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重庆日报“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的成果合集。采访团队历时4个多月,走遍了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行程逾万公里,记者们挖掘史料、对话专家、实地寻访,梳理出古诗近万首。 全书以区域划分为轴,以古诗为引,用客观、理性、虔诚的态度来讲述古诗的故事,发掘其中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探寻那些历代文人诗吟过的地方今天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挖掘古诗中传播文脉,在实地感悟中记录变迁。 通过本书,可以让更多人加深对中华文脉的了解和热爱,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普及,使人们更加敬重和珍惜先人创造的优秀精神文化财富。 目录 渝中篇 江流自古书巴字 山色今朝画巨然 晚清赵熙用诗歌为朝天门画像 渝中古诗选萃 九龙坡篇 牵笮沂九龙 崎岖驿路重 寻找鹅公岩下龙先生 九龙坡古诗选萃 巴南篇 江风无限好 诗酒夕阳间 木洞名字由来曾波写入诗中 巴南古诗选茶 江北篇 倚栏频北望 雄镇拥金沙 昔日繁荣江北嘴八道城门藏诗中 江北古诗选萃 沙坪坝篇 棹歌声中过慈溪 宝轮寺里藏玄机 清代武将作诗指与成武霸气的二郎关 沙坪坝古诗选萃 南岸篇 候人分猗!中国最早的情诗诞生在南岸 唐代才女薛涛曾与恋人元稹同游海棠溪? 南宋抗蒙名将诗咏南岸最美寺庙 南岸古诗选萃 壁山篇 古驿苍茫落照西 千年壁山话沧桑 你知道“璧山神”的传说吗? 璧山古诗选萃 北碚篇 江山青峰耸缙云 云来舒卷目缤纷 周敦颐和“南国诗人“曾在北温泉写下同一首诗 “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池就在金刚碑? 北碚古诗选萃 合川篇 井径东出县 山河古合州 杨慎在钓鱼城写下传世名篇 杜甫、范成大遗憾错过会江楼 周敦颐在合川诗味木莲花养心学内 留下宋代理学开山之作 合川古诗选萃 綦江篇 綦水一带环 瀛岭千峰矗 杨慎曾路过綦江 写诗怀古留佳句 宋代官员留下残诗传世 记录老瀛山四十八面险 “兄弟进士”成美名 家训相传百余年 綦江古诗选萃 南川篇 金佛何崔嵬 缥缈云霞间 清代诗人还原南川先民抗击蒙军场景 凤嘴江边尹子祠曾是南川诗歌文化发祥地 南川古诗选萃 大足篇 青袍白马翻然去 念取昌州旧海棠 清代大足知县李德用八景诗推广大足 相传大足宝顶山石刻创始人写下《明月图颂》 大足古诗选萃 长寿篇 水曲流巴字 山长幻寿文 黄草峡中忧世情 长寿风云入诗文 《怀清台》遗留的“丹砂女王”之谜 长寿古诗选萃 铜梁篇 铜梁指斜谷 剑道望巾区 “相见时难别亦难”诞生干安居? 铜梁古诗选萃 武隆篇 新丰谷里曾为瑞 分得黔南一派川 武隆古诗选萃 潼南篇 寺下空江滚滚流 灭边河雁影悠悠 潼南古诗选萃 江津篇 几江形势甲川尔 山势崔巍类鼎钟 黄庭坚做客江津乘兴留诗 杨贵妃吃的荔枝出自江津? “要吃烧酒中白沙” 江津古诗选萃 酉阳篇 酉山貌横心多空 如奇士不矜修容 桃花源诗的原型地在酉阳? 酉阳古诗选萃 永川篇 流成永字三江秀 汇入碧川万顷涛 水川诗人李天英诗寸深得袁枚赞 南宋“帝师”陈鹏飞:仰慕者在他墓前挥泪写长诗 永川古诗选萃 开州篇 开州盛山十二景 盛名之下已沧桑 杜甫仅差“一步”到开州 落魄举人为开州留下传世典籍 开州古诗选萃 忠县篇 巫峡中心郡 巴城四面春 苏轼号“东坡居士”竟与忠县有关 皇华城——宋朝皇帝曾经的驻所 忠县古诗选萃 彭水篇 摩围山下路横斜 二水争流带碧沙 黄庭坚“四海一家皆弟兄”的名句诞生于彭水 彭水古诗选萃 涪陵篇 千古人物抒情怀 涪州胜迹入涛来 白鹤梁“双鲤”引历代诗人题唱和诗 涪陵古诗选萃 石柱篇 水宿五溪月 霜啼三峡猿 险峻大寨坎令石达开写下《咏咂酒》 破山和尚寓居三教寺留下感怀之作 石柱古诗选萃 丰都篇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仙子去无踪,“白鹿夜鸣”为哪般? 岁月等闲过,“丰都八景”今安在? 