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莫失莫忘莫桑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感悟篇,收录了2017年—2019年在“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的四十几位志愿者和公派教师的教学生活记录。下编为研究编,从诗歌、小说、电影、语言政策、华文教育等,对莫桑比克各个方面做了研究。 作者简介 郭建玲,浙江兰溪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曾任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被评为“孔子学院优秀中方院长”。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结缘非洲,结缘莫桑比克 我与中国的缘分 感悟篇 一见如故识莫桑 志愿者原创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院歌《快到蒙大孔院来》 马普托静立的记忆 我在马普托探寻那些令人着迷的老房子 马普托的道路名称 我心目中的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 回到非洲 贝拉往事 未来就在眼前,我们出发吧 一路走过“亚非拉”——我的汉语教学之路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赏莫桑潮去潮来 跟我一起去看莫桑比克岛的美景 贝拉与郑和——从古至今的海上丝绸之路 莫桑买车记 这次,我来到了非洲 陪我到莫桑比克看一看海 将心比心知莫桑 关于莫桑让你意想不到的几件事 头顶上的市场 人在莫桑,衣衫随俗 走近“几乎无单车”国家 幸福的人儿,像蜜糖啊 体验做一个脏辫女孩的感觉 我在马普托的音乐之旅 打卡第734天:我与莫桑比克的不解情缘 莫桑比克:这些人,这片海 盛夏无妨作新春 夏风桃李忆莫桑 莫失莫忘莫桑事 莫桑比克本土汉语教师的逐梦历程 这些年“大马”和“小马”一起追着的汉语梦 脚踏实地,仰望星辰——我的学生罗梓辰 一位莫桑比克青年关于中国的梦想清单 “汉语桥”,小平同学的“青春修炼手册” 少年贝椟,未来可期 诗言印象 明月几时有,你想得第几?把酒问青天,你就是第一! 计划明确,步步为营 中学生“汉语桥”比赛非洲冠军炼成记 本土教师培训中学生“汉语桥”选手连获佳绩的“秘笈” 我的第一堂汉语课 “听、说、读、写”学新闻 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等你 他们的生活如此美好 遇见——“你好” 文化与教学,音乐与生活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恶魔”的你们 教学相长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莫岛教学记 我在莫桑比克教汉语 我在莫桑比克教学的那些“第一次” 莫桑修炼手册:生活教学进阶指南 任岁月流转,爱你如初 哦!莫桑 我与学生的几件小事 在莫桑比克的日子 那些可爱的人 你的学习热情是我的动力 海的这边,凤凰花开 我和非洲有一个约会 Bom dia,tudo bem? 马普托湾的雨下了一整季 为这个非洲小城,我写了一首歌 汉语如何改变莫桑比克学生的命运 为了教非洲学生写汉字,我使出了洪荒之力 有一个男孩叫奇迹——记蒙大孔院冉冉升起的“汉语之星” 十二生肖上学啦! 教学相长,是最好的“跨文化交际” 送你一个中文名 我眼中最明亮的少年 一封从春写到夏的情书 研究篇 学术棱镜看莫桑 莫桑比克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挑战 莫桑比克语言政策变革与汉语传播的机遇 莫桑比克历史上的华人形象 解读历史批判视野下莉莉娅·蒙葡莱的《邻居》 莫桑比克,诗和诗人的国度 依托孔子学院建设汉语专业的经验与挑战 ——以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为个案 莫桑比克电影发展史初探 附录 童言童语话莫桑 非洲上学记 我和书的故事 瓜瓜语录 序言 苏健 说到莫桑比克,大家可 能并不陌生。多位应邀来莫 桑比克访问的同内知名人士 告诉我,他们早在中学时代 就阅读过有关莫桑比克人民 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故事。 记得中莫建交后的一段时间 里,莫桑比克国名的中译文 是“莫二三鼻给”,后来不断 有人给国内主管部门写信, 认为中莫两国人民亲如兄弟 ,上述译名似不够“严肃”和 书面化,建议修改为“莫桑 比克”。而莫桑比克独立后 ,该国政府则把首都马普托 市的主要大街命名为“毛泽 东大道”,以感谢中国政府 和人民对其民族解放斗争的 宝贵支持。时至今日,还有 不少莫桑比克年长者可以用 中文哼唱《东方红》等中国 歌曲。这些渐渐淡去的历史 记忆和细节仍时常被人们提 起,足以印证中莫两国和两 国人民之间保持的特殊友好 关系。 当今,中莫两国是全面 战略合作伙伴,莫桑比克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非洲 大陆历史、地理的自然延伸 以及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的重点国家。