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蔬菜的丝绸之路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中国蔬菜的丝绸之路》介绍了《诗经》《史记》等古书中所记载的蔬菜,对蔬菜在世界上的起源进行了总结,以古代的丝绸之路为依据分析了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对我国蔬菜发展的影响,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和现代丝绸之路中国蔬菜的新篇章。阅读本书可使蔬菜生产者了解蔬菜的历史及发展,也可让众多消费者了解蔬菜的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张天柱,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农大校产公司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MBA导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设施果蔬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副会长,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出版著作:《南果北种技术》《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温室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图集》《名稀特野蔬菜栽培技术》《现代农业观光温室景观设计与案例分析》《果树高效栽培技术》《蔬菜养生金典》《县域现代农业规划与案例分析》《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蔬菜
第一节 《诗经》与我国古代蔬菜
第二节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蔬菜
第三节 唐朝时期的中国蔬菜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中国蔬菜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中国蔬菜
第二章 世界蔬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蔬菜植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 中国蔬菜品种的引进与输出
第三章 中国蔬菜丝绸之路的开端
第一节 陆上蔬菜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
第二节 海上蔬菜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第四章 中国现代蔬菜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徘徊发展阶段(1949-1978年)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9年)
第三节 稳定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第五章 中国蔬菜的现代丝绸之路
第一节 中国蔬菜的进出口
第二节 中国的蔬菜种业
第三节 中国蔬菜的加工与出口
第四节 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业,努力开拓蔬菜丝绸之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序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
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
于西汉(前206-公元25),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
经我国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
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
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
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
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
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
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
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
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
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
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
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接受,
并正式运用。海上丝绸之路
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
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
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
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
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
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
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
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
上航线。丝绸之路是我国与
世界交往的友谊之路、文化
之路,也是蔬菜传播之路。
丝绸之路在我国蔬菜发展史
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人类历史中,人类在
大约90%以上的漫长岁月里
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
、根、茎、叶和渔猎为生。
在我国的古籍中有“神农尝
百草”的说法,实际上就是
我们的先民尝百草。在这个
过程中,不知有多少人因误
食毒草、毒菌而丢掉了生命
,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
渐积累了有关植物的知识,
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古学家发现距今7000年
左右的时期,我国进入了新
石器繁荣时代。这一时代的
文化遗产首先于河南渑池仰
韶村被发现,因此称为仰韶
文化。目前,已发现1000
多处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
址,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
有代表性。考古学家在半坡
遗址挖掘中发现了白菜、芥
菜种子,以及斧、刀、锄、
铲等磨制的石器。考古学家
认为半坡先民是用石斧砍倒
树木、劈开荆棘,放火烧掉
野草,再用石锄和石铲平地
、松土,然后种上白菜、芥
菜。这一考古发现,证明了
远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
先民即已从事蔬菜生产。人
们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未找
到有关蔬菜名称的记载。关
于“蔬菜”二字,郭璞注:“
凡草菜可食者通名为蔬。”“
菜”字源于采字,“采”的上
半部为爪,下半部为木,“
采”即摘取植物之意,加“一
”为菜。历史考古学家在商
朝(前1600一前1046)都城遗
址(今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
文中发现“圃”的字样。圃是
用篱笆围起来的小块菜地。
从我国文字的起源及演变可
以看出,蔬菜生产是由野生
采集到种植繁养的发展过程
。据古文献记载,公元1年
前我国蔬菜有40多种,人工
栽培的约有15种,包括瓜、
瓠、芹(水芹)、芋、大豆、
笋、韭、葱、姜、薤、葵、
藕、芜菁、萝卜、白菜等,
这些显然都是起源于我国且
栽培较早的蔬菜。
西汉是我国从外域引进
蔬菜最多的一个朝代,这与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有
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
通了连接欧亚两大洲的陆上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亚、西
亚、近东、外高加索和印度
北部蔬菜的引进。这一时期
引进的蔬菜,多被冠以一个
“胡”字,如胡瓜、胡葵、胡
葱等;也有不被冠以“胡”字
的,如黄瓜、西瓜、茄子、
豇豆、香菜、苜蓿等。
隋唐时期开辟了海上丝
绸之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
的畅通,我国从东南亚、印
度、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地
中海等地引进了莴苣、菠菜
、豌豆、丝瓜、南瓜、苦瓜
、番茄、辣椒等。从海上丝
绸之路引进的蔬菜,有的被
冠以“番”和“洋”字,如番茄
、番椒、番薯、洋芋、洋姜
、洋白菜等;也有不被冠以
此二字的,如菜豆、花椰菜
、菜花、苤蓝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
