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戴本孝年谱(精)/戴本孝研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许宏泉 |
出版社 | 辽宁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戴本孝作为明清易祚之后的一位重要的遗民画家,以其独特的绘画审美趣味和人格魅力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崇“道”抑“法”、“师造化”、“最分明处最模糊”及“精华归黯淡,枯槁最鲜妍”等绘画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戴本孝传略,第二部分为主要部分戴本孝年谱,全书近30万字,作者以编年体形式对戴本孝生平事迹、作品深入考证,为研究戴本孝艺术和溯源艺术发展史提供了详实的实证资料。 作者简介 许宏泉,1963年出生于安徽和县。涉及文学、美术史、艺术批评及书画鉴藏与创作。主编《边缘·艺术》等刊物,著有《乡事十记》《燕山白话》《戴本孝评传》《黄宾虹研究》《留云集》《听雪集》《近三百年学人翰墨》等,曾先后举办《一棵树》《百草园》等画展。 目录 第一部分 传略 第二部分 年谱 附:戴移孝《碧落后人诗》案 附:历年拍卖会戴本孝款作品 参考资料 序言 文·许宏泉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想 着要重写《戴本孝评传》( 以下称《评传》),并做一 本年谱。 犹忆三十年前,先师石 谷风先生有一天突然对我说 “你可以写一写你们老家的 戴本孝”。说真的,那时我 只知道和县有一位了不起的 人物叫林散之,是一位大书 法家。而于戴本孝则知之甚 少。但就是凭着年少时的那 股激情,我真的开始了戴本 孝的“研究”。先生把他手头 的相关资料给了我,并告诫 ,做文章,要言之有据。 当我认真地读完了虽然 有限却足以让我感动的关于 戴本孝生平行迹的文字,心 里突然有一种“使命”感和莫 名的冲动。于是,放下手头 的“生活”,只身北上,到北 京图书馆查阅资料。每天伏 案面对阅读屏,边看边抄, 看看四周的读书人,心想这 中间少不了大学问家大人物 吧?而我真的有点“一少年 来自田间”的感觉。 也真是凭着年轻,白天 阅读,晚上写作,十万字的 《评传》一年多时间便写了 出来。当我将手稿面呈先生 ,先生稍稍翻阅,微笑道: “虽然还不够……写出来就 好。”我请先生赐序,先生 慨然应允。 书,不久便印了出来, 印得十分简陋,为什么说“ 印”呢?因为它只是“私印本 ”,不算是正规的出版物, 所以说“印了出来”。当然, 文字也十分粗糙,因要遵从 师命“言之有据”,而又证据 不足,故所论必浅,亦难免 舛误。现在看来,只是一个 简陋的架构,好在总算搭建 成形,未料竟也有些反响。 说真的,在那个年代写一本 书而且还印了出来,多少可 以收获些虚名。如在自媒体 发达的今天,写书、印书早 已不再有什么稀罕了。这是 题外话。 《评传》的正式出版, 是快十年后的事。2000年5 月,我有机会来到北京,在 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缘于朋 友要约我写一本关于古代画 家的书,我说以前写过一本 《戴本孝评传》,从约稿演 变成索性让我来主持这套古 代画家丛书的具体事务。这 一回,“戴传”终于正式出版 了。由于时间很紧,只是将 结构作了些微调和删节,符 合丛书统一样式,对于明显 的错误和疏漏也作了修订和 补充。说真的,旧稿中有些 明显的舛误一直如鲠在喉, 一旦改正,则轻快多了,这 种感觉只有写书的人深有体 会。想想也是,三十年前, 不像今天网络资讯如此便捷 ,尤其是在一个小地方,甚 至想找一本《清人笔记》也 难。这样说,虽然可以作为 借口原谅自己治学的浅薄, 但巧妇无米也是无奈啊!所 以这些年,我一直想着要重 写《评传》。 因为生活在北京了,便 有机会再去国家图书馆将《 余生诗稿》补抄、校对,陆 陆续续做了好几年。直到前 年,江少莉同学从苏州图书 馆来北京大学读博,利用暑 假,协助我查找文献。这就 要感谢互联网的厉害,加上 少莉多年图书馆的工作经验 ,对各种版本文献的检索非 常得力,我便开始了“戴本 孝年谱”的整理。 我们几乎找到了所有当 代人关于戴本孝研究的文本 ,就国内学者发表的文字或 研究生所作的相关课题研究 来看,并没有较新的研究成 果,大多还是空泛论述。如 果说对我的写作有所帮助的 ,一是最早期的日本学者西 上实撰写的《戴本孝研究》 ;再一便是台湾学者古雨苹 的博士论文《戴本孝生平与 绘画研究》,比如他对戴本 孝绘画较详细的分析。但对 于我一个从事绘画的人来说 ,我仍然不想作过细的分析 ,对待作品,每一个人应该 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 美经验去收获独立的感悟, 最好的分析应是以少胜多, 点到为止。其实,近十多年 来,我对戴本孝绘画的研究 工作始终没有停止过,除了 有机会看到许多原作,甚至 参与拍卖收藏,对他的笔墨 和认识也是不断地发生变化 。四年前,在戴本孝故里举 办的“戴本孝研讨会”上,我 便详细地分析了戴本孝绘画 风格嬗变与时代的关系,从 早期董其昌的影响到倾向王 蒙的调整,到后来的渴笔, 这种变化显然与时代的“风 尚”和他内心的情感变化有 着极大的关联。具体而言, 师董,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 “师承”,因冒襄的关系,他 可以接触到不少董其昌的作 品,或多或少,也有些情感 的因素,亦是时代风气使然 ;而于渴笔,则与其人生经 历和心境是分不开的。 所以,要读懂戴本孝的 画,自然要对他的生平经历 有所了解,他的艺术嬗变与 他的心路历程息息相关,这 也是我一直强调他的遗民情 怀,虽然他与显贵、官僚亦 有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民意识,由当初的激愤 、绝望、恐惧渐渐变成较为 冷静地面对,这也是遗民而 成为逸民的客观事实,虽然 很无奈。遗民也要生存,也 要吃饭,也要面对家庭和亲 情。 所以,关于遗民的讨论 ,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有 学者以为遗民研究成为“显 学”,或缘于对传统人文精 神的发掘,以对抗西方价值 观的全面覆盖和侵入。这不 成了地道的“民粹主义”吗? 当我认真地阅读了大量 的关于遗民(尤其是明末遗 民)的文献,竟有一种莫名 的惆怅和悲怆,中国的知识 分子是复杂的,他们在骨子 里崇拜皇上,向往仕进,一 旦遭遇“国变”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