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第2辑精选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挑选出数十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故事,它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攻坚克难、舍身忘我地成就一个又一个的惊人壮举。 作者简介 慈爱民,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社长。 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解放军报社总编室、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原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工作。担任过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总编辑、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五洲传播出版社总编辑、《党建》杂志社社长等职务。 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著有《社会广角》《大都市名人》《愤怒的上帝》《往事如烟忆沧桑》等专著。 目录 “铁人”王进喜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冀中平原老模范耿长锁 真正和人民心心相连的好干部 全国植棉模范吴吉昌 “棉花就是俺的命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张富贵 从贫苦农民到特等劳模 “劳武结合英雄”李顺达 太行山上的丰碑 共和国公民的楷模时传祥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 燕京第九景服务“一团火” 河北龙烟铁矿掘进五组组长马万水 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党的优秀女干部吕玉兰 玉兰花香在春天 杰出地质学家李四光 根植于大地的一面旗帜 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用生命守护核机密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总设计师钱三强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 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屠守锷 航天救国百折不挠 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姚桐斌 鞠躬尽瘁奉献祖国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为了东方巨响“失踪”28年 航天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孙家栋 凌云壮志冲九霄 著名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周光召 心怀爱国之情践行报国之志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为铸造共和国“核盾牌”奉献终生 科技界雷锋蒋筑英 重新选择人生,你还会这样生活 人民作家赵树理 让农民傲立文学殿堂 当代著名作家柳青 神禾原上柳色青 “词坛泰斗”乔羽 “一条大河”激荡着爱国深情 “人民音乐家”吕远 倾情讴歌充满阳光的生活 军旅文艺工作者阎肃 傲雪红梅唱赞歌 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傅庚辰 红星照我去战斗 开国少将甘祖昌 从农民到将军,从将军到农民 “中国的格罗夫斯”李觉 从冷兵器到高科技 特级英雄黄继光 战旗依然火样红 凤山之巅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一切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杨根思 勇士辉煌化金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廿岁捐躯雪不封总为助人私念息 满腔热血洒湘江的欧阳海 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 “钢铁战士”麦贤得 永做革命的螺丝钉 “一级战斗英雄”王海 从战斗英雄到空军司令 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 敢于“空中拼刺刀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永远的战士 “滚雷英雄”罗光燮 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 何济公制药厂工人向秀丽 在烈火中永生 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 又是月华如水的时候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 战胜暴风雪保护“命根子” 序言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丛书自出版以来,连获党的 十九大献礼图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重 点出版物等各项殊荣,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 益。 为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 中国声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等要 求,我们对每一辑收录的故事再次进行加工筛选,优中选 优编成精选版,以方便广大读者更深更透地品味不同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的感人故事。 本书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第二辑)的基础 上,挑选出40余位更具代表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共产党人的故事,它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一穷 二白的基础上攻坚克难、舍身忘我地成就一个又一个的惊 人壮举。