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性格是管教出来的
分类
作者 (日)榎本博明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孩童时期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大脑发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就对于儿童早期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未来人生。”而且研究结果发现,比起提高与智力有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忍耐力、情绪控制力、同理心等非认知能力。本书通过真实案例,强调家长应更加重视孩童时期的性格培养,帮助孩子提升非认知能力。
作者简介
榎本博明,1955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其后就职于株式会社东芝。之后在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名城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等。现为MP人类科学研究所代表,心理学博士。主要著作有《“我”的心理学探秘》(有斐阁),《“自我”心理学》(科学社),《自我表露的心理学研究》(北大路书房),《如何培养“真正的自我”》(讲谈社现代新书),《鉴别性格的方法》、《交流的技巧》(创元社),《让干劲不知不觉涌出的唯一方法》(日本实业出版社),《事半功倍的人际心理战术》、《“视线”的构造》(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记忆会撒谎》(祥传社新书),《痛苦记忆消失的那一天》(主妇之友新书),《记忆整理术》(PHP新书)等。MP人类科学研究所主页:mphunlan@ae.auone—net.jp。
目录
第1章 诸多问题多源自孩童时期
1.受不了批评指贵的年轻人
2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差的学生
3.过度害怕失败的年轻人
4.过度保护孩子的大人们
5.追求“性价比”,无法好好守在孩子身边的父母
6.心理韧性越来越差的年轻人
7.年轻人出现的诸多问题多自其孩童时期
8.忍耐力差的孩子们
9小学生暴力事件超过高中生
10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
11.不再教孩子学会忍耐的教育
12.反思夸奖式教育
第2章 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认知
1.媒体上大力宣传的早期教育
2.早期教育真的有效果吗?
3.比尽早让孩子开始学习还要重要的事
4.“至少先学会英语口语”思想的危险性
5.英语好的孩子头脑聪明吗?
6.和父亲玩耍的收获
7.在玩耍中掌握社交方法
8.在玩耍中培养孩子的非认知能力
9.在人工智能时代,想象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10.世界上千奇万妙之事尽在日常生活及大自然中
11.习能力强的孩子的父母有共同点
第3章 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认知
1.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的幼儿教育的效果
2.幼儿教育在孩子长大后表现出哪些效果
3.为什么IQ相同,学业成绩却不同
4.IQ再高,EQ不高,步入社会也很难成功
5.学习、工作的动力也由EQ决定
6.不是不让孩子经历逆境,而是让孩子不向逆境妥协
7.韧性--不屈服于逆境的决心
8.不受情绪影响做出认知反应
9.社会性技能可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10.不会控制怒火会吃亏
11.消极情绪的有益之处
12.缺乏自信与改善自我的关系
13.无法忽视的不安心理的作用
14.过度积极是非常危险的
第4章 构建孩童时期好性格的基础
1.父母静下心来与孩子相处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3.在相处中培育孩子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心理
4.在相处中培育孩子百折不挠的心理
5.运用正确的夸奖方式
6.在相处中培育孩子的同理心
7.同理心可以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力
8.让孩子尽情与朋友玩耍的重要性
9.在孩童时期提升韧性是极为重要的任务
10.培养自尊心
11.给孩子增加适当的负担,培养其自我效能感
12.最重要的是家长应提高自己的非认知能力
13.注意时常自省
第5章 构建孩童时期好性格的基础
1.从阅读看习惯养成的威力
2.近代著名哲学家也提到了习惯养成
3.在日本不能培育孩子韧性的现状
4.“承认自己现状”的错误认知
5.与其“不伤害孩子”,不如“锻炼孩子使其不轻易受伤害”
6.不伤害孩子的育儿方式的错误认识
7.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以促进孩子习惯的养成
