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倒水垄的黄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欧琳
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倒水垄的黄昏》是由广东作者欧琳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倒水垄的黄昏》,主要以作者故园中的人事物为创作素材,如《银烟斗》《陪伴是最好的孝顺》《堂哥的婚事》等,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深深眷念之情;第二辑《终身的事业》,主要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创作素材,如《书是一缕晨光》《妃子竹》等,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经历的悟和感恩。全书语言朴素而细腻,读之入心入理,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与借鉴。作者文笔流畅,清新中弥漫乡土气息,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欧琳女,80后,出生于粤北山区,国际赛车手,礼仪师,茶艺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学毕业后在海外学习与工作,2015年底回国。
先后在《楚天都市报》《韶关日报》《杂文选刊》《散文》《青年文摘》《长江诗刊》《深圳诗歌》《华南诗歌年鉴》《中国现代诗歌》《香港作家》《中国流派》和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时光书屋》,以及泰国《中华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柬埔寨《华商日报》等报刊发表大量小说、散文和诗歌,已出版诗歌集《人生赛道》。
目录
第一辑 倒水垄的黄昏
银烟斗
挖春天
梦幻锦江
遣寻倒桩的身影
泅出海面的微笑
陪伴是最好的孝顺
堂哥的婚事
南京,我听到灵魂在哭泣
长命草
留级
铜鼓岩
倒水垄的黄昏
幸福的归途
雨后莲花山
红包
偷窃那些事
温暖的阳光
妈妈的房产证
请叫我“英雄”
爸爸瞎
陪产
逃离故乡
第二辑 终身的事业
太平间工作的日子
我的“合同”婚姻
终身的事业
书是一缕晨光
师兄的学校
觅一缕诗魂
品茗小记
妃子竹
最美灵溪
一片叶子,相约羊城
初见五月
相约双塘印雪
深夜,我在灯下读“翁山”
翁山的后盾
永恒的春天
用心看世界
杨溪的蝴蝶
金盾的背后
诗意粤北
莲的心事,无人能懂
感受诗意生活与历史厚重
车八岭找素材
认识蒙扎
后记
序言
笔胆深处是故园
荣笑雨
如果有让一个写作之人
念念不忘、不假思索就下笔
成章的内容,那肯定是他(
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
有时候,作者自己未必就意
识到了这种内容的固执与汹
涌,可它们就是那样不容分
说地诉诸你的笔端,提笔它
们就出来了,就像你笔胆里
面的墨水,笔帽开与不开,
它们都在那里。这样的内容
,我看就是欧琳笔下的故园

欧琳的写作有过很多尝
试,体裁上有诗歌、散文、
小说、报告文学,题材的范
畴以真实接触到的素材为主
,接触的方式又以经历、采
风、听闻为主,有些尝试甚
至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就像
一个人光有“我要写作”的冲
动,却没有“潸然泪下”的感
动,那再怎么激动的写作过
程都无法让人认同,而原因
嘛,十有八九是对所选素材
的陌生。所以,欧琳的作品
中就“动人程度”而言,没有
哪一种会比她写故园的“程
度”更“动人”。原因嘛,她
对故园太熟悉,太执着。这
种熟悉更多是血脉与基因之
故。她说她不到十岁就离开
了故园在外面读书,在故园
居住的“时长”很有限,如果
用时间来衡量她对故乡是否
熟悉,她可归入不合格那一
类。但用血脉与基因来说事
,那你在这里哪怕仅仅一天
,这里也是你永远的故园。
看看欧琳陆陆续续发表
的一些散文、诗歌就不难发
现,能让人读着读着就为之
一振的作品,往往就是关于
故园的记忆,从祖爷爷、外
公外婆到父母、舅姨,从爷
爷的银烟斗到父亲的锄头,
从不近人情的婶婶到独坐村
口的智力障碍者,看似琐琐
碎碎信手拈来,但每个物件
都有生命,每个情节都饱含
浓情。
欧琳有海外生活的经历
,这在她的作品中常有提及
,她专门写海外生活的题材
不多,但“海外”这个信息却
不断在她的故园题材中被提
及,如“国外工作的时候”“
海外归来以后”,有人质疑
她有必要这样提及吗?她想
表达一种什么情绪呢?我以
为,她对海外的提及恰恰是
为了强化对故园的“触及”。
故园那段日子、那段苦日子
短暂而刻骨铭心,后面的所
有生活跟故园的这段日子不
是时间概念上的不可分割,
而是精神搏动的一脉相承,
这段日子奠定了她后来的生
活目标与精神标杆,就是努
力创造与尽快摆脱。越是深
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心理上
就越多纠结,不管你愿不愿
