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现代传记文库”之五。 传记的主体是复杂多变之世人,其生存不免受伦理、政治、审美、风化等社会文化熏染,且在如戏之人生中各各扮演不同角色,因而以“非虚构”为本的传记写作与研究必然要深入生成传主的内外结构之中,跨越时空及学科架构,从历史演进、中外比照等维度加以透视,把握形塑传主的不同力量。本书以数部中外传记经典为例,广涉奥维德、普鲁塔克、莎士比亚、福楼拜、卡夫卡、阿兰·布鲁姆、君特·格拉斯、沈从文等,贯通文哲史,游弋于虚实,试图以实证为根基,深耕文本细部,于精微处体味传记技艺,从而展演生命“角力场”上的竞逐人生。 作者简介 梁庆标,男,山东郓城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苏州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兼职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代传记研究》编委。主要从事传记理论与批评研究、西方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外文学》、《现代传记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著有《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等。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自传理论与批评研究”(11CWW01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中国现代人物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11&ZD138)之“港澳子课题”。 目录 导论 “传记时代的来临”与“传记转向” 第一节 “传记时代的来临”及其当代启示 第二节 作为“非虚构创意写作”的传记 第一章 传记文学与生命政治 第一节 被唤醒的幽魂:贞女鲁克丽丝西方“变形记” 第二节 从“特洛伊画”到“罗马共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中的 艺术与政治 第三节 诗人秦纳之死:莎士比亚如何为诗辩护 结语秦纳身后 第二章 捕获作家:游弋在传记之海 第一节 福楼拜的“面相”:传记与书信的比较考察 第二节 喜剧式分裂:卡夫卡的自我形塑 第三节 君特·格拉斯的自传忏悔:从《剥洋葱》返观《铁皮鼓》 第三章 传记修辞:哲学-政治-诗学 第一节 狂欢与对话:巴赫金的传记遗产 第二节 反讽:自传的晚期叙述风格 第三节 诗哲对话:索尔·贝娄笔下的阿兰·布鲁姆 第四章 “拯救”私人记忆 第一节 日记中的人性阴影 第二节 “借钱信”中的“艺”与“利” 第三节 “有情”:沈从文的书信美学 第五章 自绘与自照:视觉记忆艺术 第一节 “谁识当年真面貌”:“自传式”自画像研究述略 第二节 “我看,我在”:反思镜子文化 附录一 “传记诗学”的当代建构:《现代传记学》略述 附录二 “指控”传记 附录三 今日之传记:“传记转向”时代的个体力量 附录四 我们正何由转向?——“传记与生命写作”研究及其意识形态 导语 本书资料翔实,旁征博引,集作者十多年传记研究之所得,深入挖掘传记题材,爬梳(西方)传记写作的历史、嬗变和理论发展,揭示传记作家与传主(或者与自己)之间何以形成富有张力的“角力场”,指明“生命写作”的哲学价值和社会史意义;例证既涵盖从普鲁塔克到鲍斯威尔的“他传”,也包括从卡夫卡到君特·格拉斯的“自传”式书写,甚至还旁及“自画像”的自传内涵。全书论述明晰得当,信息量密集,读之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