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秦汉史(精)/历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钱穆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秉其一贯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史学要旨,秦汉两代学术、政治及社会经济三者会通而观,明通变,知是非,指呈中国历史上这一巨变而辉煌时期的精要所在。诚如作者所言:“学者就吾所讲,退而循诵马班两史,庶有窥乎秦汉两代史迹之大概。即有精治马班原史,涉猎吾书,亦足供讨论钻研之一助。”
作者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目录

第一章 秦人一统之局
第一节 春秋以下政治社会学术之剧变
第二节 文化之西渐
第三节 秦始皇帝之政治措施
第四节 秦代之文化政策
第五节 秦政府之覆亡
第二章 汉初之治
第一节 汉高孝惠之与民休息
第二节 文景时代国内外之情势
第三节 文景两朝之政治
第三章 西汉之全盛
第一节 学术之复兴
第二节 武帝之政治
第三节 武帝之武功
第四章 西汉之中衰
第一节 武帝一朝之财政
第五章 昭宣以后之儒术
第一节 汉之中兴
第二节 儒术与吏治
第三节 博士之增立
第四节 昭宣以下之学风
第六章 西汉一代之政制
第一节 西汉之封建
第二节 西汉之郡县
第三节 西汉之中央官制
第四节 西汉之地方官制
第五节 西汉之封爵
第七章 王莽之新政
第一节 王莽之篡汉
第二节 王莽始建国后之政治
序言
民国二十年秋,余膺国
立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座,开
始撰写讲义两种。一为《近
三百年学术史》,一为《秦
汉史》。越一年,《秦汉史
》写至王莽,《近三百年学
术史》写至李穆堂,皆未完
编。自后乃专力撰写《学术
史》。二十二年秋,又开始
讲通史,计划为通史编讲义
。而《秦汉史》一稿,遂竞
搁置,未获续成。二十六年
,奔亡湘滇,《秦汉史》讲
义旧稿亦未携带,盖视同敝
帚,不屑以自珍矣。
一九四九年,再度来香
港。越年冬,去台北,北大
旧同学张君基瑞来谒。谈次
,袖出《秦汉史》油印讲义
一册,曰:此书于流离中常
置行箧,迄今且二十年,吾
师殆已忘弃。愿为题数字,
聊作纪念。因率题数行归之

一九五一年冬,重去台
北。越年春,清华旧同学陶
君元珍来谒。谈次,复及此
稿,曰:昔在清华研究院,
听吾师讲《秦汉史》,油印
讲义,尚留行箧中。此稿已
越二十年,吾师曷不刊而布
之,以惠学者?余曰:此稿
未终编。即西汉一代,亦尚
多重要节目,须续写东汉时
再牵连补及。且此稿历二十
年,始终未再加整理,当时
编写匆促,殆不足复存。陶
君曰:不然。师此稿,实多
创见。《国史大纲》论述秦
汉,有语焉不详,不如此稿
之畅竭者,复多绝未提及者
。此二十年来,虽不断有关
于秦汉史之著述问世,然师
此稿所创见,实多并世学人
所未及。且师此稿,其行文
体裁,亦属别创,堪为后来
写新史者作参考。著述行世
,各有影响,何必一一求如
精金美玉,绝无瑕疵,乃可
刊布乎?越日,陶君持油印
讲义来,曰:以此相赠。师
返港,可即付梓人也。乃余
膺奇祸,幸得不死。秋返港
,即创始属草《宋明理学概
述》。此稿插书架,未暇理
会。友人某君见之,曰:暂
借一读,不日可归。事隔有
年,浑忘借者何人。遍询相
知,皆日未借。则此稿虽在
人世,固已杳如黄鹤,一去
不复返矣。
一九五六年夏,重去台
北,偶与北大IH同学数人谈
此事。或曰:张君基瑞有此
稿,当嘱其送来。越日,张
君果携来。赫然见旧题,乃
顿忆前事。余笑曰:余于此
稿,初不自珍惜。自陶君一
本失去,乃若人面桃花,倍
滋眷念。今重获此本,真是
自由天壤间惟一孤本矣。此
亦二十五年前一番心血所注
也。子当以相赠,吾归,必
亟刊行之。张君曰:此固某
等之所望也。然此本流窜相
随,越二十年,师付印后,
盼仍保此原本见归。余诺之
。然为张君此一语,弥感于
陶君有歉然。抑陶君所赠本
,乃由清华油印,尚在此本
之后,或于此本文字有异同
,今亦漫不记省,无可再校
核矣。 秋返港,乃始开卷
细读,恍如晤对二十余年前
故人,纵谈秦汉间事。虽不
能一一尽如我意,要之此君
所言,如出我肺腑间,真所
谓相视莫逆,心悦而解,其
为快何如耶!因遂校其讹文
,稍稍补申其语气未足,而
一仍其内容旧贯,以付梓人
焉。
排字既竞,因备述付印
经过。而复有一事,必郑重
告读吾书者。盖此书仅是一
讲义,备便讲述。学者就吾
所讲,退而循诵马、班两史
,庶有窥乎秦汉两代史迹之
大概。即有精治马、班原史
,涉猎吾书,亦足供讨论钻
研之一助。若读者懒窥旧史
,谓治吾书即是读秦汉史,
此则吾罪滋甚,决非余刊行
此稿之用意也。
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四
日钱穆自识于香港九龙钻石
山寓庐
导语
