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云南独特生长的古秃杉的存活样态来见证地域与民族生态史,理解各个小区域内对秃杉文化亘古不变的表达,描述这些承载着无限魅力的传统生态学知识,对于人们展望未来,有着非凡的启迪作用。
本书第一章围绕着对秃杉科学的认识和民俗的诠释,提供一个多角度的知识背景。第二章通过考察云南秃杉棺板利用的生态史,广征博引中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秃杉兴衰的变迁历史。第三章主要考察实地调查的数据来思考崇拜信仰古树与环境文化的互动特征,说明保护秃杉过程中涉及民俗的、在地的、本土的、地域的传统生态学知识对于保护秃杉及一些相关古树,在环境治理上有着适合地域的合理模式,并且至今还制约着人们的行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保全作用。秃杉保全在传承地域民族生态文化方面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第四章分析了秃杉的现代管理制度,评价上可以认为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但在政策方面,可以看出这些政策在不断地完善之中。作为对其展开思考,显示在第五章的考察及结论中,也是对前面所阐述内容的一个归纳整理,是对秃杉的民族生态史思考。一株古秃杉,就是一部动态的、民族与生态环境之间互动的民族生态史。这样透过秃杉能够考察民族生态中所蕴含的民族、地域、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文化特征。能够为今天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助于从中找出满意的答案。附录中有两篇已经刊发在《云南政协报》,即是《唐崖双杉:民族团结与爱情的象征载体》和《水杉之贡献》。另外一篇为调查纪行《腾冲市明光镇鸦乌山纪行》。目的是通过不同角度来理解秃杉文化。此外,附录四《日本杉文化一瞥》,是留学日本期间考察日本杉文化的探讨。附录五译文《巴黎协定后气候变化政策与中国之动向:以对日本企业的影响为例》是本书将要付梓前的一个译作,以期用最新的国外研究成果来思考中国的气候变化政策和环境政策对当今全球环境政策中的贡献,理解有关气候变化政策与当今全球环境政策之间的框架与大视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