意回忆,这段日子注定会终
生贴身相伴。
欧琳能做到尽快摆脱吗
?甚至,她能摆脱吗?她曾
经多次在跟人陈述故园时说
“那时候我唯一的生活目标
就是尽快摆脱倒水垄”。但
在她的作品里,故园依然固
执地不断出现,就像曲谱的
反复记号一样,并且是一个
功能最强大的记号。实际上
,童年时光是永远无法忘怀
的。不愿意回去的故乡经常
会回去,不愿意回忆的故乡
经常会出现在梦里,夜深人
静独坐灯前,提笔的冲动每
每化作故园记忆的倾泻,时
光远近距离远近都无法成为
不回忆的原因。
两年前,欧琳独自把病
重的母亲送回故园,到了故
园母亲才安然闭目,这种魂
归故里方闭眼的感觉对人的
记忆是一种震撼。尽管母亲
的去世带来的结果是回故园
的机会更少了,但回忆故园
的概率肯定会更大。母亲、
祖先、开始沧桑的小伙伴、
变得干涸的门前小溪,必将
成为最固执的梦中主角。
欧琳的散文集命名为《
倒水垄的黄昏》,其中的第
一辑也是这个名字。第二辑
是“终身的事业”,一半是故
园,一半是成长。成长的过
程是慢慢离开故园的过程,
也是慢慢知道什么是故园的
过程。故园永远是成长必需
的钙质,否则即便长大也必
然患“软骨症”。
约恩·福瑟年轻时就写下“
远离 消逝 渐行渐远/却
不断靠近”的诗句。后来他
不写诗了,却真的在他诗意
的剧情里、在“渐行渐远”中
和“远离 消逝”的故园“不断
靠近”。随着年纪越大,空
间距离越远,曾经消逝的故
园却在不断靠近,这是成长
、长大、变老的必然,只有
这样,你才有魂,才能回到
故园。
2021年5月3日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韶关市作家协会主席,
纪录片导演)
导语
欧琳的散文集命名为《倒水垄的黄昏》,其中的第一辑也是这个名字。第二辑是“终身的事业”,一半是故园,一半是成长。成长的过程是慢慢离开故园的过程,也是慢慢知道什么是故园的过程。故园永远是成长必需的钙质,否则即便长大也必然患“软骨症”。
后记
10年前,我的老师黄崇
祥教授对我说:“你的家乡
人杰地灵,是文人墨客向往
的天堂,你怎么不写点家乡
的作品?写你的成长故事也
行啊!”我毫不隐瞒地回答
:“觉得自己还不够功力,
不敢写。”老师一本正经地
说:“要给自己一根鞭子,
不要因为昨天跌倒,就不愿
意爬起来继续赶路。你不尝
试,就永远也不敢提笔,文
学的路很长,只有启程才会
创造崭新的自我……”我的
老师有一双透视眼,总能看
穿我的心思。是的,他说得
没错,我曾用文学铺满一笺
相思的情感。后来,因为害
怕前路布满荆棘,就犹豫徘
徊畏缩不前。
有一天,发现自己可以
提笔了,又为生计忙于奔波
,被家庭琐事牵绊,时间在
一分一秒地失去。最终发现
,我失去的不仅仅是光阴,
还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当我
因为事业跌到低谷而黯然伤
神的时候,发现自己又失去
了人生最珍贵的淡泊与宁静
,失去了曾经激荡于心的诗
情和梦想。
过了两年,公司步入正
轨,销售额逐年递增。我又
拿起那支沉重的笔,继续书
写我跌宕起伏的人生。我的
作品在国内外众多报纸、杂
志不断地刊发,但关于故乡
的作品,以及我的成长故事
依旧寥若晨星。
2017年夏,我的习作《
泅出海面的微笑》获一等奖
,颁奖典礼那天,我朗诵了
一首写给大学老师的诗歌《
父亲是一把闪光的犁铧》,
并录制了视频发给他。当晚
,我收到老师的回信,他在
微信上说:“欧琳,你的视
频我看了,非常感动!文坛
即将崛起一颗新星,而且是
我的学生,我很骄傲。你一
定要记住,勿功利,淡名利
!你不要迷恋春天的色彩,
你要成为一道冬天的风景。
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客
观地认识自己的状态。”没
想到,老师这段话成了他最
后的遗言,我对这位学界泰
斗的溘然长逝感到无限悲伤

2018年秋,我到故乡接
送病重的母亲。再次走进那
栋阔别多年的老房子,往事
像电影一样在脑海来回播放
,陪母亲期间,催生了不少
关于家乡的作品。病魔把妈
妈折磨得死去活来,为了减
轻她的痛苦,分散她的注意
力,我常常坐在病床前,给
妈妈读我刚问世的作品,有
诗歌、散文、小小说、家族
故事。每读一篇小小说,读
到一半,妈妈就喜欢猜故事
的结局,如果主人公的命运
惨不忍睹,妈妈就会同情地
说:“唉!他真是命苦。”妈
妈最喜欢听诗歌,我每次读
完,妈妈浮肿的脸上就会露
出久违的笑容。有一天下午
,妈妈把我叫到病床前,她
吃力地对我说:“你既然拿
起了笔,就好好写书,不要
再放下了,等你有空了就把
我的一生写下来。”不久,
妈妈撒手人寰。为了告慰九
泉之下的母亲,我会带着使
命继续写作。
2019年,在《人生赛道
》新书发布会现场,记者采
访我:“欧作家,我曾在一
本杂志上读到您一首诗,诗
歌的结尾是这么写的,‘长
大后,赛车改变了我和世界
的距离,却没有改变我和故
乡的距离,故乡,依旧遥不
可及。’读起来很有味道。
请问如何理解‘故乡依旧遥
不可及’这句诗呢?”我泰然
自若地回答:“因为故乡带
给我的只有心酸和眼泪,我
小时候常常思忖如何逃离。
”记者又问:“现在呢?”我
自豪地说:“在外漂泊多年
。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坚强
和思考;在书籍里,我学会
了感激和宽容。感谢身边的
每一个人,感谢脚下的每一
棵花草,感谢故乡所有伤害
过我的人,是真心的!”