1.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经典讲义。
2.吕思勉《秦汉史》可以算是入门读物,为其眼光较近,分析较主观,于秦汉之史实虽有涉及,于秦汉之制度建构的内在思想所论多阙。钱穆《秦汉史》可以作为进阶读物,为其考证精当,议论周翔,上下贯通,多有发明。
3.内容重点突出而详实,言人所不能言。学术方面,有秦汉博士制度承变、家言与官学之兴替、秦焚书与汉推崇五经之地位、王莽新朝代汉的文化思想依据;政治方面,封建与郡县制度的曲折递变、朝廷对匈奴的民族政策、汉武帝重农轻商的经济政策。而学术、政治两方面始终都是从经济民生与下层社会实际状况着眼,尤有巨眼卓识,是其精义所在。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书仅是一讲义,备便
讲述。学者就吾所讲,退而
循诵马、班两史,庶有窥乎
秦汉两代史迹之大概。即有
精治马、班原史,涉猎吾书
,亦足供讨论钻研之一助。
——钱穆
钱先生在北大,课讲得
很精彩,学生们都很欢迎他
。讲秦汉史以钱宾四先生为
最好,研究秦汉史莫不以钱
先生为宗师。
——牟宗三
精彩页
第一节春秋以下政治社会学术之剧变
中国自春秋以来,迄于战国,举凡政治、社会、学术思想诸端,均走上一急剧变动之状态。虽其变动之起,或先或后,孰主孰从,有难一言判者;要其相激相荡,以同趋于急剧之变动则一。今试扼要言之。
春秋时代中国诸夏活动之疆土,西限于秦,仅属陕西之东南部。南止于楚,仅属湖北之西北部。北极于晋、卫诸国,晋惟山西之南部,卫仅河南之北部。东达齐、鲁,治化不及于海滨。所谓“中国”者,如此而止。然诸侯错处,见经传者略凡百三十九。其间又杂以戎、狄、蛮、夷。盖当时所谓一国,其意义仅属于一城,与后世所谓“国”者大异。“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国之元首,即一族之宗子。其下则为宗子之同姓近戚,或分封采邑,或同治国政。是一国即一宗、一族之异称。其国际间之往来,则朝聘、盟会、宴享、庆吊,亦无异于数大宗族间之家庭酬酢。此以言其政治。若论庶民,则惟务稼穑。贵族筑城郭居中央为领主。其四鄙则划井为耕地,农人居之。又间以林地或牧场,薮泽或池塘,以及于郊封而止。所谓“封疆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凡土地之所有权,则全属王侯。山林薮泽,渔猎樵采之利,直属封君地主,农民并不得与。而农民之耕于地者,则纳税与服役,而为之臣属焉。以言学术,则“政教不分,官师合一”。大率一国之历史、宗教、政治,三者每混而不别。其典籍掌之史祝,藏之宗庙,即其一宗一姓之父兄子弟亦未必尽晓,无论下民也。
此等状态,春秋二百四十余年,固已日驰月骤,变动而不可止。及于战国,而其为变益烈。循至造成一绝异之阶段。其先诸侯兼并,次则大夫篡夺。一姓、一宗封建世袭之诸侯渐次沦亡,而军政国家之规模于以形成。在内则务开辟,在外则事吞并。遍设郡县以直辖于中央。食俸任职之官吏,代分邑受土之贵族而兴。各国争务于尽地力,划阡陌,废封疆畔岸,而肆农力于畎亩。于是耕者一夫不定于百亩,而民田亦得自由买卖。井田之制废,而土地之所有权乃自封君转入于庶民。同时山泽解禁,自由工商业勃起。大都市如临淄、邯郸,数百里相望。国家又兴募军,养武士。筑城开渠,建宫室,制兵械。诸大工役竞起,不得不广备奴役。而游士朋兴,君卿贵族争养食客。而社会之剧变,遂与春秋以来大殊其貌相。
然此一时代潮流中剧变之尤堪注目者,则厥为社会学术之勃兴。王官之学散而为诸子,其后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之书籍,凡七十九家,一千二百四十三篇,而词赋、兵法之类不与焉。可想其著述之富。而一大师之所号召,其朋徒之盛,风声之广,盖尤后世之所少见也。然燕惟庞媛二篇列纵横家,秦则自吕不韦后乃有著述。然不韦固亦东方人也。则其时各国学术,高下盛衰亦远异。大抵先起者为儒、墨,孔丘、墨翟皆鲁人,其学风所被,亦以齐鲁东方为盛。继起乃有法家、兵家、纵横家,如李克、吴起、商鞅、尸佼、申不害、公孙衍、张仪之徒,则三晋之士为多。论其学风,不徒先后有殊,亦复东西有别。东方齐鲁学人,大率尚文化,重历史。其学风对象,以整个社会为主。重一般之人生,不以狭义的国家富强为出发点。故其议论思想,往往求为整个社会谋彻底之改进。此为儒、墨两家所同。其后道家继起,其论学态度亦复同也。至三晋之士,则其目光意气,往往仅限于一国,仅以谋其国家之富强为基准。其用意所在,仅就现状粗加以革新,并不能注意及于整个之社会、全部之人生。其思想大体,仅为因利就便,趋于目前之功利而止。故其议论,往往尚权力而薄文化,重现实而轻历史。则法家、兵家、纵横家皆然。此则其大较也。至于秦,僻处西垂,其文化程度较东方为远逊。其所赖以兴国措政,以追逐于时代潮流急转之下者,则尽东土之士也。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5: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