年获得路德维希伯恩文学奖。
目录
引言 车轮
第一章 双腿直立,可持续性、坚定不移 直立行走的起源
第二章 牙齿的时代和节日的时代 烹饪的起源
第三章 嚎春的公鹿在餐桌旁变得更安静 说话的起源
第四章 这场比赛只有三人一起玩 语言的起源
第五章 首饰、性和野兽之美 艺术的起源
第六章 关于死者和动物 宗教的起源
第七章 宝贝,不要哭,你永远不会一个人走 音乐和舞蹈的起源
第八章 小麦、狗和耶路撒冷的非游玩之旅 农业的起源
第九章 有人打算建一堵墙 城市的起源
第十章 国王的强权 国家的起源
第十一章 不可小视的簿记 文字的起源
第十二章 冲动控制障碍 成文法律的起源
第十三章 从手到头,然后从头到手 数字的起源
第十四章 女神在冥河岸边过渡到永生世界之前的最后一次纵欲狂欢 叙事的起源
第十五章 香烟还是能应对一切的解决方案? 货币的起源
第十六章 无分好与坏 一夫一妻制的起源
结束语
起源的结束
注释
序言
车轮
提着灯笼走路的人比跟
着灯笼走的人更容易被绊倒

——让·保罗
那些最重要的发明并没
有发明者。我们不知道谁是
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谁是
说第一句话的人;我们不知
道是哪个群体史无前例地沉
迷于模糊无形的事物,也不
知道谁最先踏出人类的第一
个舞步。第一座城市叫什么
?是谁第一个想到铸造钱币
并最终成就金钱王国?第一
对坚守“一生一世一双人”信
念的夫妇生活在哪里?
所有这些问题一直难以
解答,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
无知。过去留下来的实物不
足以让我们将那些遥远的年
代看得清楚明白,我们不能
准确了解是什么人在何时何
地开始这一切。更确切地说
,我们甚至无法想象这些真
的会是由个体独立创造出来
的。
尽管如此,人类长久以
来却都愿意这样想象:据说
是普罗米修斯带来了火:该
隐或者阿里阿德涅建立了第
一座城市:代达洛斯和阿里
阿德涅被认为是最初的舞者
;埃及的神托特,希腊人称
他为赫尔墨斯,发明了文字
;宗教本来起源于上帝,但
当他说“让我们造一个人”时
,他说的是“我们”都指谁,
我们不得而知。
这些叙述出自这样一个
时代,一个相信过去的认知
从各方面讲都比当下多的时
代。照这个说法所有的开始
都是未知的,同样也充满神
秘色彩。那些统治社会的贵
族显然认为古老的家族出身
具有优先权:年代越久远,
越引以为傲。英国教士约翰
·鲍尔对于这种逻辑诙谐的
反驳广为人知:“当亚当耕
田,夏娃织布的时候,谁是
贵族呢?”这场关于贵族的
论战确定了优先权的起源:
如果人类一开始时并没有贵
族,那恰恰说明最初是存在
平等的,后来对平等的要求
据说是由此产生的。
这个创世神学思想是具
有确定性和广泛性的。从事
物进一步发展角度来看,这
样的起源说具有非常深远的
意义。比如最初的1500年
,神学家不仅视亚当为文字
的发明者,甚至认为他就是
那些经典古籍的作者,可惜
这些古籍连同当时的图书馆
都消失在大洪水中。而对于
亚当自身的不完美性,神学
家颇为推崇这样的说法,即
在亚当出现之前肯定存在掌
握着更多知识的人类。
而后来的传统哲学家摒
弃了神话中的名字,根本不
提及这些名字,但他们和以
前一样会讲到各种起源,他
们把人类社会种种发明的神
秘性聚焦于它们的起源上。
“人类开始成为人类,既是
开始,又是结束。”然而他
们提出的起源说直到19世纪
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长
久以来,《圣经》被视为起
源的证据之一,围绕着经文
内容展开的各种科学研究不
断深入发展,《圣经》起源
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
为据说像印第安人这样的早
期人类掌握的文字极其有限
,所以这些关于起源的记载
绝非出自他们之手。另外《
创世纪》中几乎没有任何关
于当时社会状况的记载。
人类自近代起就构建出
起源的哲学模式,把起源的
各种条件总称为“自然状态”
。这种“自然状态”据说就是
人在去除所有的文明因素后
的自然表现。各种起源说至
少要将“自然状态”说出来,
哲学的使命是从最基本的“
自然状态”出发,使那些能
够让人类获得最基本的满足
感的统治、分工、财富、契
约、道德等思想得以产生、
