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德意志思想评论》与《文艺复兴思想评论》《法国理论》同属“欧洲文化丛书”系列,该丛书代表了国内欧洲文化思想研究的最前沿成果。 在德国兴起的“新现象学”和“新美学”如何理解“气氛”概念?实用主义美学怎样阐发经验的可言说性和难以言说的特性?什么是德国“新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模糊性诠释?东方的“幽玄”审美品性是否超出西方的审美界域?照片与舞台剧如何体现“模糊性”这一美学特征?本卷所选文章不仅对抽象美学理论进行了阐发,更结合了具体画作、照片甚至茶室的空间布置来向读者解说“氛围”与“模糊”这些美学概念。本卷对于美学或是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都将是引人入胜的。 作者简介 孙周兴,1963年生,绍兴会稽人。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德国洪堡基金学者;现任浙江大学讲席教授,兼任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校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主要从事德国哲学、艺术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著有《语言存在论》《后哲学的哲学问题》《以创造抵御平庸》《未来哲学序曲》《一只革命的手》《人类世的哲学》等;主编《海德格尔文集》(38卷)、《尼采著作全集》(14卷)、《未来艺术丛书》、《未来哲学丛书》等;编译有《海德格尔选集》《尼采四书》《林中路》《路标》《尼采》《哲学论稿》《悲剧的诞生》《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目录 海德格尔研究 一个关于自己的判断:海德格尔的本真性·立场以及对一切的权衡 丹尼斯·麦克马纳斯 追问技术——海德格尔与布鲁门贝格论技术 克里斯蒂娜·布莱特勒 美学专题一:气氛与情调 气氛与情调 弗雷德里克·韦尔曼 图像空间与气氛 玛丽昂·劳施克 艺术中的气氛空间——气氛现象学视角的考察 杨光 在崇高与阴森之间:康德与尼采论审美不确定性 赵千帆 抑制:《哲学论稿》中的基础情调探析 张振华 美学专题二:模糊与暧昧 介于模糊性和言语表达之间的图像:实用主义美学里的一个问题 图利奥·维奥拉 约瑟夫·博伊斯眼中的起毡:模糊性作为形式的“太多” 乌尔夫·延森 暧昧的幽暗:《道德经》·日本茶道美学和杉本博司海洋风景三者相互参证中的“玄”的现象 何心鹏 血与其他色点 雅尼斯·汉杰尼科劳欧 乔托在上海——论朱德润之《浑沦图》 弗朗茨·恩格尔 思想新视野 舞台与人类世:未来的戏剧体诗 弗兰克·M.拉达茨 书评 überHeidegger·——浅析京特·安德斯的海德格尔批判 王俊 外文作者简介 编后记 序言 同济大学外国哲学学科 初创于2003年,先设硕士 点,两年后获批博士学位授 权点,2007年成为上海市 重点学科。本学科自始就把 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立为研 究重点,并于2003年开始 主编、出版“同济·德意志文 化丛书”,次年又启动了“同 济·法兰西文化丛书”。几年 来,承蒙海内外学界朋友的 鼎力相助,上述两套丛书共 出版了50余种学术图书(均 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 2007年,我们整合同济 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和法国 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了国 内唯一的“欧洲思想文化研 究院”。稍后又与香港道风 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合 作,在研究院内设基督教文 化研究所,从而初步形成了 同济大学欧洲哲学文化研究 的基本框架,研究重点范围 得以进一步扩展,涉及德国 哲学、法国哲学、欧洲诗学 (文艺)、欧洲基督教哲学 等多个学科。为适应新的形 势,我们随即把“德意志文 化”和“法兰西文化”两个系 列合并成一套丛书,并把它 冠名为“欧洲文化丛书”。自 2014年起,该丛书由商务 印书馆出版。 众所周知,欧洲曾经是 、现在重又是一个整体单位 。中古基督教的欧洲原是一 个统一的帝国,所谓“神圣 罗马帝国”。文艺复兴前后 ,欧洲分出众多以民族语言 为基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 些民族国家有大有小,有强 有弱,也有早有晚(德国算 是其中的一个特别迟发的国 家了),风风雨雨几个世纪 间,完成了工业化一现代化 过程。而到20世纪的后半叶 ,欧洲重新开始了政治经济 上的一体化进程,1993年 1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 。至少在名义上,又一个统 一的欧洲诞生了——是谓天 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 分么? 马克思当年曾预判:要 搞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 至少得整个欧洲一起搞(但 后来列宁同志单干了)。一 个统一的欧洲显然也是哲人 马克思的理想。而今天的欧 盟似乎正在一步步实现马克 思的社会理想。虽然欧盟起 步不久,内部存在种种差异 、矛盾和问题,但在我看来 ,在今天以美国主义为主导 的全球文明格局中,一个崇 尚民主自由的欧洲,一个重 视民生福利的欧洲,一个趋 向稳重节制姿态的欧洲,是 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的 。这样一个统一的欧洲的存 在,不仅具有地缘战略上的 显赫意义,更可以具有某种 文化上的示范和警示意义。 欧洲是“世界历史性的” 欧洲。有鉴于此,我们当年 创办了“欧洲思想文化研究 院”。也正因此,我们今天 要继续编辑出版“欧洲文化 丛书”,愿以同舟共济的精 神,推进我国的欧洲文化研 究事业。 孙周兴 2013年12月14日于沪上 同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