丰都古诗选萃 荣昌篇 径转横渠水一方 堰边风起忽闻香 明代廉吏喻茂坚家训相传400多年 荣昌古诗选萃 秀山篇 斗大方城镇蜀陬 公然黔楚此咽喉 秀山古诗选萃 垫江篇 驿路交游熟 千年一古县 垫江古诗选萃 云阳篇 峡里云安县 江楼翼瓦齐 媲美白鹤梁的龙脊石引众多文人刻诗于石 云阳古诗选萃 万州篇 路入巴东何处好 万州郭外最清奇 八个变形字与“错别字”组成一首诗 太白岩上藏着千古诗谜 万州古诗选萃 梁平篇 凉露无声湿桂树 古洞清幽百尺宽 陆游成就蟠龙洞 引文人墨客偏爱 梁平古诗选萃 巫山篇 曾经沧海难为水 心在巫山十二峰 《巫山高》:以巫山命名的古诗体 大溪:神秘的东方伊甸园 巫山古诗选蕈 城口篇 城盘龙虎势 山起凤凰仪 城口古诗选萃 大渡口篇 猫儿峡风光似夔门 石林二十景惹人醉 大渡口古诗选苹 巫溪篇 盐井平分万灶烟 引从白鹿记当年 巫溪“五句子”:古巴巫文化“活化石” 巫溪古诗选萃 黔江篇 东南佳山水 武陵花雨深 尚爱此山看不足 天生福地武陵山 一代名人范长生和陈景星 黔江古诗选萃 渝北篇 玉峰若笔立 千树看猿悬 雪霁美景今仍在 华蓥高腔代代传 渝北古诗选莘 奉节篇 众水会涪万 瞿塘争一一门 杜诗:宏伟的诗城基石 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响彻千年 从民间歌谣到文人雅作的竹枝词 奉节古诗选萃 重庆最美十大古诗 记者手记 重走在开满优秀传统文化鲜花的古诗路上 触摸记忆的温度 回望,是 序言 在探寻古诗中触摸巴 渝文脉 姜春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精髓滋养当代中国人的 精神世界,提振人们的精 神力量,这是党报的使命 与责任担当。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 色今朝画巨然。烟火参差 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 重庆日报“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 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 道从2017年6月启动,历 时4个多月,采访团队走 遍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 ),行程逾万公里,挖掘 史料、对话专家、实地寻 访,在山水间遍寻诗人留 下的印迹,在街巷里寻觅 巴渝优秀文化的传说…… 36期,16万字的报道 ,梳理出的古诗近万首, 这是重庆第一次对巴渝古 诗脉络进行全面梳理报道 ,堪称一项大规模的文化 传播工程。“从来没有人 做过这样题材的报道。”“ 这是一项文化大工程!为 你们点赞!”这是我们在 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 我们犹如入宝山而满 载归, 巴渝古诗在灿若星河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 中闪耀着神秘深邃的光芒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曾经沧海难 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些源于巴渝的诗篇 已是家喻户晓,传唱千古 ,重庆还为中国古代诗歌 贡献了“巫山高”“竹枝词” 等诗歌体。 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商隐、苏轼、黄庭坚 等众多诗人在重庆留下灿 烂诗篇。这些诗作或托物 言志、感怀时事,或吟诵 重庆的山川景物、风土人 情,滋养了一代叉一代重 庆人,为巴渝文化留下宝 贵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次礼敬之旅。 我们以客观、理性、虔诚 的态度来讲述这些古诗的 故事,其中蕴含着哪些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 神?这些古诗背后有着怎 样的故事?那些历代文人 诗吟过的地方,今天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在挖掘古 诗中传播文咏,在实地感 悟中记录变迁。整个系列 报道因其较高的文化价值 、较好的传播力和较广的 关注度,在社会上引起了 热烈反响。 专家称赞报道在“追寻 古人留下的足迹中穿越历 史、连接时空、感悟变革 、见证辉煌,通过系列化 、大版面、融合式、持续 性传播,让受众在审美沉 醉中浓郁乡愁,在古今对 比中触摸沧桑,进而领略 重庆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 和美丽独特的风土人情” 。 这是一次开拓之旅。 过去,曾有学者对巴渝古 诗词作过研究,但多是以 时间为轴,或以名人为轴 ,研究的范围也多集中在 三峡周边地区,而“重走 古诗路”系列以区域划分 为轴线,对全市古诗路进 行全面整体梳理,无疑令 这组报道具有了开创性和 创新性。 