发展。然而,被讲述的历史
中总是充斥着矛盾和苛求。
毋庸赘言,我们仅列举
最为人们熟知的例子,也就
是英国现代国家理论学家、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自
然状态”。根据他的理论,
国家诞生是因为人生而用资
源,而世界上的资源有限,
所以人类个体需要依靠自身
能力对抗暴力并获取资源,
这种“自然状态”是一场所有
人相互对抗的战争。战争对
个体而言毫无安全感,只会
带来短暂的生命、孤独、污
秽、贫困和死亡。所以所有
人开始共同达成一项契约,
根据这项契约他们把自己的
自然权利转让给一位统治者
,而统治者会以和平的名义
独占一切权力。但是,最初
达成的契约并不是以信任为
前提的,难道在“自然状态”
下就不存在这种情况吗?这
个理论是这样表述的:这些
契约不存在有约束力的限制
,因此在社会生活开始之前
也就不存在契约。另外,人
们会在所有人相互对抗的战
争中想到什么呢?原始人之
间就完全不会相互为敌吗?
对于文明起源的思考而
言,“自然状态”的模式仅仅
是一种折中的暂时的方式。
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社会
秩序如何产生的问题给出了
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其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使人们
开始接受亚当不再是智者,
而是一个未开化的野蛮人这
一思想认知。这一认知没有
减少人们对亚当、对亚当如
何出现的兴趣,而是产生了
另外一种声音。起源之时人
类没有充裕的物产,只有贫
瘠疾苦和一系列必须自己独
立面对的问题。18世纪出现
一种观点,欧洲在扩张中逐
渐注意到这些未开化的居民
的存在,他们给出了关于人
类历史各种起源的答案。人
类历史从这些起源开始,伴
随技术和社会进步一路走来
。这种观点即使在20世纪科
学的形式下仍然站得住脚,
“未开化的居民”被称作“我
们当代的祖先”。
导语
关于人类起源的极有趣的记录衍生出很多令人着迷的问题,例如语言、文字、货币的诞生和演变。作者考博解释了人类文化如何诞生,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全景画面。在这本权威、富有洞察力的新书中新的惊喜层出不穷,作者细致描绘了人类文化的诞生,描述了那些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的一切是如何起源、诞生的。这本《万物起源》是学术类非虚构作品,目标读者群广泛……这本书读来有趣的原因在于它具有传染性的好奇感,以及作者为了验证这些基本问题而做的测试。
精彩页
第一章 双腿直立、可持续性、坚定不移直立行走的起源
所有的四足动物意外落水时没有一种是不会游泳的。但没有专门学过游泳的人类会溺亡,原因在于人类已经摆脱了四肢行走的习惯。
——伊曼纽尔·康德
在荒凉的高原上一群灵长类动物熙熙攘攘徘徊在一个水坑周围。几天前它们用尖叫和威胁动作把另外一群同类赶跑了。这群动物就是用四肢着地行走的,在行走过程中前肢以手指及手背支撑,后肢向前蹬。有一只猴子在貘的残骸中翻找。它停了下来,看着骨头,思考着,它先尝试抓住其中一根,伴随着胜利的鼓点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曲《查克拉斯特拉如是说》,再果断地把其他骨头分开,最后它在极度的狂喜中打碎死去动物的头。第二天一根骨头被它用来对付同类中的竞争对手,痛打其中一个直至死亡。现在这里已经站着很多这样武装起来的猴子了。
谁能直立行走,谁的双手就会得到解放。那解放双手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的是为了杀死对手。直立行走使猿人可以在抢夺稀有资源的战斗中战胜对手。人类的进化会像斯坦利·库布里克在1968年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所阐释的一样吗?但似乎人们忽视了貘在人类诞生的摇篮中——非洲根本就没出现过。
