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京红色文化概述/红色文化丛书/北京文化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陈洪玲//刘锋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北京红色文化概述》一书,主要描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北京地区孕育形成发展的革命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基本形态。它们都是北京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孕育与萌芽 第二节 成长与发展 第三节 厚植与丰富 第四节 积淀与成熟 第二章 北京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土壤和条件 第一节 悠久历史的古都 第二节 百年屈辱与抗争探索 第三节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 第四节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引领 第三章 物质形态的北京红色文化 第一节 红色地标 第二节 红色遗址遗迹 第三节 可移动红色文物 第四章 精神层面的北京红色文化 第一节 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融合的厚重文化 第二节 五四精神 第三节 抗战精神 第五章 北京红色文化的本质特点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文化 第二节 引领时代潮流的革命文化 第三节 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结合的先进文化 第四节 包容开放的民族文化 第五节 与时俱进的政治文化 结语 后记 序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 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 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北京有 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 年建都史,历史悠久、底蕴 深厚,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的伟大见证。数千年风雨的 洗礼,北京城市依旧辉煌; 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北京文 化历久弥新。研究北京文化 、挖掘北京文化、传承北京 文化、弘扬北京文化,让全 市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中 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 取能量,保持对文化理想、 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 对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 度信心,是历史交给我们的 光荣职责,是新时代赋予我 们的崇高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 央十分关心北京文化建设, 并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把全 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首都城 市战略定位之一,强调要构 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 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更加精心保护好 世界遗产,加强对“三山五 园”、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对文物 、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 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 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 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 特色。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 指示精神,深刻阐明了文化 在首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弘扬 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 2017年9月,党中央、国 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2016年-2035 年)》。新版北京城市总体 规划明确了全国文化中心建 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这就 是:到2035年成为彰显文 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 界文化名城;到2050年成 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 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这既 需要修缮保护好故宫、长城 、颐和园等享誉中外的名胜 古迹,也需要传承利用好四 合院、胡同、京腔京韵等具 有老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遗 产,还需要深入挖掘文物、 遗迹、设施、景点、语言等 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 组织编撰“北京文化书系 ”,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 国文化中心建设决策部署的 重要体现,是对北京文化进 行深层次整理和内涵式挖掘 的必然要求,恰逢其时、意 义重大。在形式上,“北京 文化书系”表现为“一个书系 、四套丛书”,分别从古都 、红色、京味和创新四个不 同的角度全方位诠释北京文 化这个内核。丛书共计48部 。其中,“古都文化丛书”由 20部书组成,着重系统梳理 北京悠久灿烂的古都文脉, 阐释古都文化的深刻内涵, 整理皇城坛庙、历史街区等 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 味。“红色文化丛书”由12部 书组成,主要以标志性的地 理、人物、建筑、事件等为 载体,提炼红色文化内涵, 梳理北京波澜壮阔的革命历 史,讲述京华大地的革命故 事,阐释本地红色文化的历 史内涵和政治意义,发扬无 产阶级革命精神。“京味文 化丛书”由10部书组成,内 容涉及语言、戏剧、礼俗、 工艺、节庆、服饰、饮食等 百姓生活各个方面,以百姓 生活为载体,从百姓日常生 活习俗和衣食住行中提炼老 北京文化的独特内涵,整理 老北京文化的历史记忆,着 重系统梳理具有地域特色的 风土习俗文化。“创新文化 丛书”由6部书组成,内容涉 及科技、文化、教育、城市 规划建设等领域,着重记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北京日新月异的社 会变化,描写北京新时期科 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成就,塑 造北京人民勇于创新、开拓 进取的时代风貌。 为加强对“北京文化书系 ”编撰工作的统筹协调,成 立了以“北京文化书系”编委 会为领导、四个子丛书编委 会具体负责的运行架构。“ 北京文化书系”编委会由中 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 长杜飞进同志担任主任,中 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 长赵卫东同志担任副主任, 由相关文化领域权威专家担 任顾问,相关单位主要领导 担任编委会委员。原中共中 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阎崇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铁梁、北京大学文化资源 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分别担 任“红色文化”“古都文化”“ 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丛书 编委会主编。 在组织编撰出版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最高要求、 最严标准,突出精品意识, 把“非精品不出版”的理念贯 穿在作者邀请、书稿创作、 编辑出版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确保编撰成涵盖全面、内 容权威的书系,体现首善标 准、首都水准和首都贡献。 