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柒拾回眸(大工红色基因代代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初心、怀念、发展、成长、奉献。书中作者有大连理工大学原校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和教职工,他们是学校建设的和发展的参与者。文章不仅抒发了离退休老同志对学校的情怀,还记录了他们为学校做出的贡献,也为学校的校史扩展了搜索范围,提供了鲜活的事例。 目录 第一篇 初心 追溯大连理工大学红色基因的源头 来到大工就是走进革命 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校园里 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校的好传统 屈老留下的宝贵财富 屈伯川:杰出的高等教育家 屈院长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和创新 弘扬老院长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 怀念老雷 怀念我的良师、益友、好丈夫雷天岳 怀念老领导范大因同志 老领导的传、帮、带 共产党员的典范李谷影同志 记我俩共同回忆的一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 大工红色基因之表征 第二篇 怀念 我最敬仰的好党员、好领导 深切怀念屈伯川院长 清廉正直光明磊落 刻苦钻研不耻下问 难忘李荒同志的五个“好”字 回忆和李荒在一起的日子 怀念老红军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模范践行者 晚年钱令希力挺创新教育二三事 不忘初心自觉学习 忆胡国栋教授二三事 回忆优秀共产党员唐立民同志’ 纪念赵为铎先生 用毕生“浓墨重彩绘大工” 关于校歌的一些回忆 第三篇 发展 抓住机遇开拓探索 钟万勰院士的创新与追求 为祖国的“大化肥”做贡献 机械系机床教研室的往事 机械系学生工作的发展回顾 凌水河畔魅力国粹 全国高校优秀教材《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诞生记: 微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培训中心工作回忆录 一段难忘的记忆 与时俱进的大工工程画教研室: 五十年代的大工学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大工优良校风的故事 不忘初心在逆境中继续前进 忆大工的人和事 重建大工内燃机专业初期的点滴回忆 回眸创办大工盘锦校区 第四篇 成长 凌水情思感恩母校 立德铸魂的老师们激励我前行 思想入党是一辈子的事 追忆峥嵘岁月铭记担当奉献 精神的殿堂心中的家园 皓首穷经术有所长 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 记钱令希院士几件难忘的事 大连理工党创办红色基因贯始终 我与大工的缘分 金色年华 做一名称职的主讲教师 忆水工试验班 追忆77感恩母校 第五篇 奉献 用信仰之光引领学生前行 把夕阳留给了“朝阳事业” 教书育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在组织实施“青马”中我的快乐和苦恼 遵循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 关工委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 我从事文化素质教育十七年 我仍然走在路上 传承中华美德奉献老年事业 发光在平凡的岗位上 赞离退休工作处 谈做关工委指导教师的初浅体会 铭刻在心坎上的痕迹 不忘初心坚持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自有后来人 序言 大连理工大学,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为新中国而 建立,跟随新中国砥砺前行70年,一起成长壮大,阔步迈 进了伟大的新时代! 庆祝学校70华诞,离退休老同志别有情感,异样兴奋 。 他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 成长,也在这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们是建设者,是见 证者,更是传承者。他们以编写回忆文集的方式,纪念建 校70周年,感恩学校,抒发情怀,以史励今,不仅传承着 大工精神和红色基因,也是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响应 学校党委关于开展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 ,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辅助工作。同时,庆祝学 校70华诞,也是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走过70年 而奔向更伟大的新征程。 回眸学校70年的风雨历程,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岁月, 还是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改革开放前30年,还是改革 开放后40年,始终涌动着一条红色的血脉。那就是,党的 初心和使命在创建学校的实践中孕育出的大工红色基因, 经过代代相传,今日可概括为:担当兴国强校使命的历史 自觉,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自觉,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 文化自觉,爱党兴党为国为民的党性自觉。 大工红色基因及其传承体现在建校初期老领导坚定信 仰的政治自觉和深人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上,体现 在一代代大工人接续奋斗的脚步中和辛勤的汗水中……既 继承和发扬了体现党的初心的延安精神,也践行和弘扬了 勇于进取、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离退休老同志的回忆, 就是不同时期鲜活的事例。有对红色基因的追源,对老领 导的追思;有艰苦年代的奋斗,创新发展的历程;有难忘 的学习和工作情景,良师益友的情感;有感恩党和学校的 培养,对学校的祝福;更有一批离退休老同志继续为学校 发展做贡献的事迹;等等。本书收录的77篇文章按其主要 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初心、怀念、发展、成长、奉献。当 然,有的文章表达了多层意思,分类不一定精准,只是为 了便于读者阅读理解。为了突出主题,本书还选录了几篇 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章,其余都为新作。本书的作者有原校 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和教师、职工;还有调离 学校的领导和校友,既有在职的新一代,也有逝去的大工 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大工红 色基因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散落的记忆可汇成淘金的资源。这些回忆不仅抒发了 离退休老同志对学校的情怀、记录了他们为学校做出的贡 献,而且也为学校的校史扩大了搜索的范围,提供了鲜活 的事例。可谓拾零补遗,能汇编成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情,也为学校政治文化建设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不管走得多远,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出发时的 目标和方向。愿大工红色基因,代代永传!