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在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 革命和建设伟大历史的过程中,经受心灵洗礼,从而更好 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可能会存在一些疏漏或不当之 处,欢迎各界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20年4月 导语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杨根思》《勇士辉煌化金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廿岁捐躯雪不封总为助人私念息》《满腔热血洒湘江的欧阳海》《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钢铁战士”麦贤得》《永做革命的螺丝钉》《“一级战斗英雄”王海》……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在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伟大历史的过程中,经受心灵洗礼,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 精彩页 直到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王进喜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人们之所以牢牢记住他的名字,并不仅仅因为他像一颗火种,和众多的老一辈石油工人一道点亮了新中国的石油之光——开发建设了闻名世界的大庆油田,更重要的是他在那个悲壮的创业年代,用鲜血和生命树立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 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期间,看到街头的汽车背着个大包行驶,感到非常奇怪,询问之下才知道,那是因为缺少汽油,汽车只能背着煤气包做燃料。王进喜心情沉重地对同室的代表说:“我就不信石油都埋在外国的地底下。” 这一夜,他失眠了,在招待所的地毯上合衣而卧,辗转反侧,一股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他“恨不得一拳砸出口油井来”。 就在第二年的春天,中国发现了大庆油田。毛泽东亲自批准并调集了3万转业官兵,在大庆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在这个时候,王进喜率1205钻井队,从西北玉门千里迢迢地来到这个松嫩平原上的大油田。 下车后,王进喜一不想吃,二不想住,带队步行两小时来到井场。他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黑油油的土地,万分激动地说:“咱们国家就是一块宝地,甩开膀子干吧,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当时,汽车和拖拉机还没有运到工地,从玉门发来的钻井设备重达60吨,无法卸车、搬运和安装。他带领工人把钻机化整为零,人拉肩扛地把设备运到马家窑萨55井。王进喜的房东老大娘只看到他的行李,却三天三夜没看到他的人影,就对钻井队的工人称赞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铁人”王进喜的名字传遍了百里油田,叫响了全国。 初春的大庆,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参加会战的石油大军所遇到的困难,是史无前例的。王进喜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呼唤:“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那年,王进喜36岁。 要开钻了,但水管线没接通,罐车又少,供水不足无法开钻。“不能等!”王进喜带领工人到附近的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用脸盆、用水桶足足端回了100吨水,保证了萨55井4月14日正式开钻。他们只用了5昼夜零4小时,就打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生产井。 出油了,王进喜没有满足,他们要拿下大油田,要向世界钻井进尺的极限挑战,在过去的最高纪录上增加50%。历时10个月,参加会战的1202、1205两个钻井队双双达到年进尺10万米,远远地甩掉了世界上的功勋队、王牌队。这是一次民族力量的展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向世界表明:中国工人有志气! 第一口井停钻后,王进喜指挥放井架时,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了脚,当场昏迷了过去。醒来时发现几名工人正围着他抢救,井架还没放下来,王进喜立时火冒三丈:“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呢!”说完爬起来继续指挥放井架、搬家,后被领导强行送进医院。 没想到,他又从医院跑出来,拄着双拐回到2589井场指挥打井。就在第二口井钻到700米时,突然“轰隆”一声,钻机上几十公斤重的方瓦飞了出来:井喷的迹象出现了。 如不立即封住井口,埋藏在地层深处的水、原油和天然气,就会夹带着泥沙,顺着井口进发出来。不仅井毁人亡,甚至连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到地层里去。压井需要用重晶石粉调泥浆,但现场没有。情急之下,王进喜决定采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比重压住井喷。可是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扔掉双拐,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起来。经过全队工人齐心合力的拼搏,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而王进喜的身体被碱性极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 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运出了第一批原油.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人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1969年,王进喜当选为党的九大代表,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在周总理的陪同下亲切接见了他,共和国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建设创业者的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王进喜在长达30年的创业生涯中,吃大苦、耐大劳,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1970年4月,在他去玉门参加全国石油工人现场会的归途中,胃病发作,经医院确诊为晚期癌症。周总理指示,让他立即住进北京301医院。从此,王进喜再没能回大庆。 王进喜身在医院,心在大庆。昏迷中,他经常自言自语,讲的都是大庆的事。11月初,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已经不能起床,还恳求守候在身边的人:“让我回大庆看看吧……”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断断续续地留下了遗言: “要搞好团结……一定要把大庆的工作搞好……石油……石油……” 接着,从枕头下边摸出一个小纸包和一个小本子,颤抖着交给身边的领导同志。 人们打开纸包一看,里面是党组织长期以来为他母亲、爱人、孩子生病补助给他的钱。小本子上记着哪年哪月补助多少。这些钱一分也没有动。 在他住院期间,组织上知道他家生活十分困难,还曾送来300元补助金,此时,他已不能讲话了,就颤抖着写下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