直立行走不可能发生得那么快。起源不是突发奇想、一蹴而就的。起源需要漫长的时间,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要经过无数细微的变化,其实需要的时间长得难以想象。因此,也就不会存在起源的见证者,充其量是过渡的证据。比如从四肢行走的类人猿到直立行走的猿人的过渡需要数百万年。假如第一批处在类人猿和人类之间的猿人生活在700万—600万年前,(最早出土的乍得人猿、图根原人和地猿始祖种的骨骸所处的时代与类人猿和人类出现的时代非常近,所以,这一观点仍存在争议。)那到最早的有据可证的使用工具的时期还需要大约450万年。人们对现有化石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研究,直立行走的猿人于360)~年前在雷托里踏出最早足迹的化石,和那块显示猿人骨骼运动系统大体接近于人类的化石之间又存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间隔。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只有生活在大约180万年前的匠人(Homo ergaster)的身体解剖结构与我们人类最类似。
为什么从猿类能直立行走到后来被叫作猿人这个过程要持续这么长时间呢?有证据表明,和我们血缘关系最近的不是四肢行走的灵长类动物,而是手指早已明显分开,习惯于用前肢,在树上生活的眼镜猴,但人类不再会拥有这么灵巧的手了,这样的手真应该保留下来啊,相对于黑猩猩,有谁不希望我们是起源于颜值更高的眼镜猴呢?可惜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由四肢行走到双腿行走的过渡应该是通过基因突变和猿类身体结构的选择性淘汰而实现的。举个例子,两腿行走时有一条腿必须摆动,因为仅仅是腿的伸展并不会产生移动,还需要有一条腿承受重心前移的身体。但是只有当往前摆动的腿连带的脚没有立即离开地面,才能形成移动。快速奔跑着的人会有向前摔倒的危险,但强壮的臀部肌肉会帮他避免摔倒,臀部肌肉只有放在人体上而不是在猿类身上,才有“臀大肌”这个名字。此外,直立行走的稳定性还来自猿人自身躯干的缩短:缩短很多的髂骨成为髋部的一部分,同时髋部降低;两条腿走路不同于四条腿行走,并不是借助于强大的髋部,两条腿的肌肉对抬腿瞬间产生的不稳定性起到了平衡、稳定的作用。另外还有膝盖的变化,膝盖是直立行走的身体结构中最敏感的部位。还有双脚的变化,现在它们作为支撑点而不再是夹持工具。
骨盆的结构不仅对身体运动至关重要,而且对双腿行走的雌性动物的分娩十分重要。虽然类人猿在生产过程中很痛苦,但其产程由于体形和骨盆的结构不同,和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相比要快;椭圆形的产道不会产生什么阻碍。人类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女性在分娩时会产生巨大的、伴有娩出阵缩的疼痛感。人类的新生儿脱离母体后很难独自存活,这使得双腿行走的人类的生产、助产从来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然而类人猿是自己分娩的。
很难想象猿类站立起来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这样的过程看上去近乎不可能。事实证明,类人猿、长尾猴和长臂猿一直存在,它们的骨骼肌头系统一直与其周围环境相适应。那究竟为什么从猿到人的漫长过渡所形成的人体结构带来的却是平衡问题、地面运动速度的降低、攀爬中灵活性的下降以及自身分娩难度的增大?起源也意味着别离,它和放弃并存。稳定性需要力量和速度。如果一个人擅于奔跑,那么他就不擅长攀爬。对于直立行走的人来说,阳光不再不分方向地一直照射他们的整个背部,这是直立行走的优点之一。现在头部因为过热而遭遇危险,并且身体控制中枢必须要供应血液以抵抗重力,这是人直立行走的一个缺点。但毕竟,相互之间看得更清楚。直立行走带来的哪些优点可以进一步弥补那些明显的缺点呢?更准确地说,从前的优势有哪些?缺点一旦产生,会立刻在进化过程中被弥补。在争取生存的斗争中,未来的决定意义并不大,是没有争议的。
P21-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