当我们描述我 国与莫桑比克的关系时,习 惯用“传统友好、政治互信 、经济互补、民心相通”来 定位,但相对而言,两国的 人文交流与合作尚有较大可 以开拓的空间,而这正是孔 子学院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可以说正是在中非、中英 关系大发展的重要时刻,在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 办公室(以下简称“汉办”)及 孔子学院总部、浙江师范大 学的全力支持下,一批批勇 于担当、专业精湛,善于以 文化、语言为媒向世界、向 非洲讲述中国故事的浙江师 范大学的师生们踏上了赴莫 桑比克之旅,成为新时期中 非文化交流的使者。 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 孔子学院创建于2012年10 月,其中方院长、教师和志 愿者均由浙江师范大学选派 。前不久,我的几位同事赴 莫桑比克中部楠普拉省开展 领事巡视工作,在莫桑比克 岛意外地遇到孔子学院的一 位中方志愿者,他只身一人 在岛上的教学点教授汉语, 谈起工作和生活,他兴致很 高,乐观而热情。我的同事 后来对我说,当时他们在那 么偏远的孤岛上偶遇这位来 自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使 者”时,真的感觉恍如历史 的“穿越”,因为巧合的是, 中国明代的航海家和商船就 曾选择此岛停靠、登岛、贸 易,开启了两国人民交往、 通商的历史。21世纪初,外 国潜水员在这个小岛附近的 海域打捞出1500多件明朝 万历年间的青花瓷器和少量 金条,重新唤醒了人们对那 段历史的记忆和兴趣。 在中非文化交流互鉴和 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的大背景 下,以深入研究非洲问题著 称的浙江师范大学的师生们 在遥远的莫桑比克继承传统 ,延续历史,开拓进取,成 绩斐然。多年来,蒙德拉内 大学孔子学院中方教师和志 愿者克服困难,勇于开拓, 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扩大教 学覆盖范围,逐步构建起从 中小学基础培训到大学专业 课程在内的多层次办学体系 ,成功推动汉语纳入莫桑比 克国民教育体系,并引入 HSK(汉语水平考试),目前 已在莫桑比克全国建立起10 多个教学点,累计招生 6000余人,由此带动近万 名当地人学习汉语。莫桑比 克青年学子还荣获中学生“ 汉语桥”大赛非洲组冠军、 全球5强及最佳风采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 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的推 动下,全非洲孔子学院联席 会议在莫桑比克成功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 书和莫桑比克议长马卡莫出 席会议并致辞,对学院的工 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 还开展各类常态化语言文化 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中义歌 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新 春庙会、中秋晚会等活动。 中文走进公园、城市广场, 走上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 、舞台,当地民众通过中华 武术、乐器、书法、剪纸、 书籍等对汉语和中华文化有 了更直观的了解,对学习汉 语有了更大兴趣,在莫桑比 克,“汉语热”持续升温。孔 子学院的知名度日益提高, 已经成为推动莫桑比克汉语 教学的主要平台、增进双边 友好与合作的催进剂、联结 中莫人民心灵的重要纽带。 “国之交贵在民相亲。” 本书真实记录了以郭建玲院 长为首的浙江师范大学年轻 团队在莫桑比克艰苦奋斗、 默默奉献、不辱使命的历程 ,记录了中莫民心相亲、文 化共享、平凡中见真情的精 彩时刻,同时还填补了国内 对莫桑比克文化,特别是对 其文学、艺术等研究和推介 方面的空白,具有很大的阅 读、研究和参考价值。 本书的主要作者郭建玲 教授于2016年初担任莫桑 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 中方院长,程郁华教授一直 相伴左右,共同开展教学和 研究工作。在郭院长及其教 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孔子 学院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招 生人数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教学点拓展至当地多个重要 城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汉语水平考试的报考人数不 断增加,通过率不断提高。 郭院长除了推动蒙大开设汉 语本科专业,汉语正式纳入 莫桑比克国民高等教育体系 外,还就汉语教学纳入莫桑 比克中小学课程体系主动与 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沟通、洽 谈,并提出工作建议。在汉 语教学上,蒙德拉内大学孔 子学院注 导语 “国之交贵在民相亲。”