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国情怀(周恩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家国情怀》共分五章,包括家风润德:传承家风养正气;恪守孝道:尽心尽力待长辈;仁爱齐家:严慈相济重垂范;心怀天下:面壁十年图破壁;治国理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该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周恩来的伟人风范而娓娓道来,可信、可读、可感、可鉴。
作者简介
王金岭,1937年7月生,江苏沛县人。1954年考入沈阳炮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在38军工作,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出席文教大会,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等亲切接见。先后立三等功五次。1963年被选调到首都警卫师(后并入北京卫戍区),长期担任作战警卫参谋一职,曾在中央首长身边工作。1980年后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中远海运集团任职。1997年退休后,潜心研究周恩来精神、中华传统文化。
目录
第一章 家风润德:传承家风养正气
生活简朴
清正廉洁
倡勤戒懒
明道救世
公私分明
第二章 恪守孝道:尽心尽力待长辈
为乳娘撑伞
“少当家”周恩来
糖炒栗子
忙里偷闲陪父亲
欲教戒酒又斟酒
牢记老人的生日
抱病送别
追思母亲
第三章 仁爱齐家:严慈相济重垂范
十条家规
把过“五关”搬上家庭会议
周恩来的“不近人情”
对晚辈严慈相济
夫妻恩爱,堪为世范
不说、不看、不问
思乡情切,却不还乡
第四章 心怀天下:面壁十年图破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赋诗明志
26岁露锋芒
领导南昌起义
长征路上
相忍为国
揭露皖南事变真相
梅园智斗
第五章 治国理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带头平坟还田
求贤若渴,虚位以待
为研制原子弹呕心沥血
三赴邢台地震灾区
亲拟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周总理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生命的最后半年里
后记
序言
我们和王金岭同志认识
是在1968年的年初,那时
正值“文化大革命”。我们的
父亲周恩寿因为造反派的诬
告而被关押。理由仅仅是他
在“文革”之前曾经和王光美
的哥哥王光琦一起吃过几次
便饭。众所周知,“文革”中
刘少奇被定为“党内最大的
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其夫人王光美随之也被扣上
了“反革命”、“特务”的恶名
。一向专心做经济研究工作
的王光琦教授受到家族的株
连,也被定为“反革命”而关
押入狱。当时,在那些“革
命造反派”的眼中,既然王
光琦是“反革命”,那么,曾
经与王光琦相约进餐的周恩
寿也一定是有重大嫌疑之人
,也要施以无产阶级的审查
。如果有关的中央领导不处
理这件事,那么“革命小将
们”就不客气了。在这紧急
危险的时刻,伯父周恩来当
机立断,命令北京卫戍区当
天夜里就把父亲带走,关押
在通州卫戍区三师的营房里

王金岭同志作为卫戍区
的干部,被组织上指派负责
与我家联系并行保护。他怀
着对周总理、对老一代革命
家的崇敬和对我家的同情,
始终关心照顾我们一家。尤
其是我们的母亲,遇到什么
困难都会找老王,老王也总
会尽力安慰母亲,帮助母亲
排忧解难。在那一段灰暗痛
苦的时期,老王几乎成了母
亲的精神支柱,让我们这些
身居外地的子女始终心怀感
激。一晃七八年过去,随着
父亲被释放回家和“文革”的
终结,我们一家与王金岭也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王金岭同志在“文革”中
由于工作关系,亲眼目睹了
周总理为了国家、为了老百
姓,顶着巨大的压力,忍辱
负重,苦撑危局,他比别人
有更真实更深切的体会和感
动。多少年来,这份感动始
终萦绕在他的心中无法忘怀
。于是,他便萌发了一个心
愿,今生一定要为周总理做
点什么,以安抚自己这颗时
常感念的心。
退休以后20多年,王金
岭同志抛弃一切休闲娱乐,
独居郊区,闭门谢客,终日
埋头进行研究和写作,其中
的艰辛也是可想而知的。经
过20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如
今,他终于写出了这部长达
