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死线效应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考克斯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融合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理论、学术研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和描述性案例研究,揭示了7种方法帮助团队和个人利用死线效应做出更好、更有效的决策,在保证按计划进行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时间管理策略。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曾为《纽约时报》《智族GQ》《哈珀斯》《连线》等杂志撰写政治、商业和科学方面的文章。2020年,他被任命为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研究员和纽约大学阿瑟·卡特新闻研究所访问学者。他曾担任《哈珀斯》主编和《智族GQ》执行主编,在任职期间他撰写的故事获得了普利策奖、美国笔会新闻奖和美国国家杂志奖等。
目录
引言 善用截止日,让死线激发积极的能量
截止日与拖稿的写手
死线效应的两面性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的悲剧
重新审视死线效应
第1章 方法1:设置检查点,确保每个节点都按时完成
“模式化”开业,不断验收检查点
模拟服务,检验每一处细节
开业前必须要做的事
开业当天,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
第2章 方法2:从截止日开始,用倒推法给每项工作制订时间表
从截止日倒推,决定起始日
制定时间表,按期交付
掐准每个时间点,逐渐标准化
克服规划谬误,不断修订时间表
第3章 方法3:设定软性截止日,让死线效应发挥正面作用
认真对待软性截止日
传递时间紧迫的信号
“全副武装”的试营业
第4章 方法4:化繁为简,始终将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将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化繁为简,对抗人性的弱点
抓住一切有助于完成目标的机会
第5章 方法5:把截止日定早一点,留出足够的时间不断改进
不断地改进、改进、改进
尽最大可能让各个环节更完美
确保总有时间进行改进
为B计划制订B计划
第6章 方法6:做好所有准备,迎接截止日的到来
扩充团队,准备迎接黑色星期五
提前演练,确保截止日高效配合
全员大会,宣布截止日当天策略
更好的表现,需要设定具体而困难的目标
第7章 方法7:随机设定截止日,降低负面效应
准备充分,随时待命
时刻检查,反复演练
无压力面对高风险,达到心流状态
不要到截止日当天再完成工作
结语 让死线焕发生机
序言
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
的新认知
关苏哲
新关点创始人
伟事达总裁教练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你是否经常遇到这些问
题:信心满满地在一周内
制定了许多目标.并确信
自己能完成,但一周后发
现只完成了不到30%;被
要求同时启动两个项目.
结果顾此失彼,没有一个
令你满意:制订下个季度
的几项重点工作计划,却
因为觉得每项工作都重要
。越写越多,难以突出重
点。
你会发现自己总是无
法按计划完成工作。事实
上,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
完成工作的时间。而没有
按时完成工作时,我们会
觉得是自己有拖延症。我
有个私人董事会企业家会
员。他认为自己最大的问
题就是拖延症,用教练行
业的术语说,拖延症也叫
缺乏行动领导力。当时,
我尝试从心理学角度.用
教练行业的一些认知和他
沟通如何克服拖延症。我
们还借助每次会议最后制
定的行动担责表.由我或
其他企业家会员来监督他
在表上承诺事项的行动。
然而,当我看完《死
线效应》这本书后,我得
到了新的启发:对我们这
些平时工作“很忙”的人来
说,我们不仅仅需要克服
拖延症,还需要一种方法
来帮我们有效管理时间,
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如果你总是不能按时
完成工作。并因此影响到
个人发展.那这本书可谓
及时雨。你可以一口气看
完它,因为书中的内容故
事性很强,而故事背后的
方法又简单、有趣且实用
。作者克里斯托弗-考克
斯做了不少有趣的研究.
