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临济录》,一卷,是记载中国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临济义玄的简历和禅话的集录。言简意赅,笔调生动。在禅宗语录中,《临济录》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语言文字来看,都具有独特的吸引人的魅力。 本书分三部分:一、《临济录》,以《大正藏》本《临济录》为底本,校之以明版《四家语录》本、《古尊宿语录》本的《临济录》等,对全文进行校订、标点和分段;二、附编(一),是从《祖堂集》、《宋高僧传》和《景德传灯录》等佛教史书中选录的义玄的传记和有关他的禅法的资料,以供读者参考;三、附编(二),发表笔者的研究论文《临济义玄和<临济录>》,对义玄的生平、《临济录》的编排结构、义玄的禅法思想做比较全面的介绍。 目录 临济录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序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勘辨 行录 附录 明藏本《临济录》所增加的部分 附编一 临济和尚传 唐真定府临济院义玄传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传 附录 (一)《传灯玉英集》卷六《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二)《景德传灯录》卷二八《镇州临济义玄 和尚语》 临济义玄禅师略传 临济义玄禅师法嗣 魏州故禅大德奖公塔碑 临济宗旨 人天眼目·临济宗(选录) 附编二 临济义玄和《临济录》 一、河朔三镇和临济宗发源地镇州 二、洪州宗的传承者,临济宗的创始人 三、临济义玄的主要弟子 四、《临济录》的版本和结构 五、临济禅法述评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临济录》,一卷,是 记载中国禅宗临济宗创始人 临济义玄的简历和禅话的集 录。言简意赅,笔调生动。 有情真意切的谆谆教诲,有 愤慨激昂的嘲讽斥骂,有寓 意深刻的巧答妙问,有不着 边际的指东划西,有不加修 饰的白话,有意境玄丽的偈 颂,有时棒打,有时声喝。 静心阅读《临济录》,千年 之前那位具有强烈的个性而 又对禅法见解迥异的义玄禅 师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对 他上堂说法,接引学人,举 手投足,音容笑貌,是看得 真,听得切的。在禅宗语录 中,《临济录》无论从内容 还是从语言文字来看,都具 有独特的吸引人的魅力。 禅宗的兴起是唐代文化 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禅宗 的成立虽可追溯到被后世禅 宗奉为四祖的道信(580~ 651)和五祖弘忍(602~675) 的时候,但成为中国禅宗主 流的是由弘忍弟子慧能(638 ~713)开创的南宗,而曾在 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北方 广大地区传播的以神秀(约 606~706)、普寂(651~ 739)为代表的北宗逐渐衰微 。慧能的弟子中,神会(668 或686~760)曾北上与北宗 辩论禅法的“是非”“邪正”, 扩大南宗在北方的影响,在 “安史之乱”中因参与主持度 僧筹集军饷有功,得到朝廷 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南宗 的发展。然而成为后世禅宗 主体的却是慧能的另两个弟 子青原行思(?~740)和南 岳怀让(677~744)的法系。 从青原的法系形成曹洞宗、 云门宗和法眼宗;从南岳的 法系形成临济宗、沩仰宗。 禅宗在继承以往汉语系佛教 思想的同时,又从儒道二家 的人性论、本体论中吸取营 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禅法思 想体系,并且建立了适合本 派存在和发展的禅寺制度. 在社会各个阶层中迅速扩大 影响。在禅宗的兴起过程中 ,曾得到各地军政高官、藩 镇势力和士大夫的大力支持 。禅宗强调直探心源和自修 自悟的教义,生动活泼的参 问方式,以及禅僧到各地行 脚游方访师问道的做法,都 为繁荣唐宋文化生活,丰富 中国民族思想文化产生了极 为深远的影响。 在禅宗五派当中,只有 临济宗形成于北方,并且一 直流传到现在,影响也最大 。读《临济录》可以发现, 在义玄的思想中有三点最为 突出:一是要求弟子必须拥 有“真正见解”.相信佛在自 心,确立自悟的信心;二是 将自我之心、精神、灵魂等 同于“佛性”,并且加以人格 化,称之为“无位真人”、无 形无相的“无依道人”,是时 刻伴随自我的佛,主张修行 不离现实生活.精神达到高 度自由就是获得解脱;三是 批评传统佛教中的对外在佛 、菩萨的说教和程式化的修 行方法。 宗教毕竟是社会存在的 产物,是它的幻想的反映。 禅宗内部从强调佛在自性, “即心是佛”,到临济义玄提 出自我的精神就是佛,是禅 宗心性论的新的发展。这多 少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超越来 自自然(包括身体)、社会的 异己力量的局限和束缚的一 种追求意识和愿望,也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当时所 能达到的认识水平和理性的 思维能力。德国费尔巴哈在 对宗教,特别在对基督教的 研究中,把宗教的本质归结 为人的本质,虽然有它历史 的局限性,但能够从“人本” 出发来探讨宗教的起源和本 质,毕竟是一种巨大进步。 他在对人的理性或理智与宗 教的关系的论述中,提出: 上帝“是对象化了的理智本 质”,“是理智之自我意识, 是理智对自己的完善性的意 识”;“对于理性来说,上帝 乃是理性之启示”。又说:“ 理性只能信仰跟理性之本质 相一致的上帝;只能信仰这 样一位上帝,这位上帝,按 品位来说并不低于理性本身 ,说得更确切一些,这位上 帝只是表现了自己的本质而 已。”(荣震华译《基督教的 本质》第三章《作为理智本 质的上帝》,商务印书馆 1984.年出版,1994年第 二次印刷)这些论述,即使 对我们今天研究佛教也有启 发的意义。在佛教中,代替 上帝、神的位置的是佛、菩 萨。我们也可以说,佛教的 发展,新的佛教理论的提出 .是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 现实人们的认识和理性思维 能力有着密切关系的。从临 济宗和其他禅宗派别对大乘 佛教心性理论所做的新的解 释,不仅可以看到佛教在深 入民族化过程中所发生的重 要演变,而且也为我们全面 了解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提 供了新的观察窗口。 现存《临济录》有不同 的版本。明版《四家语录》 所附的《临济录》虽比较接 近早期原型,但流传不广。 最流行的版本是源自北宋云 门宗禅僧宗演重编的刻印本 ,国内常见的是明版《古尊 宿语录》卷四、卷五所载的 《临济录》,在内容上已稍 有增加。日本《大正藏》卷 四十七所载《临济录》是源 自元朝大德二年(1298)的刻 本,与宗演本一致。在中国 ,迄今尚无《临济录》单行 本,更无简体字的《临济录 》。为便于学术界研究参考 和一般读者阅读,现特用简 体字将《临济录》校订出版 。 本书分三部分:一、《 临济录》,以《大正藏》本 《临济录》为底本,校之以 明版《四家语录》本、《古 尊宿语录》本的《临济录》 等,对全文进行校订、标点 和分段;二、附编(一),是 从《祖堂集》、《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