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见到老师、长辈、公司领导、年长的同事时,不知道该怎样打招呼才好; 与挚友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面,却坚持每周与工作伙伴聚会两三次; 对陌生人会很自然地释放出善意,与亲近的人却常常没来由地闹别扭; 不愿参与“闲聊”,觉得自己说的话无趣又无用,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听…… 社恐、自卑、敏感、焦虑、依赖等种种心理问题,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原生家庭的牵绊、恋人之间的相互折磨、他人的期待所带来的压力等种种人际关系困境,让人们日渐疲惫……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距离,有一种最佳距离,不会让人因为过于亲近而受伤,也不会因为太过疏远而感到孤单。与不同关系的人相处时,所需距离的具体数值也不相同。在本书中,金惠男医生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着重谈及我们与家人、恋人、朋友、同事之间所需的距离,介绍了与这几种关系的人相处的一些经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通过本书,我们将摆脱社交中的受伤感、无助感、无力感,重塑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舒适的人际关系中实现自我成长,拥有更完美的人生。 作者简介 何汲,韩国庆熙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现为自由译者,在亲子教育类译作颇多。 目录 第1章 人与人之间需要距离的理由 安于独处者的心理 为什么她觉得结婚后更孤独? 是什么让我们对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最亲近的人带给我们的伤害往往最大 不要再费尽心力,先保持距离吧 你我之间所需的最佳距离 第2章 那些让你我之间互相折磨的事情 害怕被抛弃:你不再是一个无助的孩子 关于金钱:你可以借给好朋友多少钱? 关于愤怒:希望你每次发怒之后,都不会后悔 关于期望值:请不要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 过去的伤痛:过去的不幸不代表一辈子都如此 比较的泥淖:不要将赢过别人当成人生目标 独立或依赖:为何你对于寻求帮助有所顾忌? 第3章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而是我自己 为何你那么想得到认可? 这绝对不是我的错 当你为自己做出选择时,不要感到抱歉 恢复自信心最为要紧的理由 提升自信心的3种方法 让别人不敢对我们胡来的方法 如何优雅地应对不公正的批评? 第4章 我们和家人、恋人之间所需的距离:0~1150px 为什么家庭问题特别难以解决? 和睦的家庭不是从不吵架,而是能够妥善解决冲突 即便是父母也不能任意对待你 越是亲近的人,越需要对话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4项相处要领 夫妻之间必须遵守的5条原则 媳妇永远不可能成为女儿,女婿也不可能成为儿子 观察女儿的婚姻所领悟到的事 相爱的恋人之间所需的最佳距离 不要因为孤独而随便与人交往 对于爱情最起码的礼节 第5章 我们和朋友之间所需的距离:1150px~1.2m 总是说很忙的人最后感到后悔的事 最好的建议就是好好倾听 只要有个真心的朋友,就是成功的人生 若是想要结识好朋友,首先要成为好的朋友 想对片刻不离社交网络的你说的话 第6章 我们和同事之间所需的距离:1.2m~3.6m 为什么我们更常用“同事”一词,而非“朋友”? 为什么我们公司会有这么多奇怪的人? 不要因为人的因素而离开公司 努力想满足你所认识的每个人是疯狂之举 第7章 在精神分析中学到的人际关系的智慧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彼此 偶尔也要积极地独处 我不想为自己留下墓志铭 序言 希望你不要犯我曾犯过 的错误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会出 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 是人们对陌生人往往比对 亲人更友善。举例来说, 一位跟爸爸交谈了老半天 ,却仍然无法跨越内心鸿 沟的女儿,看到迷路的旅 人时,反而会很亲切地去 为他指路;总是感叹着好 久没跟死党联络的朴副经 理,每周都跟同事一起喝 酒两三次;一向随和爽朗 ,被称为“微笑先生”的崔主 管,往往回到家后,就摆 出一副扑克脸,变得沉默 寡言。 当遇到陌生人时,人们 常常会释放出善意,并且 乐于倾听他们所说的话。 对于关系亲密的人,人们 反而希望他们主动来到自 己身边,关心自己会不会 累,希望即使自己不说出 口,对方也会理解自己, 并且接受自己的一切。然 而,其实对方也有一样的 诉求。于是,人们宛如生 活在各自的孤岛上,埋怨 和憎恨着那些让自己倍感 孤单的人。我们在街上看 到的友善的人,可能是一 个抱怨丈夫的妻子、一个 对父亲不理不睬的儿子、 一个与恋人大吵一架而满 心伤痕的人,也可能是一 个已经大半年不曾与朋友 联系的“无心人”。 