他会告诉你确保工作如期
完成的7个方法。这些方
法简单独特.无须改变人
们的心态,只需要为工作
任务设置截止日即可。将
截止日设置得越早,按时
完成工作的概率就越高。
“截止日”这个词来自
出版业,最初是指印刷机
上的一条线,这条线叫截
止线,或者叫死线,一旦
超过这条线,就无法印出
字了。设置截止日能够带
来高效的行为.不过你知
道吗,这种做法也有负面
效果。因为只要你设置了
截止日。往往容易直到最
后时刻才开始着手准备,
这样工作的完成时间反而
容易被延迟。这跟我们小
时候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
复习有点类似。这种现象
被称为“死线效应”。
对于那些职场上工作
负担过重的管理者来说,
对截止日失去了掌控是死
线效应最糟糕的一种表现
形式。或许最终你完成了
工作,但过程却很痛苦.
不仅你对自己提交的工作
质量不满意,而且最后一
分钟提交的方案.往往也
很难和同事们达成共识。
那如何为重要紧急的
事情设置截止日,同时又
能降低最后时刻完成工作
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在这
里,我为你分享几个我的
感悟。
一、把截止日分解为
一个个更短的截止日。为
接下来的工作留出更多余
地。
多年前,我曾负责过
一个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营
销工作,当时团队成员策
划了一个会员购物满100
元送20元优惠券的促销活
动,优惠券的使用期限是
90天。我发现后提出了优
惠券使用时间太长,可以
围绕另外一批会员重新发
放使用期限仅为21天的优
惠券,而且可以再试试更
短的使用期限,比如3天
内购买满1 00元减1 O元
的促销活动。结果最终数
据显示:90天满100元减
20元的优惠券兑换率仅为
5%,21天满100元减20
元的优惠券兑换率为1 2
%,而设置更短截止日的
3天内购买满100元减10
元的活动。兑换率却高达
1 5%。
你可以在此书中发现
很多类似案例。作者认为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比较容
易理解:时间越长,我们
越倾向于低估未来的收益
。这一心理过程被称为“
双曲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对不少人
而言,通过努力完成一个
项目获得的未来满足感,
比不上立即可以获得的奖
励让人兴奋。
人们容易陷入时间范
围决策陷阱。研究表明,
愿意今天就得到100元,
还是明天得到102元,很
多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大
部分人都是短期思维者.
做决策时急功近利,这个
倾向通常被称为现实偏差
,所以,更短的截止日反
而会促进任务如期完成。
二、设置中间截止日
。先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在《哈佛商业评论》
的一篇文章中,学者特雷
莎·阿马比尔(Teresa
Amabile)和史蒂文·J.克
雷默(Steven J.Kramer)
探讨了团队在执行项目过
程中实现他们所谓的“小
目标”的心理学效应。他
们写道:“当我们想到进
步时.通常想到的是实现
长期目标或者获得重大突
破时有多么兴奋。实现这
些大目标固然很好,但概
率也相对较低。好消息是
,即便是实现小目标也能
极大地提升工作满意度。
换个中国读者更容易
懂的案例,2016年8月底
,王健林在接受陈鲁豫采
访时说:先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我先挣一个亿。“
一个亿的小目标”豪言一
出,网友纷纷调侃、晒“
小目标”。关于小目标,
作者的一个建议是设置检
查点,确保每个节点都按
时完成。而设置中间截止
日,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是获得好成绩的最有效方
法之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要让追求完美阻碍
我们做决策。创业者必看
的《精益创业》中谈到过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这
个概念,就是
导语
作者曾获普利策奖、美国笔会新闻奖和美国国家杂志奖
