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批评的核心基于一个问题:“你怎么看?” 每当我们对一件作品做出评价,我们都扮演着批评家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诠释,并更新着关于文化的感受。在诸多人类智力活动中,批评定位了我们通往理解之路的起点。 本书重点关注故事、戏剧和诗歌,追溯批评史上的核心概念与争论,由柏拉图至德里达,从浪漫主义到“作者之死”。在这一过程中,批评是什么已不言自明,而批评中的各种可能和选择,将悉数呈现。 作者简介 凯瑟琳·贝西尔(Catherine Belsey),英国卡地夫大学批评和文化理论中心(Centre for Critical and Cultural Theory)创立者之一,后任职于斯旺西大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理论界女王”“英国后结构主义批评杰出代表”。主要著作包括《批评实践》(Critical Practice)、《后批评主义》(Poststructuralism)、《批判的未来》(A Future for Criticism)等。 目录 一 批评的实践 二 批评的回眸 三 学科的形成 四 理论的作用 五 批评的现状 延伸阅读 索引 导语 本书主要关注有关故事、戏剧和诗歌的批判,细数有关批判主义的中心思想以及有关批判的种种争辩与解读,从柏拉图到德里达,从浪漫主义到作者的死亡。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批判思想将不言自明,批判思想所提供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将展现在普通读者、书评人、学生及教师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