我们希望,“北京文化书 系”能够为读者展示北京文 化的根和魂,温润读者心灵 ,展现城市魅力,也希望能 吸引更多北京文化的研究者 、参与者、支持者,为共同 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 力量。 “北京文化书系”编委会 2019年9月 导语 北京红色文化具有“物态见证完整、历史记录丰富、精神淬炼鲜明、地位重要独特、影响广泛深远”的显著特征。深度挖掘和弘扬北京红色文化,对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改革潮正涌,风正好扬帆。 本书详细介绍了“北京红色文化”。 后记 根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在中共 北京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下 ,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 了“红色文化丛书”。丛书由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 忠杰担任主编,市委党史研 究室主任李良及副巡视员刘 岳担任执行主编,副主任陈 志楣、张恒彬及原副巡视员 范登生、副巡视员运子微担 任执行副主编。 为打造精品力作,邀请 邵维正、柳建辉、关海庭、 杨凤城、王树荫、黄如军、 包国俊等著名党史军史专家 学者组成丛书编委会,并下 设刘岳及曹楠、宋传信、方 东杰、黄迎风、高俊良、王 桂环、祁霄等人组成的办公 室。编委会负责制订方案、 确定书目、遴选主编、审订 大纲及书稿。办公室负责组 织联络督办工作,出台书写 规范、组织作者培训等。曹 楠负责丛书协调工作,宋传 信负责丛书图片统筹工作, 骆洪刚负责部分图片修版工 作。《北京红色文化概述》 是“红色文化丛书”之一,由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教授陈洪玲(第五章)、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刘锋(第一至四章)撰写 ,全书共5章20节。原中共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 杰、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教授邵维正、北京大学教授 关海庭审改第一稿。黄迎风 承担该书联络工作并润色全 书。黄迎风(第一章)、曹 楠(第二章)、宋传信(第 三章)、段丽欣(第四章) 、王桂环(第五章)对涉及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相关内容 及部分文字进行了核实、修 改。范登生改写导语、结语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郑谦审定书稿。原中央党校 副校长李君如,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 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 副校长谢春涛,原中央党史 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等老领 导、专家、学者对本书提出 宝贵意见。北京出版社编辑 对全书进行了严谨细致的编 辑加工,在此一并表示衷心 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 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 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 指正。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 室 2019年8月 精彩页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国资本主义人侵下,古老中国面临空前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文化振兴,中国人民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新生。北京红色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孕育与萌芽的。 一、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启蒙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反思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国民性,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图圈”,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鲜明地提出“人权”和“科学”的理念,树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其由上海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都参与编辑和撰稿,和陈独秀-起成为初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人。他们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在中国社会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当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民主”和“科学”的提出,切中当时中国社会和思想界的时弊。初期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和科学,追求的是个人的解放,还不是根本的社会改造。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要求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一个重要内容。当时的文坛,陈腐的封建文学占据着统治地位,成为传播新思想的严重障碍。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把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反封建斗争与反对文言文和八股文、进行文学革命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文学的新局面。在创造新文学方面,将文学革命的内容和白话文形式结合得好的首推鲁迅。鲁迅以他特有的“呐喊”为新文化运动助威。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杂志团结了--批进步知识分子,成为这场运动的主阵地,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良师益友”。除了《新青年》以外,《每周评论》《国民》《新潮》《少年中国》《建设》《星期评论》《改造》《晨报》《京报》等报刊也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在思想文化上做了准备,为北京红色文化的孕育提供了温床。 二、五四运动推动红色觉醒 1919年5月4日,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保我主权”“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游行示威队伍在东交民巷使馆区西口受阻后,改道奔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 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北洋政府派军警进行镇压,逮捕学生32人。 6月5日,上海2万多名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大规模罢工,随后,形成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高潮,蔓延至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这样,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由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运动。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北洋政府被迫做出让步。所有被捕学生获得释放,3个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被撤销,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鼓舞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复兴的志向和信心。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