可读性强,通过叙述和描述性案例讲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融合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学术研究,揭示了7种如期完成任务的方法,且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或团体变得更专注、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
后记
让死线焕发生机
撰写本书是有截止日
的:2020年3月1日。当
你签下书约,你就得设定
交稿日期。由于我已经读
过马丁的人口普查研究文
献,因此我决定在我能力
范围内尽早交稿。我有一
年时间进行采访.然后撰
写和修改本书,最后把书
稿交给出版商。
我的编辑本·莱嫩(Ben
Loehnen)在书约签完后不
久对我说了一番话。他告
诉我,有一个曾经跟他合
作的作者,因为延期交稿
而惶恐不安。莱嫩很友善
地让那个作者不要焦虑,
他不会严格遵照截止日来
要求作者交稿,只要作者
交稿的日期不会拖得太晚
就行。拖稿在图书出版业
太为常见了,但对于像我
这样希望利用死线效应来
高效工作的人而言,却是
一种“致命”的做法。这是
我不得不解决的第一个问
题。
我曾经见证过交稿截
止日的灵活多变对一些作
者造成的影响.比如,罗
伯特·卡罗(Robell Caro),
他是《权力掮客》(The
Power Broker)的作者,
也是原计划完成5本却只
完成了4本的林登·约翰逊
(Lyndon Johrison)传记的
作者。他的职业生涯是从
报纸开始的.通常几个小
时就能写好一篇特稿。他
写道:“当我开始写书时
.截止时间不再以天计、
以星期计,如果你运气好
,即便是记者。也可能有
一个月的交稿期,但写书
却是以年计。然而,截止
日仍然存在.它是出版商
要求的。当然,还有另一
种限制——金钱,当我为
写书做研究时.我需要钱
来维持生计。但事实上,
这两种因素在另一种力量
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他
解释说,那另一种力量就
是在开始动笔之前想要持
续研究和采访的欲望。至
今,他已经在林登·约翰
逊传记一书上花费了将近
5年的时间。
莱嫩和卡罗是我的负
面榜样。我的书要在
2020年3月1日交稿.我
会在那之前完成书稿。我
开始倒推我的写作时间。
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韦
斯特,我记得他给了我一
个忠告:“人们通常沉溺
于细节.而忽视了对宏观
结构的规划。应该先有大
的框架,再用细节去填充
。”我知道我需要在2019
年内完成所有采访工作,
并且我希望各个章节的内
容尽可能不重复。所以,
我制订了一个简单的时间
表:在春季采访两个企业
,在夏季采访三个,在秋
天采访三个(对特柳赖德
的采访是在秋天完成的,
但在此之前我已经写完了
那个章节,而那个章节正
是我能签下书约的原因所
在)。
我为每个章节都设定
了截止日。因此我能一路
检验我是否如期完成工作
。每完成与某个章节有关
的采访工作,我就会撰写
该章节.然后将它放在一
边。比如,在2019年5月
底,我已经写完了冯热里
什唐和富尔顿餐厅那个章
节的初稿。当这一章节的
摘要提前在《纽约时报》
刊登时,本书定稿中亲朋
好友试餐的细节也出现在
了该摘要里。而在富尔顿
餐厅试餐那天晚上,意大
利烩饭从餐单上被拿掉了
。《纽约时报》的文章基
本没有提到巴黎咖啡的情
况。
我最初的想法是写9个
章节:空客和公共剧院各
占一个章节。不过,到了
2019年夏天时,我更加
清晰了我的写作框架。空
客生产A220的新生产线
还没准备就绪,要到第二
年才能运作。尽管凯尔的
戏剧很精彩,但它只能作
为辅助材料,而不能作为
“主角”,因此就像德菜尼
放弃了巡游50个州的计划
。我也将9个章节削减到
了7个。
现在,来到了撰写书
稿的冲刺阶段。在完成采
访后,我做了一些不寻常
的事:我找了一份新工作
,在《纽约时报》做编辑
。我读了大量的社会科学
论文,我记得约瑟夫·希
思和乔尔一安德森曾经在
《拖延症和增强意志》中
写道:“让一个人高强度
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
承担高强度的任务。”我
还想到了维也纳作家卡尔
‘克劳斯(Karl Kraus),他
说:“一名记者的工作动
力是由截止时间驱使的,
