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五四运动的爆发地、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主要传播地、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地,以及北方革命运动的指挥部和推动首次国共合作的策源地,在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地位独特、作用重大,凝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
《北京的红色觉醒》是“红色文化丛书”之一,由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副教授刘晓宝撰写,主要内容为新文化运动至九一八事变前北京的红色文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京的红色觉醒/红色文化丛书/北京文化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晓宝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五四运动的爆发地、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主要传播地、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地,以及北方革命运动的指挥部和推动首次国共合作的策源地,在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地位独特、作用重大,凝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 《北京的红色觉醒》是“红色文化丛书”之一,由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副教授刘晓宝撰写,主要内容为新文化运动至九一八事变前北京的红色文化。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文化启蒙,破除封建专制禁锢 第一节 世纪交替风云变幻 第二节 古都北京新风乍起 第三节 新文化阵营聚北京 第四节 为民主科学而呐喊 第五节 新文学打破沉闷空气 第二章 思想革命,反帝爱国推进觉醒 第一节 战胜国败在巴黎和会 第二节 五四风雷震撼神州 第三节 斗争怒潮席卷全国 第四节 新型社团风起云涌 第五节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第三章 真理传播,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一节 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 第二节 率先组织起来传播理论 第三节 思想交锋坚定政治立场 第四节 一批先进分子脱颖而出 第五节 率先深入到民众中去 第四章 率先酝酿,南北建党遥相呼应 第一节 率先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 首次接待共产国际代表 第三节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第四节 北京党组织活动走在前列 第五节 北京代表出席党的一大 第五章 掀起高潮,领导北方工人运动 第一节 面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北京成为北方工人运动中心 第三节 指导北方各地成立工会组织 第四节 推动北方工人运动首掀高潮 第五节 发起和指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第六章 红色星火,点燃北方半壁江山 第一节 从中共北京地委到北方区委 第二节 探索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节 推动北方中共组织加速发展 第四节 领导北方工农运动再掀高潮 第七章 联合战线,推动国共首次合作 第一节 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二节 有力促进国民革命在北方发展 第三节 团结左派与国民党右派做斗争 第四节 掀起空前规模的倒段反奉斗争 第五节 发动北方民众策应和支援北伐 第六节 以伟大奋斗精神直面革命低潮 结语 后记 序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 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 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北京有 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 年建都史,历史悠久、底蕴 深厚,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的伟大见证。数千年风雨的 洗礼,北京城市依旧辉煌; 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北京文 化历久弥新。研究北京文化 、挖掘北京文化、传承北京 文化、弘扬北京文化,让全 市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中 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 取能量,保持对文化理想、 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 对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 度信心,是历史交给我们的 光荣职责,是新时代赋予我 们的崇高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 央十分关心北京文化建设, 并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把全 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首都城 市战略定位之一,强调要构 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 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更加精心保护好 世界遗产,加强对“三山五 园”、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对文物 、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 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 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 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 特色。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 指示精神,深刻阐明了文化 在首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弘扬 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 2017年9月,党中央、国 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明确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 时间表、路线图。这就是: 到2035年成为彰显文化自 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 化名城;到2050年成为弘 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 的世界文脉标志。这既需要 修缮保护好故宫、长城、颐 和园等享誉中外的名胜古迹 ,也需要传承利用好四合院 、胡同、京腔京韵等具有老 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 还需要深入挖掘文物、遗迹 、设施、景点、语言等背后 蕴含的文化价值。 组织编撰“北京文化书系 ”,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 国文化中心建设决策部署的 重要体现,是对北京文化进 行深层次整理和内涵式挖掘 的必然要求,恰逢其时、意 义重大。在形式上,“北京 文化书系”表现为“一个书系 、四套丛书”,分别从古都 、红色、京味和创新四个不 同的角度全方位诠释北京文 化这个内核。丛书共计48部 。其中,“古都文化丛书”由 20部书组成,着重系统梳理 北京悠久灿烂的古都文脉, 阐释古都文化的深刻内涵, 整理皇城坛庙、历史街区等 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 味。“红色文化丛书”由12部 书组成,主要以标志性的地 理、人物、建筑、事件等为 载体,提炼红色文化内涵, 梳理北京波澜壮阔的革命历 史,讲述京华大地的革命故 事,阐释本地红色文化的历 史内涵和政治意义,发扬无 产阶级革命精神。“京味文 化丛书”由10部书组成,内 容涉及语言、戏剧、礼俗、 工艺、节庆、服饰、饮食等 百姓生活各个方面,以百姓 生活为载体,从百姓日常生 活习俗和衣食住行中提炼老 北京文化的独特内涵,整理 老北京文化的历史记忆,着 重系统梳理具有地域特色的 风土习俗文化。“创新文化 丛书”由6部书组成,内容涉 及科技、文化、教育、城市 规划建设等领域,着重记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北京日新月异的社 会变化,描写北京新时期科 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成就,塑 造北京人民勇于创新、开拓 进取的时代风貌。 为加强对“北京文化书系 ”编撰工作的统筹协调,成 立了以“北京文化书系”编委 会为领导、四个子丛书编委 会具体负责的运行架构。“ 北京文化书系”编委会由中 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 长杜飞进同志担任主任,中 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 长赵卫东同志担任副主任, 由相关文化领域权威专家担 任顾问,相关单位主要领导 担任编委会委员。