为什么我们对陌生人可 以和蔼可亲,却无法与亲 近的人好好相处?为什么 我们都宛如活在各自的孤 岛上?是什么原因让你我 如此受伤呢? 在60多年的人生岁月中 ,我也曾遇到过不计其数 的人。我在父母的疼爱下 长大,在朋友的陪伴下成 长,在踏入社会之后从无 数人身上学习到处世之道 ,这些经历造就了今日的 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偶 尔受到伤害,也伤害过别 人;有时感到委屈,有时 讨厌某个人;有时会发脾 气,有时难过得痛哭流涕 ;有时心里受伤,什么事 也不想做。 然而,直到我40岁时, 我都很自豪能够独自完成 这整个过程,并且认为是 因为自己做得很好,所以 才成就了现在的我。我觉 得即便这个世界上没有人 帮助我,我也可以独自站 起来。我认为只有别人需 要我,而我压根儿就不需 要别人伸出援手。我也误 以为如果没有我,世界将 无法运转,我的家人、我 医院的患者们,都无法好 好地活下去。 当然,我也很感谢周围 的亲朋好友们陪伴在我身 边。不过,那只是短暂闪 过的念头,每天为了生活 而忙碌的我,未曾好好地 对他们致以谢意。更准确 地来说,只有在紧急的时 刻,我才意识到应该感谢 他们,对于他们平日的陪 伴,我总是视为理所当然 。有一回,女儿对我说:“ 妈,你不要只倾听病患的 心声,也听听我想说的话 ,可以吗?”我则用厌烦的 口吻回答她说:“我现在很 忙,你不能下次再说吗?” 不仅如此,我也曾经憎恨 我先生不知不觉地将家务 和育儿的事都推给我;埋 怨我的婆婆无视我忙于工 作和家务,责怪我没有好 好照顾她儿子;讨厌那些 明知道我已经忙得不可开 交,却只会在自己需要帮 助时来找我帮忙的人。那 时,我认为处理所有的人 际关系,都只是令人感到 厌烦而疲累的事。 然而,2001年,我发现 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僵 硬,后来被诊断患有帕金 森病。2014年,因为病情 日益恶化,我不得不关掉 自己创办的医院,随后来 拜访我的人、与我联络的 人都开始减少。起初我忙 于应对病痛,并没有意识 到,回过神来才发现,原 本那么多的好朋友竟都不 知去向,周遭竟是空无一 人。此外,这个世界即便 没有我,也依然顺利地运 转着。此时,我才重新看 到了那些总是守候着我的 人,才明白那些能够握住 彼此的手,能感受彼此体 温的打招呼的方式,凝视 着对方问候彼此近来可好 ,天南地北地聊着天,了 解彼此想法的时刻,是多 么值得珍惜。 然后,对于那些过去我 总是以漫不经心或流于形 式的态度来对待的人们, 我内心充满了歉意。虽然 其中有些人只是擦肩而过 ,但也有很多人是我应该 好好对待的,我却以忙碌 为由,忽视了他们。 30多年来,身为一个精 神分析专科医生,我曾经 面对过数千名患者。他们 都因为心灵上的痛苦来找 我,令我惊讶的是,最让 他们感到痛苦的人,往往 是最亲密的人。虽然他们 想要以自己真实的样子被 爱,但是亲人们却体察不 到他们的渴求。在他们看 来,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与 亲人亲近。因为他们担心 对方若是发现自己没出息 和自卑的模样,会不喜欢 自己,甚至离开自己。 由于过去的伤口痛彻心 扉,所以他们选择适当地 掩饰自己,以免再度受到 伤害。他们渴望被爱,但 是一旦有人靠近,他们又 害怕得逃开。他们认为自 己只有表现得非常优秀时 ,才有资格被爱,因而竭 尽全力想要做到完美,结 果累坏了自己。对于这些 被亲密关系所困扰的人来 说,找上他们的往往只有 深深的忧郁。他们觉得日 复一日地活着毫无意义, 只是让人倍感艰辛,最后 在我面前放声大哭。 若是想要与某人亲近, 就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自 己想对别人隐瞒的那种没 出息和软弱的模样即使被 他看见也无妨。你唯有觉 悟到可能受到伤害,才有 可能得到你渴求的爱。即 便你做好了心理准备,当 真正相处时,你仍会常常 感到很受伤,因为如果对 方无法理解你想表达的意 思 导语 本书解开人际交往中的真实困境,轻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一名资深精神科医生,本书作者金惠男在数十年的从业生涯中,曾为数千个有社交困扰的人解除烦恼。在本书中,她将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及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解开人际交往中的种种真实困境,带领我们开启一段轻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旅程。 扫除人际交往中的误区,开启人际关系的断舍离。很多自称“社恐青年”的人,其实不是真的社恐;孤独的人即便结了婚,也跟不结婚一样孤独;拥有很多朋友的人,也经常会因维护人际关系而觉得疲惫……“跟所有人都相处融洽”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必执着于此。如果你正因人际关系而苦恼,不妨先梳理出自己最看重的是哪些关系,把那些不必要的关系清理掉,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重要的人身上,这样才能体会到整理、维护关系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精彩页 安于独处者的心理 “金医生,我觉得自己一个人过得更舒服。” “为什么?” 