如果他还有时间。他会写
得更糟。”每天早上,我
会比同事早两个小时到办
公室.而我会利用这段时
间撰写本书,事实上那也
是我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你可能会认为我本来就
有极强的自律能力,但我
应该强调的是,我是真的
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做到这
一点的。
到了2020年初,我给
自己设定了软性截止日。
我认为2月的第二个星期
我就能完成书稿。为了确
保如期完稿,我告诉我的
妻子乔治娅和我的经纪人
克里斯·帕里斯-兰姆
(Chris Parris-Lamb),我
会在那一星期交稿。在这
个问题上,我犯了个错误
。我对自己说:“我会尽
力把完整的书稿交给他们
,但要是我只把正文给他
们,再留点时间继续写导
论和结语,也是可以的。
”(毕竟,如果我真的把完
整的书稿交给了他们,我
怎么可能写下这段文字呢
?)当然,2月的第二个星
期,我如期交出了本书的
正文部分。
软性截止日还是让我
在3月1日交了稿。最终,
克里斯、乔治娅和莱嫩成
了我的审读者,让我对内
容做出了各种修改;在这
里删掉一些内容,在那里
增加一首新歌,把出彩的
内容改得更精彩。
从我签下书约那一刻
起,整个过程就是在开展
互惠互利的合作。只有我
提交了书稿,莱嫩才能开
始编辑:只有莱嫩给了
书评(媒体评论)
《死线效应》和其他
从较为复杂的心理学角度
谈拖延症的书籍不同,你
无须改变自己的心态,只
需要为工作任务设置截止
日即可。将截止日设置得
越早,就越能提高按时完
成工作的概率,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克服拖延症。这
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
原理简单易懂,读完你会
对时间管理、效率提升有
新的认知。
——关苏哲 新关点创
始人 伟事达总裁教练
《死线效应》中充溢
着聪明、有趣、充满戏剧
性的案例研究。最重要的
是,这里有真正的秘诀:
关于如何更有创意、更有
效地工作,以及如何在最
后期限滴答作响的时间里
把我们的工作做到最好。
——查尔斯·都希格
畅销书《习惯的力量》作

克里斯托弗·考克斯思
维非常清晰,学习能力很
强,而且擅长通过故事来
解释重大思想。书中的案
例种类繁多,创意十足,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每一
个都有很高的风险:复活
节百合花能按时发货吗?
新餐厅会如期开业吗?百
思买会为黑色星期五的拥
挤客流做好准备吗?《死
线效应》用一种颇具讽刺
性的方式,以一种反恐惧
的眼光看待那些我们害怕
却又离不开的最后期限。
——泰德·康诺弗 纽
约大学亚瑟·卡特新闻学
院教授兼主任
在人类与时间的战争
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
提供了一个强制休战。书
中讲述的7个案例,非常
具有可读性,生动地描述
了这些在截止日压力下的
组织如何通过“死线效应”
用不同寻常的洞察力解决
常见的难题。大家说,如
果你想完成某件事,就把
它交给办公室里最忙的人
,但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完
成它,就把它交给克里斯
托弗-考克斯。
——斯隆·克罗斯利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精彩页
2019年5月13日,星期一,纽约西村。让-乔治·冯热里什唐(Jean-Georges Vongerichten)坐进停在自己公寓外的一辆轿车,吩咐司机驶向机场。这个时候离开西村似乎有点儿不合时宜,因为他的一家新餐厅富尔顿即将在星期二开业,它位于曼哈顿下城区的滨河区域,河对面就是布鲁克林区。不过,冯热里什唐并非真要去搭乘飞机,他此行是去检查另一家名叫“巴黎咖啡”的餐厅。该餐厅位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内部新建的环球航空酒店里(TWA Hotel,2019年5月15日再改造开张),将在星期三开业。