百万字的著作《周恩来与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实
现了自己的理想。作为王金
岭同志的老朋友,我们在此
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2017年12月12日
导语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本书重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因子对周恩来崇高风范的投射,重在探寻周恩来人生经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映照,尽力解读周恩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后记
周恩来总理逝世40多年
了,每到清明前后,我的思
念之情分外浓郁,往往情难
自禁。
我与周家结缘几十年,
自认为有条件从我的视角述
写周恩来、解读周恩来。我
曾长期在原首都警卫师和北
京卫戍区担任作战警卫参谋
,有缘在中央首长身边工作
。因工作关系,我与周家人
有大量接触,耳濡目染,感
受到了周家的优良家风,感
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崇高风
范和人格魅力。
我虽出身行伍,但总想
借手中之笔纪念、传播周恩
来风范。我曾多次与好友计
议此事。退休后,我重拾这
一初心,并试图从中华传统
文化角度切入,解读周恩来
的人格特征和人生经历。为
此,我潜心研读诸子百家学
说,尤其发力于孔孟之道,
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丰富营养,并立足传统文
化视角认识周恩来。巧合的
是,我的创作初衷契合近年
来中央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相
关精神。我壮心不已,笔耕
不辍,完成初稿,投给了中
央文献出版社。
张文和同志认为书稿具
有一定的修改基础和出版价
值,他有感于我对周恩来总
理的真挚情怀,鼓励我修改
提高。我年事已高,修改整
理后,又授权张文和同志对
书稿进行创作完善,同时,
杨平、宋柏晴同志一道努力
,最终完成了这本《周恩来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
国情怀》。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
阅、引用了以下文献:《我
的伯父周恩来》(周秉德著)
、《亲情西花厅——我们心
中的伯父伯母》(周秉德、
周秉钧、周秉宜、周秉华、
周秉和、周秉建著)、《周
恩来家世》(李海文主编,
秦九凤、周秉宜、张能耿副
主编)、《周恩来年谱》(中
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传》(中共中央文献
研究室编)、《周恩来在国
统区》(吕荣斌著)、《老子
解惑》(李健著)等,在此表
示感谢。同时,得到了清华
大学教授马栩泉、企业家臧
灵霞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
感谢。
本书重在挖掘中华传统
文化因子对周恩来崇高风范
的投射,重在探寻周恩来人
生经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映照,尽力解读周恩来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并希冀这种传承生生不息,
泽被后世。
王金岭
2019年6月1日
精彩页
生活简朴
周恩来一直保持生活简朴的家风,这从其粗衣粝食中可见一斑。
先说衣物。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用的是最普通的505绿色条纹毛巾,一条毛巾反复用了多年,中间破了四个大洞。1960年,卫士长成元功便悄悄地给总理新买了一条505毛巾,是红色条纹的,用它替换掉了那条破旧的毛巾。次日早晨,周恩来从办公室走出来准备洗脸,很快发现毛巾被改旧换新了,就问:“我那条毛巾呢?”
“中间破了四个大洞,该换条新的了。”正在值班的成元功在旁边说。
“两头还是好的嘛,毛巾嘛又不是外衣,只要能用就行!快给我拿回来。”
“总理,那天韩大夫不是说了吗?您脸上毛囊之所以不断发炎,就是因为洗脸毛巾太破、太硬,不断摩擦引起的!”成元功希望搬出医生的“明确诊断”,让一贯尊重科学的总理无法反驳。
“有道理。”周恩来点了点头说。只是成元功还没来得及“得胜还朝”,就听周恩来问道:“成元功,你说纱布软不软?”
“纱布当然软。”
“好。你去请霍爱梅同志(邓颖超身边的工作人员)找点纱布把毛巾中间的大洞补一补,这样毛巾又能继续用,而且纱布软和,洗脸、擦脸都软和,保证再不会伤皮肤。这样既节约又不伤皮肤,两全其美,对不?”
