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理论篇、实务篇和溯源篇:理论篇包括3章,主要论述茶叶质量安全、茶叶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和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实务篇包括3章,主要论述茶树育种质量安全评价实务、茶树栽培质量安全评价实务、茶树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评价实务;溯源篇包括2章,主要论述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茶叶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操作实例。 本书以实务篇为主、理论篇为辅,在熟知理论的前提,深入开展相关实验,为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基于茶叶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利用科学方法控制茶叶质量安全源头,实现绿色、安全、可溯源,使消费者购之顺心、吃之放心、品之开心。该书可作为茶树育种学、栽培学、病虫害防治学等实验课的教材,以及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的理论课教材,还可作为大专院校茶学专业实验、实践教材,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辅助资料。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茶叶质量安全 第一节 茶叶质量安全概述 第二节 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第二章 茶叶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第一节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第二节 欧盟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第三章 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节 茶叶质量安全控制 实务篇 第四章 茶树育种质量安全评价实务 实验一 茶树一般形态特征观察 实验二 茶树根系观察 实验三 茶树分枝习性观察 实验四 茶树生殖器官形态观察 实验五 中国茶树优良品种的识别 实验六 茶树单株选择技术 实验七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 实验八 茶树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实验九 茶树花粉的采集、保存及生活力测定 实验十 茶树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 实验十一 茶树组织培养方法 实验十二 茶树诱变育种技术 实验十三 茶树嫁接繁育技术 实验十四 茶树扦插繁育技术 实验十五 茶树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十六 茶树溶液培养方法 实验十七 茶树品种抗逆性研究 实验十八 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 实验十九 茶树种苗带病检验技术 实验二十 茶籽(扦插苗)品质检验、包装与贮藏 实验二十一 茶树DNA提取技术 实验二十二 茶树品种真假鉴别及多态性(RAPD)分析 实验二十三 基于多组学研究茶树花色形成机理 第五章 茶树栽培质量安全评价实务 实验一 茶树田间观察记录 实验二 茶树叶面指数的测定 实验三 茶树树冠性状的测定 实验四 茶树树冠性状的培养 实验五 茶树修剪技术 实验六 新茶园的开辟和建立 实验七 茶园杂草识别及防治 实验八 茶园冬季施肥技术 实验九 常见化学肥料鉴定 实验十 茶园土壤剖面形态观察 实验十一 茶园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实验十二 茶园土壤中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十三 茶园土壤中铵态氮的测定 实验十四 茶园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 实验十五 茶园土壤中速效钾的测定 实验十六 茶园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实验十七 茶园土壤中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十八 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实验十九 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实验二十 茶园土壤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茶树鲜叶中无机磷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 茶树鲜叶中硝态氮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 茶树鲜叶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 茶树鲜叶光合作用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 茶树鲜叶中叶绿素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 茶树鲜叶中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实验二十七 茶树鲜叶中脯氨酸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 茶树鲜叶中丙二醛的测定 实验二十九 茶树鲜叶中硒元素的测定 实验三十 逆境对茶树细胞膜伤害的测定 实验三十一 茶园周年管理工作方案 实验三十二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研究茶树花色变化机理 第六章 茶树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评价实务 实验一 常见病害症状及其病原菌形态观察 实验二 植物病原生物绘图技术 实验三 植物病理徒手制片技术 实验四 植物品种抗病性的鉴定 实验五 茶树病原生物的分离鉴定 实验六 茶树病原生物的反接感染 实验七 茶树主要病害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实验八 茶树常见病害及病原生物的识别 实验九 茶树病害采集、鉴定及标本制作 实验十 茶树常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防治 实验十一 常见农业昆虫分类 实验十二 常见农业昆虫生物习性观察 实验十三 常见农业昆虫内部构造观察 实验十四 常见农业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实验十五 常见农业昆虫口器形态观察 实验十六 常见农业昆虫采集、鉴定及标本制作 实验十七 茶树主要虫害发生与危害程度的调查 实验十八 茶树主要害虫形态特征观察 实验十九 基于代谢组与微生物组研究茶树-病害互作机理 溯源篇 第七章 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第一节 茶叶质量安全溯源 第二节 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第三节 茶叶质量安全溯源操作规程 第四节 茶叶质量安全溯源管理规范 第八章 茶叶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操作实例 第一节 管理系统 第二节 追溯系统 第三节 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