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重写晚明史》是樊树志先生引用推介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以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历史观书写解读晚明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研究历史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樊树志先生说。《重写晚明史》的立意宗旨就是以史为鉴,通过回顾历史的得失,总经经验,为当下和明天提供借鉴。崇祯皇帝励精图治,确实并非亡国之君,却因错判一再重用亡国之臣而令国家气运一泻千里,终使有明走向末路。《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带给今人什么样的启发?见仁见智。 作者简介 樊树志,1937年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代表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年)、《万历传》(1994年)、《崇祯传》(1997年)、《国史概要》(1998年)、《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年)、《国史十六讲》(2006年)、《明朝大人物》(2011年)、《明史讲稿》(2012年)、《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年)。 目录 第一章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一 无解的难题:如何兼顾“安内”与“攘外” 1.“剿兵难撤,敌国生心” 2.与清的议和尝试 3.“以中枢之龃龉,厄而置于死地”——卢象舁殉国 4.洪承畴、孙传庭奉旨转向“攘外” 二 “盐梅今暂作干城” 1.张献忠与李自成的谷城之会 2.张献忠重新起兵 3.杨嗣昌奉旨督师 4.左良玉玛瑙山大捷 三 “功虽未成,尽瘁堪悯” 1.“平贼大将军”的纠葛 2.“有斩督师献者,赉白金三钱” 3.李自成驰骋河南 4.杨嗣昌:“呕血伤心,束身俟死” 四 “灭寇雪耻”成泡影 1.朝廷上下的反省 2.辽东:速战速决铸大错 3.松山、锦州兵败如山倒 五 “款建虏以剿寇” 1.“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 2.秘密媾和 3.“堂堂天朝何至讲款” 第二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明朝的覆亡 一 无力回天的君臣 1.从张至发到薛国观——没有温体仁的温体仁路线 2.“还是他做”:周延儒复出 3.稍纵即逝的新政 4.匿名揭帖“二十四气” 5.姜墚、熊开元之狱 6.“延儒功多过寡,令免议” 7.“勒令周延儒自裁” 二 “兵火纵横,中原涂炭” 1.“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 2.“闯曹雄视河洛” 3.“决河灌城,士民溺死数十万” 4.“开了城门迎闯王” 5.“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三 挽救命运的失败尝试:出征、南迁、勤王 1.“嗟尔明朝,大数已终” 2.形式主义的“代帝出征” 3.举棋不定的“南迁之议v 4.鞭长莫及的“勤王之师” 四 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1.倪元璐的“三做”,朱由检的“罪己” 2.土崩瓦解,京师孤注 3.“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4.青史凭谁定是非 5.从容赴死的忠臣们 第三章 改朝换代,谁主沉浮 一 从大明到大顺到大清的政权更迭 1.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闯王进京面面观 2.朱由检的殡殓与李自成的劝进 3.“冲冠一怒为红颜” 4.打着“报尔君父之仇”的幌子——清军进取中原 二 南京弘光小朝廷 1.南京政府的动向 2.“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共享太平”——南明与清朝和谈 3.“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下”——南京弘光政权一瞥 4.崇祯皇太子之谜 三 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 1.左良玉发兵东下“清君侧 2.扬州十日:焚尸八十万 3.南京陷落:弘光小朝廷分崩离析 4.“头可断,发不可剃”:江阴守城八十日 5.不屈的遗民们 《重写晚明史》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