女患者用答案再明显不过的口吻回答道:“跟人碰面很累呀!而且,有什么非见不可的理由呢?” 依照她的说法,工作上的事就已经让人忙得不可开交,若要跟朋友见面,就得另外约时间。现在大家都很忙,很难找到大家都有空的时间,而且大家的喜好也不一样,具体活动内容难以确定,比如看电影,每个人喜欢看的电影都不一样,光是要挑选一起看的电影就大费周章。好不容易碰了面,大家却往往都忙着聊个人的事。跟朋友碰面时虽然没有做什么繁重的事,回家之后还是感觉很累,隔天身心状况也会变得很糟。因此,如果想要看电影,就自己去看,然后再回家休息,这样压力反而比较小。 她的话的确言之成理。以付出的努力与所获得的回报而言,跟人建立关系真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建立关系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敞开心扉去接触他人,却无法知道对方是否真的会接纳我。即便我再努力,对方也可能不喜欢我。就算对方也喜欢我,也没有人知道这份感情何时会变卦。 假使有一天对方明白了我的心意,然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维持关系,也并不代表想要的结果就一定会出现。如今,相熟的人们已不像从前一样住在同一个村庄,而是散居各处。我不知道身边的人什么时候会搬家,什么时候会转学,什么时候会换工作,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来补习班,或是不再参加聚会。一辈子会待在同一个空间的人,在遭受损失的时候也常常选择忍耐,直到获得补偿为止;但是如果不知何时就会分离,谁会想吃亏呢?此外,人们为了在冷酷的无限竞争中生存下去,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因此不得不计较付出努力的投资回报率。 从这方面来看,那名女患者说独自一人更舒服的话的确没错,但是,她为什么会来找精神科医生呢? 她来找我的真正理由 最近“网络阿姨”“网络管家”这样的用语很流行。“网络阿姨”指看到别人公开放在网络上的孩子影像后,将之视为自己的外甥一般来疼爱的人。“网络阿姨”虽然并未实际看过孩子,但是通过网络持续关注这些可爱孩子的日常生活,像粉丝一样支持、关爱着孩子,扮演着虚拟阿姨的角色。 在现实生活中,阿姨若想见外甥的话,不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有时还得花钱。但是“网络阿姨”没有照顾孩子的责任,也不需要牺牲什么,只要在自己方便的时候,上网去看看孩子的可爱模样,尽情地享受观赏的乐趣,并获得心灵的慰藉即可。若是觉得这个孩子变得不可爱了,就可以马上换另一个目标来关注。 “网络管家”则是指虽然自己不养猫,但是觉得猫很可爱,经常上网观看别人养猫的照片或视频的网民。由于韩国将养猫的人称为“管家”,“网络管家”一词便由此衍生而来。在现实生活中,饲养宠物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网络管家”却不必操心任何事,他们只要看一看可爱猫咪的照片或视频,得到心灵的疗愈即可。如同“网络阿姨”一般,只要在自己觉得需要的时候,看自己想看的部分就好,没有需要时,不看也没关系。 有趣的是,不论是“网络阿姨”还是“网络管家”,都是人们为了摆脱孤单而建立的一种虚拟的关系。人们并不想放弃通过关系所获得的心理安慰及快乐,因为他们已经体会到这才是抚慰终日疲惫的身心最好的方法。然而,这些“网络阿姨”或“网络管家”虽然意识到了关系的重要性,却认为直接与人见面,是投资回报率非常低的做法。 不过,这位来找我咨询的女患者连关系的重要性也不认同。她认为自己已经充分了解生活所需为何,因此争辩说不需要专门花力气去经营人际关系。我很尖锐地问她:“那么你心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金医生,你没有尝过被人背叛的滋味吧?” 一般人认为精神科医生相当了解人心,所以谁都骗不过他们。但是,就算再聪明的精神科医生,碰到存心欺骗的人,也是难以招架的。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医生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患者,但是离开诊室之后,医生也只是个平凡人,觉得疲惫的时候,也想依赖某个人,也想发发牢骚。我也曾经遭到背叛。曾经有朋友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还钱,实际上却有借无还,也有刚刚还在身旁对我笑嘻嘻的同事,转身却在背地里散播谣言,使我陷入困境。然而,我并没有说出我的遭遇,而是默默地听她诉说,因为她正要说出她的真心话。 原来,2个月前她交往3年的男友要求分手。他对她说:“我对你而言有任何意义吗?你总是精力充沛地工作,把工作看得比我重要。你什么都能自己解决,所以你不需要我,不是吗?”她感到十分震惊。一直以来,她都认为如果表现出软弱和依赖的一面,她的男友就会不喜欢她。 因此,无论遇到多么令她疲惫的事,她都在他面前露出笑脸;即便是她不喜欢吃的食物,只要他想吃,就会陪他一起去吃;她不喜欢棒球,但是因为他很热衷,所以也曾经陪他去看过许多次棒球赛。如果因为她没有表露出疲惫的样子,就说要分手,叫她情何以堪?相反,她觉得因为自己更爱他,所以处处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