一步扩大与世界的交往,丝
绸之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更多的蔬菜品种被引入我国
,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
进的青花菜(绿菜花)、生菜
(松脆型结球生菜、散叶生
菜)、西洋芹菜、软荚豌豆(
荷兰豆)、紫甘蓝等。自20
世纪90年代中期起,第二轮
引进和开发的蔬菜有樱桃番
茄、樱桃萝卜、香蕉型西葫
芦(金黄色小西葫芦)、飞碟
瓜(西葫芦的一种)、千叶红
(叶甜菜)、羽衣甘蓝、抱子
甘蓝、球茎茴香、番杏、彩
色辣椒(甜椒)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
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
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倡议,赋予了丝
绸之路新的内涵,使古老的
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当你走进菜市场,蔬
菜品种之多、色彩之鲜艳、
质地之鲜嫩,令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在你挑选时,
也许有你叫不上名字的蔬菜
,这时千万不要自愧孤陋寡
闻,因为近300多种、上千
个品种蔬菜推陈出新,轮番
上市,有叫不上名字的蔬菜
,并不奇怪。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
公司在深入学习建设“丝绸
之路经济带”倡议基础上,
编写了《中国蔬菜的丝绸之
路》一书。该书全面、系统
地总结了丝绸之路上蔬菜产
业发展的昨天,介绍了现代
丝绸之路上蔬菜发展的今天
,憧憬了未来丝绸之路的明
天,给中国蔬菜史增添了新
的篇章。该书不但适合蔬菜
生产者需要,也可使消费者
增长有关蔬
导语
我国蔬菜的生产历史悠久,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的蔬菜生产品种越来越多,技术不断进步。自古以来在和世界进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同时,各种农作物(其中包括蔬菜)良种、栽培技术源源不断地引进和输出,极大地提高了世界和我国的蔬菜生产水平。本书对中国古代的蔬菜、各代表性朝代的蔬菜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对蔬菜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旨在让更多的现代农业工作者、普通民众了解我国蔬菜的发展。
后记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较为
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一带
一路”区域通过国际合作开
展资源普查,进一步拓宽蔬
菜资源的分布区域,对蔬菜
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对
适宜种植的蔬菜实施规范化
栽培,积极引导特色蔬菜产
业在当地发展、立法,意义
十分重大。
我国对国外农作物的大
量引种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最先传人的作物是葡萄和
苜蓿,这之后,有50余种国
外果蔬和粮食作物借助使臣
交换、民族迁移、中外通商
、游客旅行和战争动乱等形
式,陆续传人我国。引种的
域外作物经过长安、洛阳等
地中转,在本土试种及适应
环境后,大部分得到广泛传
播与快速推广,并迅速融入
古代中国。这些域外作物品
种的引入与传播,不仅丰富
了古代中国栽培作物的种类
,使传统农业的集约经营水
平不断提高,同时成为推动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变迁与快
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传人我
国的域外作物,大部分原产
于亚洲西部、地中海、非洲
和印度等地,以果蔬品种为
主。另外,美洲作物如玉米
、番薯、马铃薯、南瓜等的
引进与传播,不仅缓解了当
时我国食品供应紧张的问题
,还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中国
蔬菜作物种类以及改变了农
业与饮食结构,对我国农业
以及世界农业的发展都产生
了重要影响。美国东方学者
劳费尔曾高度称赞我国乐于
接受外来新事物,能够采纳
许多有用的外国植物以为己
用,并把它们并入自己的农
业系统。外国蔬菜品种的引
进、吸收与本土化,对我国
农业的结构更新及技术发展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岁月
变迁使得21世纪初贸易和投
资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活跃起
来。在当代交通和资讯迅猛
发展以及全球化发展背景下
,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
地区的蔬菜产业发展,既是
对农业历史文化的传承,也
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农业
资源潜力的开发。新时期“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及的
国家和地区地域辽阔,有丰
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孕育着发展蔬菜品种资源的
巨大潜力。共同建设“丝绸
之路经济带”,可以使沿途
各国与地区经济联系更加紧
密、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合
作空间更加广阔,同时也必
将推动沿途国家和地区蔬菜
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
精彩页
我国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野菜就是人类采集的对象之一。我国已发掘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瓠和菱角,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有菱角和甜瓜子等,说明有些地区在七八千年前已开始栽培蔬菜。到了西周和春秋时期,《诗经》中有不少有关蔬菜的诗句,反映了当时有专门用于栽培蔬菜的菜圃,还有在春夏两季将打谷场地耕翻后用来种菜的记录等。
在我国蔬菜栽培史中,不同时期的各类蔬菜在栽培比例上变化很大。一方面蔬菜栽培种类历代有增加,另一方面有不少曾作为蔬菜栽培的种类后来退出了菜圃。即使是历代都有栽培的蔬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在栽培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尽相同。如葵和芜菁是两种很古老的蔬菜,早在《诗经》中已见著录,汉代时即颇受重视,南北朝时是主要的栽培菜种,到隋唐以后却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到了清代仅个别省区有栽培。而另外两种古老的蔬菜菘(白菜)和萝卜,虽在早期未受重视,南北朝时仍属次要蔬菜,但隋唐以后,它们的地位逐渐提高,到清代终于取代葵和芜菁,成为家喻户晓的栽培蔬菜。
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蔬菜的引种驯化和品种选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一方面,我国原有的野生蔬菜资源陆续被驯化、栽培利用;另一方面,张骞出使西域后,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增多,丰富了栽培蔬菜种类。其中有些种类经长期精心培育,又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类型。如结球甘蓝早在16世纪下半叶即已传人我国,但长期未得到推广,直到20世纪初人们解决了结球甘蓝在栽培中经常出现的不结球问题,它才发展成为仅次于白菜的重要蔬菜。其次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如辣椒和番茄都是在明代后期传人我国的,辣椒是优良的香辛调味料,适合消费需要,因而推广很快,清代中期它就已在许多地方作为蔬菜栽培。番茄却长期被视为观赏植物,直至近代人们了解了它的营养价值后才作为蔬菜栽培,其栽培至今只有数十年的历史。
《诗经》,又名《诗三百》《三百篇》,约成书于春秋中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我国周朝初期至周朝晚期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孔子编订.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产生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正是周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的怨叹和反压迫、反欺凌的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体现了民歌的特色。《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多是贵族文人,由于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其中《周颂》产生的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即已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一部分是描写农业生产的。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其中《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故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