其实,正像中原有《 诗经》、楚地有《楚辞》 一样,从古代的巴人歌谣 开始,巴渝大地就一直被 古老的诗歌吟诵,只是, 随着时光流逝,它们中的 一部分散落、湮没在某个 地方尚未被今人发现。我 们做的就是探寻、挖掘、 考证重庆古诗的基础工作 ——从古诗入手,沿着历 代文人墨客的行迹,重走 这条开满优秀传统文化鲜 花的古诗路,为读者拼出 一幅重庆古诗的全景图。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 前所未有的困难。古代巴 渝几经战乱,很多史料都 已散失在岁月的烟云中, 而各区县对古诗的整理出 版程度不一,要重新去挖 掘梳理这块土地上曾经留 下的古诗难度颇大。 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史 料中寻找古诗的痕迹,反 复查阅资料、遍访专家学 者、实地采访重走,唯恐 自己的大意,错过了前人 留下的瑰宝。 这样的探寻,也让我 们的报道具有创新性,如 黄花园大桥下那片石滩, 在明清时期却是诗人笔下 远近闻名的“莺花渡”;如 屈原的《山鬼》是现存最 早描写巫山神女的诗歌… … 这是一次普及弘扬传 播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党 报责任与担当之旅。欲流 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 化自信源于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自豪与传承。通 过报道,让更多人加深对 中华文脉的了解和热爱, 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社会普及,使人们更加 敬重和珍惜先人创造的优 秀精神文化财富。 我们在报道时将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 怀,崇德向善、礼义廉耻 的传统美德,求同存异、 崇尚仁爱的人文精神放在 故事中展现,以润物无声 的方式浸润心灵,成风化 人,使之成为涵养主流价 值、涵育美德善行的重要 源泉,力争达到“让收藏 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 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 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 来”的目的。 在此,要感谢我市的 专家和各区县那些热爱痴 迷巴渝文化,为巴渝古诗 整理挖掘默默无闻付出心 血的人们,更要感谢热心 的读者和网友,有了你们 的支持和关注,我们才能 完成这次采访。 我们的探寻之旅中也 有诸多遗憾。作为传播者 ,我们更多的是做了一些 初步的梳理挖掘工作,并 非严格的学术考证,因时 问、水平所限,内容上还 存在许多的疏漏和不当之 处。 我们按照见报 导语 本书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巴渝文化、三峡文化为对象,以唯美的手法,形象地演绎了大城重庆的历史风云、恢弘气象和长江三峡旖旎的自然风貌,尤其是抒发了重庆人民爬坡上坎、坚韧乐观的精神,极大地提升了重庆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精彩页 江流自古书巴字 山色今朝画巨然 “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一首清代诗人何明礼的《重庆府》,生动地描述了渝中半岛的繁华盛景。 渝中半岛,两江环抱,远在周朝时期,即为巴国国都。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半岛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留下过众多文人雅士的足迹。 “重走古诗路思君下渝州”系列报道的第一站自然便从这里开始。 渝中古诗知多少 众多诗作谁开篇 此次采访界定的“古诗”是指辛亥革命以前创作的反映重庆的诗歌。那么,描写渝中半岛的古诗有多少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要真正梳理清楚以渝中为题材的古诗数量是个难题。 主编过《重庆通史》的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巴县历代诗歌选注》主编之一林永蔚、主编过《历代巴渝古诗选注》的巴渝文化研究专家熊笃都表示,目前没有确切的描写渝中半岛古诗的数量统计。记者发现,目前也没有一本专门集纳渝中古诗的专著。 