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陇上学人文存(何士骥卷)(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何士骥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是甘肃省“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何士骥专攻中国文字学与考古学,对南北响堂山石窟及其附近的石刻作了详细的登记考证,并作了图录和论述。同时实地调查了长安鱼化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参与了陕西城固张骞墓的发掘整理工作。多次参加兰州的考古与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活动。著有《南北响堂寺及其附近石刻目录》《唐大明兴庆及太极宫图残石发掘报告》《石刻唐太极宫即府寺坊市残图、大明宫残图与兴庆宫之研究》《西北考古记略》。该书编选了何士骥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并对其学术成就做了全面评析。
作者简介
何士骥(1893—1984),字乐夫,浙江诸暨人,文献研究专家、考古学家。1925年考入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在考古研究所及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后任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及主任。
目录
编选前言
编校说明
唐大明兴庆及太极宫图残石发掘报告
石刻唐太极宫暨府寺坊市残图大明宫残图兴庆宫图之研究
史学研究会陕西考古会工作报告
张骞墓间古物探寻计划书
发掘张骞墓前石刻报告书
长安城外鱼化寨新石器时代之遗址
今后之考古学
西北考古记略
考古一得
陕南考古记
十里店新发现的屈肢葬与交肢葬
十里店新发现之墩军碑
兰州附近古物调查
临洮考古小记
兰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部曲考
释口口(特殊符号)
整理说文之计画书
《古本道德经校勘》序言
送给益三兄教正
编纂金文汇编说明书
汉碑校读(五种)
南北响堂寺及其附近石刻目录
近四十年来国人治学之新途径
莽镜考
西北学者刘焕唐先生之学说
中国文化起源于西北
金文汇编器铭索引自叙
研究文字学之途径与方法
高元白著《我国文字形体的源流》叙
西北高原是中华民族的老家
炳灵寺介绍
论大学国文教学
序言
陇者甘肃,历史悠久,
文化醇厚。陇上学人,或
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学者
,或外来而其学术成就多
产于甘肃者。学人是学术
活动的主体,就《陇上学
人文存》(以下简称《文
存》)的选编范围而言,
我们这里所说的学术主要
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文存》精选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来,甘肃人文社
会科学领域成就卓著的专
家学者的代表性著作,每
人辑为一卷,或标时代之
识,或为学问之精,或开
风气之先,或补学科之白
,均编者以为足以存当代
而传后世之作。《文存》
力求以此丛集荟萃的方式
,全面立体地展示新中国
为甘肃学术文化发展提供
的良好环境和陇上学人不
负新时代期望而为我国人
文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的新
贡献,也力求呈现陇上学
人所接续的先秦以来颇具
地域特色的学根文脉。
陇原乃中华文明发祥地
之一,人文学脉悠远隆盛
,纯朴百姓崇文达理,文
化氛围日渐浓厚,学术土
壤积久而沃,在科学文化
特别是人文学术领域的探
索可远溯至伏羲时代,大
地湾文化遗存、举世无双
的甘肃彩陶、陇东早期周
文化对农耕文明的贡献、
秦先祖扫六合以统一中国
,奠定了甘肃在中国文化
史上始源性和奠基性的重
要地位;汉唐盛世,甘肃
作为中西交通的要道,内
承中华主体文化熏陶,外
接经中亚而来的异域文明
,风云际会,相摩相荡,
得天独厚而人才辈出,学
术思想繁荣发达,为中华
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近
代以来,甘肃相对于逐渐
开放的东南沿海而言成为
偏远之地,反而少受战乱
影响,学术得以继续繁荣
。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大后
方,接纳了不少内地著名
学府和学者,使陇上学术
空前活跃。新中国成立之
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
专家学者更是为国家民族
的新生而欢欣鼓舞,全力
投入到祖国新的学术事业
之中,取得了一大批重要
的研究成果,涌现出众多
知名专家,在历史、文献
、文学、民族、考古、美
学、宗教等领域的研究均
居全国前列,影响广泛而
深远。新中国成立之后,
人文社会科学几次对当代
学术具有重大影响的争鸣
,不仅都有甘肃学者的声
音,而且在美学三大学派
(客观派、主观派、关系
派)、史学“五朵金花”(史
学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重点
研究的历史分期、土地制
度史、农民战争史等五个
方面的重点问题)等领域
,陇上学人成为十分引人
注目的代表性人物。改革
开放以来,甘肃学者更是
如鱼得水,继承并发扬了
关陇学人既注重学理求索
又崇尚经世致用的优良传
统,形成了甘肃学者新的
风范。宋代西北学者张载
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此乃中华
学人贯通古今、一脉相承
的文化使命,其本质正是
发源于陇原的《易》之生
生不已的刚健精神,《文
存》乃此一精神在现代陇
上得到了大力弘扬与传承
的最佳证明。
《文存》启动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
际,在选择入编对象时,
我们首先注重了两个代表
性:一是代表性的学者,
二是代表性的成果,欲以
此构成一部个案式的甘肃
当代学术史,亦以此传先
贤学术命脉,为后进立治
学标杆。此议为我甘肃省
社会科学院首倡,随之得
到政界主要领导、学界精
英与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与
政府大力支持,此宏愿因
此而得以付诸实施。
为保证选编的权威性,
编委会专门成立了由十几
位省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著名学者组成的专家指导
委员会,并通过召开专题
会议研讨、发放推荐表格
和学术机构、个人举荐等
多种方式确定入选者。为
使读者对作者的学术成就
、治学特色和重要贡献有
比较准确和全面的了解,
在出版社选配业务精良的
责任编辑的同时,编委会
为每一卷配备了一位学术
编辑,负责选编并撰写前
言。由于我院已经完成《
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
古代至1990年卷,1990至
2000年卷)的编辑出版工
作,为《文存》的选编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基本依
据,加之同行专家对这一
时期甘肃人文社会科学发
展的研究,使《文存》能
够比较充分地反映同期内
甘肃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
状况。
我们的愿望是坚持十年
,《文存》年出十卷,到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七十周年之际达至百卷
规模。若经努力此百卷终
能完整问世,则从1949至
2009年六十年间陇上学人
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
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献
身学术、追求真理的轨迹
和脉络或可大体清晰。如
此长卷宏图实为新中国六
十年间甘肃人文社会科学
全部成果的一个缩影,亦
为此期间甘肃人文社会科
学学术业绩的一次全面检
阅,堪作后辈学者学习先
贤的范本,是陇上学人献
给祖国母亲的一份厚礼。
此一理想若能实现,百卷
巨著蔚为大观,《文存》
和它所承载的学术精神必
可存于当代,传之后世,
陇上学人和学术亦可因此
而无愧于我们所处的伟大
时代,并有所报于生养我
们的淳厚故土。
因我们眼界和学术水平
的局限,选编过程中必定
会出现未曾意料的问题,
我们衷心期望读者能够及
时教正,以使《文存》的
后续选编工作日臻完善。
是为序。
2009年12月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3: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