“对!对!对!”刚刚起床的邓颖超正好进来,连连说。她还说:“纱布再用破,还可以当擦脚布;不能擦脚了,还可以当抹布嘛!咱们国家还很穷,就是以后富裕了,也要节约呢!”
于是,那条用纱布补了又补,已经看不清颜色的505绿条毛巾,又继续为周恩来服务,不知道何年何月才终结自己的使命。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那条毛巾,亲历亲闻,谁能相信它的主人竟是掌管一个大国经济大权的总理呢!
再说饮食。周恩来饮食简单,吃饭通常只有一荤一素一汤,主食经常吃些粗粮,没有吃完的饭菜,就留到下顿饭再吃,绝不浪费一点粮食。三年困难时期,他同全国人民共苦,坚决不吃猪肉、鸡蛋等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炊事员见年逾六旬的周总理日理万机,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就劝他加强营养。周恩来拒绝了,他说:吃着粗粮,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
周恩来在吃饭方面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位专机长曾回忆过周恩来吃饭的小故事。有一次,这位专机长与周恩来同行,吃饭的时候,他发现周恩来不小心将饭粒掉在了餐桌上。周恩来神情自若地用筷子去夹,连夹两次终于夹住,随后放进了嘴里。这位专机长还回忆,周恩来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将碗底抹一抹,吃得干干净净。周恩来不仅珍惜粮食,而且食谱简单。当有人对周恩来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时,周恩来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1963年1月,周恩来旧疾复发,被中央安排到杭州疗养,但他根本就放心不下工作,继续工作到深夜。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周恩来废寝忘食地工作,就私下嘱咐炊事员在给他炒的菜里多放点肉丝。不料,细心的周恩来很快察觉了菜肴的变化,他不动声色地说:“这盘菜太多了,我这顿吃不完,留给下顿再吃。”就这样,周恩来把一盘多带了点肉丝的菜分成了两顿吃。
周氏亲属在周恩来的影响下,也传承着节俭朴素的家风。周秉德曾回忆起儿时亲身经历的一个有关“节俭”的故事:
“有一年,眼看着到了八月底,我从天津来时穿的两身小花衣裙已显得单薄了。那天成元功叔叔骑自行车,我坐在车横梁上,他带我出中南海新华门到了王府井大街,叔叔边骑车边对我说:快开学了,北京的秋天说冷就冷,咱们去给你做两套秋天穿的衣服。在一个小门脸的上海服装店,老师傅为我量了身高肥瘦,老师傅戴副老花镜,样子怪怪的,偶尔说一句话,还是上海话,我也听不懂,还要成叔叔翻译,不过工作很认真,量得很仔细,他对成叔叔说,过两天就来拿。回来的路上,我还挺不放心,老师傅只量了两下就行了?成叔叔侠人快语,你别小看这位上海来的老师傅,中央首长的衣服都是由他裁剪缝制的,给你一个小姑娘做两套衣裳还不是小菜一碟!果然,没两天,衣服取回来,我一看做工精细呀!我穿上蓝色咔叽布的一套小西装,长短肥瘦正合身,穿上真精神!吃饭前我微笑着站在桌边,伯伯看见了,他两手撑在腰间,头一歪,说:‘刚做的?不错!’
“过了一星期,我换上第二套,是黄色的。伯伯正从院子里走向办公室,一看见我就皱起眉头:‘怎么又一套?浪费!’
“七妈说:‘马上要开学了,秉德住校,总要有两套衣服洗换嘛!’
“‘我在南开上中学也住校呀,夏天就一件单布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藏青棉袍。夏天,每次周六回到四妈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脱下长衫洗净晾干,周一再带回学校去穿,一样干干净净嘛!’
“‘要是下雨衣裳不干呢?’我好奇地追问一句。
“‘就放在炉子上慢慢烘干。’伯伯深深地叹了口气,接着说,‘那时,你四爷爷、四奶奶抚养着我、你二伯、你爸爸还有你恩硕堂伯四个大男孩,收入不高,家里十分困难。现在我们刚解放刚进城,国家也十分困难,我们还是要节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