通过采访收集,记者也只掌握了几十首反映渝中的古诗。为什么现在收集到的吟诵渝中的古诗不多? 专家认为,一是文字记载的关于古代巴渝文化的史料并不多;二是古代巴渝几经战乱,尤其是张献忠攻破重庆古城后,很多史料散佚;三是明清以前,文人墨客多是从水路路过渝中,在此少有停留。 “时至明清,大量移民进入巴渝地区,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发展繁荣,本土与寓居重庆的文化名流,共同推进了重庆的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这才出现了一个高潮。”周勇介绍。 追根溯源,能否确定描写母城的第一首诗歌究竟是哪一篇呢? “根据我研究的史料表明,李白是有明确记载的吟咏渝中的第一位诗人,《峨眉山月歌》是吟咏渝中的第一首诗。”周勇表示,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有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里所提到的“渝州”,即今天重庆主城的渝中区。这首诗是李白写于唐开元年间出蜀途中。在此之前是否还有描写渝中的诗歌?周勇称,他暂未发现。 对此,也有学者认为,现在还无法证明唐代以前就没有文人写过渝中,李白是否为吟咏渝中第一人,尚需进一步考证。 唐代之后,陆续有文人在诗作中开始提及今天的渝中区,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范成大等著名诗人都留下了关于渝中的诗作。 “老人歌”中显文脉 洪崖洞里诗作丰 “重庆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的筑城都在渝中半岛。”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袁东山介绍,其中,南宋重庆知府彭大雅为抗击元兵,组织军民弃泥墙改用砖石砌墙,并扩大了重庆城的规模,延伸到了通远门、临江门一带,重庆母城格局就此形成。 如何了解当年筑城的情景呢?元代著名文学家袁桷的一首《渝州老人歌》就反映了这段历史。 林永蔚介绍,诗中“小儿舞槊红离离,大儿挽车上栈迟。渴饮古涧之层冰,暮宿古松之危枝。渝江人马瞬息渡,排石列栅犹支持”等数句,描写了当时军民修筑城池的情景。 “对于修筑重庆城,史料中曾有记载,但以诗歌来反映的却不多见,袁桷的这首诗具有弥补史料不足的意义。”林永蔚说。 古诗中对渝中半岛关注较多的地方是哪里?据记者调查,洪崖洞要算一个。 明代洪崖洞地僻人稀,一派田园风光,城内数条小溪交汇于此,沿崖而下,构成“浓翠滴空蒙”的佳景,有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数篇。“洪崖滴翠”在明代就被列为“渝城八景”之一,不少诗人在此留下佳作。 清代四川川东道张九镒诗云:“手拍洪崖肩,洞壑认仙踪。”奉节知县姜会照赞叹:“自是仙崖张画景,岚光一片袅清风。”曾修订“巴渝十二景”的清乾隆年问巴县知县王尔鉴更有诗作传世:“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 如今这里已被建成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以颇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依山就势,成为渝中区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金碧不知何处去 “第一山”中觅余香 重庆古城的最高处在哪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说是金碧山,有诗为证。 金碧山在何处?据考证,就在今天新华路、人民公园一带。金碧山上原有座寺庙叫“崇因寺”。此寺建于北宋,山门外有一座石牌坊,上书“第一山”三个大字。王尔鉴曾作诗云:“巴山耸秀处,金碧有高台。” 在“巴渝十二景”中,排名首位的就是“金碧流香”。王尔鉴曾著文称,金碧山上,“每轻风徐过,馥馥然袭袂香流,寻之并无花木,岂心清闻妙香耶?” 既然没有花木哪里来的妙香呢?这飘了几百年的“香”究竟从何而来? 有趣的是,王尔鉴、周开丰、姜会照三位清代诗人各自以《金碧流香》为题,用诗歌写出了心中的答案。 王尔鉴在诗中写道:“何处天香至,疑从月窟来。”意思是金碧山的香味是从月宫里飘来的。 周开丰觉得:“轻飚何处至,虚谷异花香。”即金碧山的香味来自“异花香”。 姜会照则认为:“心清白有妙香来。”在他看来,这金碧山的“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