对于像小辣椒(Chipotle)或快闪(In-N-Out)那样的连锁快餐店,接连两天新开两家餐厅是不足为奇的,但这类事情发生在像冯热里什唐这样的顶级厨师身上则闻所未闻。然而,这并非出于他的有意安排。这两家新餐厅已经筹备了好几年,它们的开业时间与所在区域再开发项目的整体进展密切相关,而这是冯热里什唐无法掌控的。一方面,河滨餐厅富尔顿的开业时间一推再推;另一方面,巴黎咖啡则按计划在推进。对此,他几乎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两家新餐厅的开业时间越来越接近,并为此焦虑不安。到了4月中旬,冯热里什唐仍然相信在两家新餐厅相继开业之间还能有几天缓冲期。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62岁的冯热里什唐看上去很焦躁,或者,即便说不清他此刻有着怎样的表情,但肯定不是平日里常见的和颜悦色。作家杰伊·麦金纳尼(Jay Mclnerhey)曾形容他“既像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又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丘比特”,长相几乎无可挑剔,哪怕如今人过中年。现在,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局促不安,一直看向窗外。
环球航空酒店的开发商在开业前一天,才把巴黎咖啡餐厅的厨房转交给冯热里什唐,这显然让他措手不及。而富尔顿餐厅的厨房在离开业还有6个星期时就已准备就绪,之后他的团队一直在接受培训。他希望两家餐厅的揭幕之夜进行得有条不紊,看上去就像它们已经开业运营了好几个月。就目前而言,似乎只有富尔顿能实现他的愿望。“这真是让我倍感压力。”冯热里什唐说道。
富尔顿和巴黎咖啡即将成为冯热里什唐在纽约开的第13家和第14家餐厅,届时他在全球各地开的餐厅总数将达到38家。到了7月,他还将在费城新建的四季酒店再开两家。3个月开4家餐厅已经够多了,但2019年的开业餐厅数仍不及2017年,那一年,他在纽约、洛杉矶、新加坡、圣保罗和伦敦开了7家店,只不过,开业节奏均在他的计划内。他告诉我:“我的梦想是每个月新开一家店,然后继续开下一家。”
评论家认为,新开单店越多,餐厅的整体品质就会下降。即使这样,对于他的餐饮帝国所建立起的巨大声誉,这些评论家仍然难以掩饰自己的惊叹。一位较早期的评论家在评价让一乔治餐饮集团新加入的一个厨师时曾问过,这位厨师是不是克隆出的冯热里什唐。但冯热里什唐本人却把这些成就归功于“模式化”,即他和他的团队设计并执行了一系列流程,以确保所有餐厅尽可能顺利地开业。
在汽车的后排座位上,让一乔治餐饮集团的执行副总裁丹尼尔·德尔·韦基奥(Daniel Del Vecehio)一边接电话,一边在笔记本电脑上不停地打字。他梳着大背头,眼睛有点儿肿胀。除了跟冯热里什唐几乎形影不离的韦基奥,还有两个人对于开业是必不可少的。格雷戈里.布雷宁(Gregory Brairin),带领先遣队为遍布全球的让-乔治餐饮集团旗下餐厅的厨师提供培训。路易丝·弗里德曼(Lois Freedman),公司董事长,是我见过唯一能对冯热里什唐施加影响的人。这些人都在公司工作了几十年。“我们是一支非常团结的队伍。”韦基奥说。当开创这番事业时,他们都只是厨师,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他们也逐渐成为公司的高管。如今,他们管理着12个国家的5000名员工。与之相对比,Facebook刚上市时,员工只有3200人。2018年,让一乔治集团的总营收达到了3.5亿美元。
在车上,冯热里什唐接到纽约餐厅的海鲜供应商打来的电话,对方向他逐一报告了海鲜品类,越到后面,他越不认识那些鱼类。随后,他和韦基奥讨论了在位于纽约中央公园的让一乔治餐厅准备推出的新菜单。他们决定不再让客人自己点菜,而是为客人配好6道或10道菜,每道菜都有荤菜版和素菜版。冯热里什唐把这种做法称为“大变革”,这是自1997年让-乔治餐厅开业以来他所采取的最大胆的举措。
菜单的改变不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还考虑到了用户体验。2018年,《米其林指南》的美食评鉴师将让一乔治餐厅的评级从三星下调到了两星,这是自米其林的美食评级开始覆盖纽约的餐厅以来,让-乔治餐厅第一次没能获得最高评级。“对我们而言,那真是悲伤的一天,”弗里德曼告诉我,“我为冯热里什唐感到伤心,因为他是那种总是待在自己餐厅的厨师,不管集团事务有多忙,他也总是在自己的餐厅处理工作。”
P21-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