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学校党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始终 在离退休党委、离退休工作处的具体领导和细心指导下进 行,把她作为《甲子书怀》的姊妹篇,是落实学校党委关 于开展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和平台 。各离退休党支部、关工委、老教协、离退休自管会都积 极参与组稿和宣传工作,很多离退休老同志对此书的出版 寄予热盼,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出版社、档案 馆、宣传部等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 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是个人的经历和回忆,对一些事件、问题的了解 和判断,难免出现片面和认识不尽统一、表述不够准确等 问题;由于编写的水平和能力所限,也难免出现错误和不 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和谅解。 祝愿母校生日快乐,继续与伟大祖国一道奋力前行, 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柒拾回眸》编委会 20l9年4月 导语 《屈伯川:杰出的高等教育家》《屈院长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和创新》《弘扬老院长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怀念老雷》《怀念我的良师、益友、好丈夫雷天岳》《怀念老领导范大因同志》《老领导的传、帮、带》……本书文章不仅抒发了离退休老同志对学校的情怀,还记录了他们为学校做出的贡献,也为学校的校史扩展了搜索范围,提供了鲜活的事例。 精彩页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理工科大学,在创校之初就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崇高理想、科学精神和价值理念上具有深度融合与共鸣,孕育了特色鲜明的红色基因。在这里追溯我校红色基因的源头,对于厘清我校历史的红色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名师大家们在教学科研中的严谨治学和睿智灼见,以及师生们共同开创的大学精神和优良学风,不断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既令人敬仰,又极具传承的价值。 深入原中央档案馆查找有关建校的原始批文 1984年春,我校建立由学校直接领导的高等教育研究室(以下简称高教室),它既是学术研究机构,又是一种具有学校办学智库性质的咨询机构,任命我来主持高教室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一天,我接待了来自西安电讯工程学院的外调人员,他们说是前来“认祖归宗”的,原来在1951年底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我校电讯工程系师生在系主任毕德显的带领下,携带有关仪器设备调往张家口,充实解放军通讯学院,后来又迁至西安、重庆、南京等地,因此西安电讯工程学院的前身就是我校的电讯工程系。对于这段历史我曾有所耳闻,但却不知其详情,在这件事的触动下,我撰写并递交了关于编纂我校校史的建议报告,当时学校领导要求高教室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我校的前身大连大学经中共中央批准创办的具体情况,当时谁也不清楚,于是时任高教室副主任的徐祥运前去原中央档案馆查询,终于在浩瀚的电文卷宗中查找到了极为珍贵的有关我校建校的历史档案,包括1948年9月1日和9月8日东北局两次向中央转报的旅大地委关于大连筹办一所正规大学的意见和具体方案,由周恩来代表中央亲笔签字批准这一建议,9月14日党中央电告东北局正式批准创建大连大学,电文中说:“转来旅大地委两电均悉。同意创立大连大学,办医工两院及筹委会名单等各项建议,望努力进行。校长人选正物色中,教授当尽力延聘。该校教育方针计划须报告中央批准。”徐祥运回校后向学校领导做了详细汇报,名誉院长屈伯川十分兴奋地撰写了《对建国前夕我党创办大连大学的回忆》一文,学校决定成立校史编写组,由校报编辑室主任孙懋德担任主编,开始了我校校史编纂工作。 老校友的一席话追溯了我校红色基因的源头 1986年秋,在广大校友的强烈要求下,由我执笔向学校递交了关于建立校友联谊会的建议报告,学校领导同样要求高教室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时任高教室副主任的勇俊本自告奋勇地前去北京找他的老同志、老学长、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尉健行,他俩在上海解放前后曾在光华大学附中学习,1949年和l 950年又先后考入我校,两个人见面后,尉健行向母校的学弟倾诉了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在母校学习的几年终身得益,永远难忘,深情地回忆了在建校之初,老干部带来的解放区的革命精神,从海外归来的爱国教授带来的鲜活的科学精神,二者高度融合,奠定和开启了我校立德树人、严谨治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师生共同努力践行和培育了实事求是的新学风,它具体体现为探求真理,奋勉学习,认真研究,潜心创造。老校友的一席话一语中的,既追溯了我校红色基因的源头,更精辟地阐明了我校红色基因的真谛。这就是我们党在创建大连大学时期所播下的红色种子。在尉健行的帮助下,在北京找到了当年大连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时任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的范景波和我校调至《光明日报》任副总编辑的鲁谆等老校友,发起并筹备成立我校校友联谊会北京分会。1986年11月30日借用北京化工学院科学会堂举行成立大会,有前后34届600多名毕业生代表赴会,既有双鬓染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厂矿、院所工作的老校友,也有毕业不久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大家欢聚一堂,气氛热烈,推举北京分会理事长,大连大学第一任校长、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李一氓高兴地担任了北京分会的首席顾问。原大连大学秘书长、时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的段子俊感慨万分地说: “想当年学校学生不到1000人,现在学校已经发展到了有万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全国重点大学,今天见到在座的历届毕业生,有部长、副部长,有研究员、教授,有厂长、校长和工程师,真是人才荟萃,‘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非常高兴。”此后,各地纷纷成立了校友联谊会的分会。 选任校长配备干部确定办学方针 让我们沿着我校第一届毕业生尉健行老校友指明的线索,来追溯我校红色基因的源头。通过回顾初创大连大学的艰辛历程,来领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领导师生开创的优良办学传统和新的学风。 旅大地委提出的筹办大连大学的具体方案是在合并关东工专、关东电专、关东医专和俄语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大连大学工学院、医学院和俄语专修科,并接受原属中长铁路的日伪“南满铁路株式会社中央试验所”和卫生研究所作为大连大学的科学研究机构,这就为大连大学办学提供了初步的物质条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