原中共中 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阎崇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铁梁、北京大学文化资源 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分别担 任“红色文化”“古都文化”“ 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丛书 编委会主编。 在组织编撰出版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最高要求、 最严标准,突出精品意识, 把“非精品不出版”的理念贯 穿在作者邀请、书稿创作、 编辑出版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确保编撰成涵盖全面、内 容权威的书系,体现首善标 准、首都水准和首都贡献。 我们希望,“北京文化书 系”能够为读者展示北京文 化的根和魂,温润读者心灵 ,展现城市魅力,也希望能 吸引更多北京文化的研究者 、参与者、支持者,为共同 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 力量。 “北京文化书系”编委会 2019年9月 导语 本丛书主要以标志性的地理、人物、建筑、事件等为载体,提炼红色文化内涵,梳理北京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讲述京华大地的革命故事。 本丛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厘清历史真相,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开发红色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本书是其中一册,主要介绍“新文化运动至九一八事变前北京的红色文化”。 后记 根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在中共 北京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下 ,北京红色文化丛书编委会 组织编写了“红色文化丛书” 。丛书由原中央党史研究室 副主任李忠杰担任主编,市 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良及副 巡视员刘岳担任执行主编, 副主任陈志楣、张恒彬及原 副巡视员范登生、副巡视员 运子微担任执行副主编。 为打造精品力作,邀请 邵维正、柳建辉、关海庭、 杨凤城、王树荫、黄如军、 包国俊等著名党史军史专家 学者组成丛书编委会,并下 设刘岳及曹楠、宋传信、方 东杰、黄迎风、高俊良、王 桂环、祁霄等人组成的办公 室。编委会负责制定方案、 确定书目、遴选主编、审订 大纲及书稿。办公室负责组 织联络督办工作,出台书写 规范、组织作者培训等。曹 楠负责丛书协调工作,宋传 信负责丛书图片统筹工作, 骆洪刚负责部分图片修版工 作。 《北京的红色觉醒》是“ 红色文化丛书”之一,由国 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副教授 刘晓宝撰写,主要内容为新 文化运动至九一八事变前北 京的红色文化,全书共8章 39节。曹楠承担本书联络工 作,黄迎风阅改第一至三稿 ,解放军原后勤指挥学院教 授邵维正审改第一至三稿。 赵鹏润色全书,范登生改写 导语、结语。原中央党史研 究室第二研究部主任郑谦审 订书稿。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 校(院)长何毅亭、副校长谢 春涛,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 主任龙新民等老领导、专家 学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北京出版社编辑对全书进行 了严谨细致的编辑加工,在 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 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 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 指正。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 室 2019年8月 精彩页 第一节世纪交替风云变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作为中国长期封建统治的中心,北京见证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 1860年,英法联军武装侵入北京城,烧杀劫掠,纵火焚毁了中国皇家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并将园藏历代文化珍宝洗劫一空。 1895年,日本以攻占北京为要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弃台湾,并向日本支付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谭嗣同的这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是那时中国有识之士悲愤中的呐喊。 1901年,当世界各国在欢庆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却是在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被迫与列强签订空前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悲惨境遇和巨大屈辱中,进人20世纪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由这两个主要矛盾所影响、衍生出来的各种矛盾,在北京都有集中的表现。 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和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在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批由外国资本家和中国封建官僚开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以及第一代中国产业工人。1879年开办的门头沟通兴煤矿,1883年开办的神机营机器局,20世纪初开办的长辛店机车修配厂和南口铁路工厂,以及北京丹凤火柴公司、京华印书局、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清河溥利呢革公司、度支部印刷局等,都采用了机械化的生产手段。到辛亥革命前,北京近代产业工人有数千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时间,北京地区双合盛啤酒厂、振兴制革厂及面粉、食品、造纸、织布、地毯等大小企业陆续开办,产业工人也迅速增加,到1919年有2万人左右。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作为封建生产方式的对立物出现的。它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组织的社会化大生产及发展的科学文化,都是以往封建社会所没有过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北京的发展,使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成长着。 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的变化,孕育和推动着社会变革。 封建主义的超经济剥削,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各项不平等条约带来的耻辱与压迫,促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产生新思想、新观念。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呼吁了解外部世界的广阔性和先进性,编撰出版了《海国图志》等一批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图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860年到甲午战争前,先由冯桂芬等早期维新派人物,在《校邠庐抗议》等书中提出要从“师其技”跨人到“采其学”;其后,以黄遵宪撰写的《日本国志》为代表,直接介绍资本主义先进制度文化,探讨国家富强之道,为变法运动提供了借鉴。戊戌变法前后至20世纪初叶,近代西方进化论思想在国内迅速传播,成为国人观察分析历史和探索民族前途的指导思想。这些都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与此同时,面对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在太平天国运动、百日变法维新、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之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于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以后几年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全国各地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也曾试图在北京发动“中央革命”。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在全国民众中逐渐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昌起义,并迅速获得成功。各省纷纷响应,进而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 消息传来,北京人民欢欣鼓舞,清王朝则惶惶不可终日。帝国主义各国看到清王朝大势已去,也想换一个更得力的工具,因此,靠献媚外国和屠杀人民起家的袁世凯得以出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