欧琳
2021年4月30日
精彩页
银烟斗
人的忘性是很大的,结婚后,忙于经营自己的生活,把身边一些曾经至关重要的事情和人物都淡忘了。
今年夏天,又搬进了一幢新居安家,清理保险柜时,我先生从柜中拿出一件绒布包裹着的物件,打开就大叫起来:“这是什么?像是个古董,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个东西?”
我一看也大叫起来:“小心点,别碰坏了,否则我可饶不了你!”
先生打趣道:“呀,这么金贵,卖了能值多少银两啊?”
我一把夺过来说:“卖了你,我也不会卖了它。”
它,是一管烟斗,银烟斗,爷爷留给我唯一的念想。这时,我才想起来,这个月20日,是爷爷的忌日。
眨眼间,爷爷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爷爷是个农民,勤劳朴实,种了一辈子地。他的身体硬实得像一座石碑,说话的声音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路时背着手,模样像个“大官”,睡觉时鼾声如雷,打喷嚏像放炮。
小时候,爷爷见我总是乐呵呵的,喜欢用他那双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的脑袋上抚摸。每次去放牛他都会带上我,我会优哉游哉地坐在牛背上听爷爷吹口哨,到了田野,我们就坐在田埂上,爷爷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着糖环或者油角(广东一带的特色小吃),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听他讲故事。爷爷给我讲《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女皇武则天、毛主席如何打仗、欧家的祖先、欧家的迁徙、欧家出过哪些名人有哪些状元、村里那栋古老青砖房的来历……爷爷讲得最多的故事是——银烟斗。
爷爷告诉我,在他7岁时,他的爷爷(我的太祖父)交代说:“银烟斗是欧家镇宅之宝,是祖先留下来的。那时候,欧氏家族地位非常显赫,全靠有这么一件镇宅之宝——银烟斗,今后你们子子孙孙,无论碰到任何困难,都要保护好银烟斗……”
我似懂非懂地问:“爷爷,什么是镇宅之宝呀?”
爷爷说:“就是欧氏家族一代代传下来的古董或者吉祥物,能给人一种信仰和寄托,会给家人带来幸福祥和。”
我又问:“爷爷,那你有没有守住我们家的镇宅之宝?”
爷爷笑着说:“差一点没守住!”
我问:“为什么呀?”
爷爷耐心地说:“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爷爷再详细讲给你听……”
岁月如梭,时间很快就到了6岁那年的春天。看到村里的小哥哥背着书包上学,小姐姐只能留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农活,我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小哥哥可以上学,小姐姐就要留在家里干农活?”
爷爷说:“大部分农村父母都有世俗之见,认为女孩子长大后只能嫁人,在婆家贴灶台,读再多书也是浪费,还不如留在家里帮忙干点农活来得实在;男孩子就不一样,如果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将来可能娶不到老婆,而女孩子就算没有文化,也能找到婆家。”
我没听懂,继续问:“爷爷,世俗之见是什么意思呀?”
爷爷说:“就是落后封建的思想!” 我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是贴灶台呀?”
爷爷说:“就是嫁人后天天在家烧火煮饭!”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忽然间感觉有种危机感,很着急地问道:“爷爷,我也是女孩子,是不是我也不能上学,只能留在家里干农活?长大后贴灶台?”
爷爷笑着说:“你是欧家唯一的女孩,如果你努力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上学的……”
爷爷果然没有骗我。6岁那年秋天,我背着书包一蹦三跳地走进学堂。求知的欲望伴随着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天真烂漫的年龄不受外界的干扰,只在书卷里看光阴交替。
人生总会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砸伤。20世纪90年代初,迎来了职工下岗潮,爸爸成为不幸者之一,下岗后只能回家务农。高山峻岭的石灰岩地区,缺水少田,五分水田无法满足一家人口粮,只能靠种些玉米、番薯补充粮食。我当时读小学三年级,哥哥读五年级,因交不起学费,兄妹俩面临辍学。
爷爷斩钉截铁地说:“坚决不能辍学,总会有办法的,我明天去亲戚家借钱。”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6: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