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扬雄研究史料汇编(上中下)/扬雄研究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扬雄,字子云,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卒于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享年七十一岁。扬雄在文学、经学等方面的成就,使他在学术史上熠熠生辉;但他在政治上的瑕疵,又使得他备受后人的诟病。毫不夸张地说,从西汉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来看,扬雄无疑都是最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本书旨在搜集民国之前学人论及扬雄及其作品之相关史料,为扬学研究者及一般读者提供一部较为全面的资料汇编。搜集范围涵盖经、史、子、集四部,涉及学者近七百人。 目录 前言 凡例 历史纪年简表 卷一 文 翁 李 强 王 褒 谷 永 刘 歆 桓 谭 陈 嚣 梁 竦 王 充 许 慎 班 固 崔 驷 崔 瑗 李 尤 杜 笃 张 衡 王 逸 蔡 邕 荀 悦 应 劭 宋 衷 虞 翻 杨 修 陆 绩 范 望 颍 容 卷二 应 璩 曹 植 秦 宓 古 朴 杨 泉 ……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后记 序言 扬雄,字子云,生于 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 ,卒于新莽天凤五年(18 ),享年七十一岁。扬雄 在文学、经学等方面的成 就,使他在学术史上熠熠 生辉;但他在政治上的瑕 疵,又使得他备受后人的 诟病。毫不夸张地说,从 西汉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 来看,扬雄无疑是颇受争 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一方面,扬雄在文学 、经学、史学、语言学等 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得到了后世无数学者的推 崇。王国维在《宋元戏曲 史·序》中说:“凡一代有 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 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 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 莫能继焉者也。”论唐诗 ,有“诗仙”李白与“诗圣” 杜甫;若论汉赋,可将司 马相如视为“赋仙”,而扬 雄则为“赋圣”。扬雄与司 马相如并称“马扬”,又加 班固、张衡而被后世称为 “汉赋四大家”。其《蜀都 赋》《甘泉赋》《长杨赋 》《羽猎赋》《河东赋》 《逐贫赋》《酒赋》《解 嘲》《解难》等作品,成 为汉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为后世所珍视和效仿。在 经学方面,扬雄“以为经 莫大于《易》,故作《太 玄》;传莫大于《论语》 ,作《法言》”。其尊圣 拟经之举,得到许多儒者 的推崇。如桓谭称扬雄不 仅是“西道孔子”,亦是“ 东道孔子”(见《新论》 );陆绩“考之古今”,认 为扬雄“宜日圣人”(《述 玄》);韩愈则称扬雄为 “圣人之徒”(《读荀子》 ),并将其列人道统(《 原道》);司马光则认为 扬雄远超孟、荀,遥承孔 子之道(《说玄》)。在 史学方面,扬雄曾续撰《 史记》,其书今虽不传, 但从《法言》中仍可看出 其许多历史观点。后来班 彪作《史记后传》、班固 作《汉书》,就深受扬雄 影响。如班固批评司马迁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 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等 语,即肇端于《法言》( 参见王叔珉《班固论司马 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辩》) 。《蜀王本纪》今有辑本 ,若实属扬雄所作,则从 中亦可窥见其史学观点之 一斑。在语言学方面,扬 雄有《训纂》《方言》诸 作。汤炳正先生称《方言 》“为中国音韵学、语言 学之鼻祖”(《扬子云年 谱·序论》),华学诚先 生则称扬雄是“一位富有 创新精神的语言学家”( 《扬雄方言校释汇证·前 言》)。《方言》《训纂 》之外,扬雄诸赋作,亦 往往成为语言学家的语料 宝库。故扬雄对于语言学 之贡献,可谓甚巨。此外 ,扬雄在天文历法、地理 学等方面也都有较为深入 的研究,兹不赘述。通常 而言,以上诸方面,古今 学者若能居其一端,便足 以留名史册。而扬雄纵横 驰骋,兼此数端,且都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实属罕 见。 但在另一方面,扬雄 文辞艰深,晚年又有仕莽 美新之举,故常为后世许 多学者所批评乃至唾弃贬 斥。据《汉书·扬雄传》 的记载,扬雄因怕受刘棻 的牵连,曾从天禄阁上跳 下,遂遭投阁之讥。京师 为之语日:“惟寂寞,自 投阁;爰清静,作符命。 ”可见扬雄生时,便已颇 受非议。但总体来说,自 汉至唐,对于扬雄的评价 仍以肯定为主。至宋初, 柳开、石介、孙复等仍以 贤人视之。但此后欧阳修 虽承认扬雄“能文”,却认 为其“方勉焉以模言语”( 《答吴充秀才书》),乃 “道不足”之体现;苏轼继 承其说,并称扬雄为“曲 士”,讥讽其“好为艰深之 词,以文浅易之说”(《 与谢民师推官书》)。至 程朱起,遂于学术之外, 猛批扬雄之学术与人品。 程子说“(扬雄)黾勉于 莽、贤之间,畏死而不敢 去,是安得为大丈夫哉” (《程氏遗书》第四), 故其认为扬雄“去就不足 观”(《二程子钞释》卷 四)。朱熹则认为扬雄作 品“只是将前人腔子”,又 说“扬雄最无用,真是一 腐儒”(《朱子语类》卷 一百三十七)。及其作《 通鉴纲目》,特书“莽大 夫扬雄死”(《纲目》卷 八),遂使后世“贬扬”成 为主流。陈栎云:“扬雄 学不识性,仕于新莽。朱 子书日‘莽大夫扬雄死’, 其人其学可知。”(《定 宇集》卷七)此足见后世 因人而毁书,与朱子贬笔 有着莫大之关系。此风一 开,遂使后世凡为扬雄辩 护者,多蒙不智乃至不忠 之名;凡深贬扬雄者,即 被誉为有识。如《四库提 要》于尊扬者必贬,于贬 扬者多褒。前者如《河东 集提要》批柳开“尊崇扬 雄太过,至比之圣人,持 论殊谬”,《南阳集提要 》批赵湘“《扬子三辨》 一篇,推重扬雄颇为过当 ”;后者如《涌水集提要 》谓李复“谓扬雄不知道” 乃“确然中理”,《栟榈集 提要》则因邓肃视扬雄为 “叛臣”,而誉邓“立身有 本末”。对待扬雄之态度 ,竟成衡量人品之标准, 后人讳言扬雄,良有以也 。 概言之,历代对于扬 雄的评价,或因书而尊其 人,或因人而毁其书,褒 贬无定,抑扬随声,莫衷 一是。观点既异,争端必 起。胡直《书郫县志后》 谓王莽篡位时扬雄已卒, 故扬雄未尝仕莽;又谷永 亦字子云,作《剧秦美新 》者乃谷永而非扬雄。骆 问礼、焦竑等皆赞同之, 而黄克缵作《驳胡正甫为 扬子云辩诬文》,力驳其 非。至清人黄承吉,著《 文说》十一篇,总三十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