本书真实记录了以郭建玲院长为首的浙江师范大学年轻团队在莫桑比克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不辱使命的历程,记录了中莫民心相亲、文化共享、平凡中见真情的精彩时刻,同时还填补了国内对莫桑比克文化,特别是对其文学、艺术等研究和推介方面的空白,具有很大的阅读、研究和参考价值。 精彩页 马普托静立的记忆 吴颖 没有身穿草裙的妇女,也没有诡异体绘的面庞,更没有改造身体的荒蛮;看不到无尽无垠的草原,也遇不到奔走追赶的斑马,更不会有终年炙热的日光。 马普托有的是凌晨时分来势汹汹的雷雨,是渔人出海留下的船的印记,是满城竞放妖艳的凤凰花,以及闹市中偶现的历史见证者——马普托各色建筑,它们是马普托静立的记忆。 莫桑比克曾作为葡萄牙殖民地近五百年,至今仍是世界十大贫穷国家之一,自给自足的东西秀少,主要依赖进口。如果莫桑比克刚独立的时候,新政府没有以严苛的政策驱赶外国人,这个国家的历史是否会有所不一样?人去楼立,存留至今的是那些巍然屹立的建筑。我问当地人,你们不恨吗?有些建筑是殖民时期的痛,你们为何还派人好生看护?他说,如果说恨,岂不是要恨整个国家?历史是有教养的记忆,残存下来的伤不该被遗落在角落,如果没有选择,那么就从容地接受吧。 我曾经路过几个与周围环境气质不符的建筑,因为好奇而希望进一步了解。以下便是我眼中的它们。 【马普托堡垒】 乍看马普托堡垒,外形一般,但据说是葡萄牙人来到马普托罔建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可谓历史悠久。1787年,它拥有的是木身,经过多次毁坏又多次重建后,20世纪中期终于以坚固的石墙之躯扎根于此。它占据极佳的地理位置,可以抵御来自海洋的人侵者,一方面是殖民马普托的武器;另一方面又是捍卫马普托的骑士(当时西欧列强不断挑战葡萄牙对莫桑比克的占领地位)。 它是这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它的多次被毁灭见证了这个国家人民奋不顾身的反抗,它的重生意味着革命尚未成功。而今,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片段,现由蒙德拉内大学管理和维护。有人说它是隐藏在马普托闹市中的一颗宝石,炮弹陈列,锈迹斑斑。立于城墙之上,俯瞰这个城市的街景和灯火(当时周围建筑不高),会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黑人的反抗历史是挣脱奴性冲破铜墙铁壁的壮烈篇章,在那个命既是钱,却又不值钱的时代,反抗就是唯一的使命和唯一迫切的事情。 【马普托火车站】 马普托火车站由法国著名建筑师埃菲尔设计(但实际上他只参与设计了部分,且本人并没有亲临马普托),火车站于1904年开工,历时6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 来莫桑比克之前,我就对这座哥特式建筑略有耳闻。这座世界十大最美火车站之一的车站,绿白相间的配色十分和谐,白色使清新的薄荷绿更加年轻且具有朝气(现在已被刷新为墨绿色,对比更为鲜明),而青铜拱顶如同加冕的王冠,多了一分老者的稳重和庄严,中间突起的主建筑似要打破对称,却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更为对称,左右两边的拱门式走廊仿佛等待着火车探出头来,不愧为殖民时期蒸汽时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车站带有古老的欧风,如一段静止的历史,是我最喜欢的马普托地标建筑。一到星期天,它便暂停运行,成了乘客不来、火车不跑的火车站。空空荡荡没有焦急候车的乘客,有的只是闲坐看看报纸或上网的人,这里寂寞得像个开放式咖啡馆。进门的瞬间,时光慌乱地后退,仿佛跨人了一个旧世纪。悬挂中央的大时钟前后脚地赶着行程,古老的摇铃收起它低沉的呻吟,破旧疲惫的老火车正停下脚步微弱地喘息,每一个小型博物馆里的通信设备都呆呆地看着为它驻足的过客。1880、1887、1895、1992……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来,带你来一场时空旅行。 【圣安东尼奥大教堂】 圣安东尼奥大教堂(1962)——这样的外形你能联想到什么?柠檬榨汁器,对了,它正因此而闻名于世。作为城市地标性建筑之一,它是该地区设计得最孤傲大胆的现代建筑之一。 如你所见,它以16个“脚趾”支撑着一个孤立的身躯,形成一个钢筋混凝土材质的褶皱形金字塔结构,像一朵倒悬的花朵落在地面而不倒。冈此,可以说,这个教堂是没有墙的,锥形的顶延伸下来连接着斑斓的玻璃,就形成了独特的墙。外形独特有趣,却同时又是一个庄严的存在。其明显特征在于混凝土的强烈视觉冲击,它采用最原始简单的建筑材料——纯粹混凝土,表面形成抹灰和涂漆白的粗糙感。然而,内侧别有洞天,通过看似不起眼的玻璃将光线引进,给予空间以明亮感,同时玻璃内侧因阳光而色彩斑斓,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混凝土的存在感,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共存。 它的内部相当于一个单一的圆形空间,头顶上方正中央的玻璃呈太阳状辐射开来,仿佛上帝之眼,审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不论你是否信教,在这里,你都可以得到安宁和宽慰。愿和平不改,人情不散,愿如歌中所唱“Hosi katekisa Afrika”(上帝保佑非洲)。 P5-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