8.不批评孩子是绝对不行的
9.父母拿出气势教导,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10.批评将帮助孩子培养出不易受伤的强大心灵
11.比起批评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良苦用心
12.最后一点:充分相信与默默关怀
结语 希望您能获得培养优秀孩子的启发
序言
什么决定一个人的将来
众所周知,孩童时期对
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大脑
发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早在我的学生时代,
在当时的心理学和教育学领
域,就已坚信孩童时期的生
活方式对一个人的将来会产
生巨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孩童时
期的生活方式问题近来又重
新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一个原因,是人工
智能(AI)等技术急剧发展
,导致孩子的生长环境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
父母对此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另外,考试的低龄化也有
一定影响。例如,教育培训
机构等做孩子生意的商家宣
传“孩子优秀,赢在幼年”,
让很多家长感到不知所措,
也是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2000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
赫克曼对于儿童早期发展问
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之后据
此进行的研究盛极一时,幼
儿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出来。或许这个原因才是更
重要的。
赫克曼的研究结果证实
,“学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其未来人生”。而且研
究结果发现,比起提高包括
IQ之类的认知能力在内的所
有与智力有关的能力,重要
的是学前教育更能提高孩子
的忍耐力、情绪控制力、同
理心、干劲等非认知能力。
因此,在孩子幼年的时
候,就要开始给予孩子教育
性的刺激。这个结论让大多
数的父母感到满意,也成为
他们的共识。
只是虽说知道了“从幼时
开始给予孩子教育性刺激十
分重要”,但大多数父母却
只是联想到孩子能算数或能
读写,一味地想去提高孩子
的智力水平。
然而,赫克曼的研究结
果显示,要想让孩子步入社
会后走向成功,比起让孩子
尽早学会那些迟早能在学校
学到的知识,从小开始锻炼
孩子的非认知能力才是更为
必要的。
学习与工作能力非遗传
所决定
并不是智商高走上社会
就能成功,像那种智商高步
入社会工作后屡屡受挫的人
比比皆是。
有些孩子虽说智商很高
,但在工作之前的学习能力
却并不强,一般称其为后进
生。相反,有些孩子智商没
那么高,但学习能力却非常
强大,一般称其为优异生。
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受
到智力因素以外其他因素的
影响。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
以说是一种补偿,因为诸多
研究表明,智力受遗传基因
的影响很大。像智力的很多
方面都是由遗传所决定的,
但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并非
由智力决定,而是在很大程
度上受到智力以外的诸多因
素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会在
人出生之后随着经验的增加
而不断提高,算是一种能力
。那么,除智力因素以外,
还有什么能力会影响学习能
力或工作能力呢?这些能力
又怎样才能提高呢?
本书的目的就是去思考
、探讨这些问题。
新职员问题给我们的启

孩童时期应具备什么能
力?什么能力孩童时期如不
具备,长大后一般很难弥补
?思考这些问题之际,平日
对新进公司的职员所感到的
违和感给了我很大启发。
如果新员工有工作方法
不对、提交的文件错误等问
题,批评他几句,他当场就
会板起脸,工作不能专心,
终日心不在焉似的。更有甚
者,从第二天开始干脆不来
上班了。为此,现在无论是
上司还是前辈都不得不开始
格外注意对待新员工的方式
方法。也正因如此,锻炼新
人将其培养成得力干将或人
手变得极其困难,上司与前
辈的叹惜之声不绝于耳。
新员工对于批评的逆反
行为也常成为话题。如果新
员工工作草率,因说话方式
和态度不够礼貌招致客户投
诉等,若指正他的话,他立
刻就会板着个脸以示不满。
其实现如今已经没有那种非
常严厉的斥责了,但稍微提
醒指正都会马上招来反感。
放在以前根本不会有任何问
题的轻微斥责,如今也会被
新员工记在心里,他们大肆
宣扬自己有多么受伤,说些
“简直就是职权骚扰啊!”之
类冲动的气话。一旦出现这
种情况,上司或前辈便不会
再轻易指正。这不仅会让整
个组织陷入僵化的境地,对
其本人的成长也会产生极其
不利的影响。在其成长过程
中,这些人会与那些不断从
指责与批评里吸取教训的人
逐渐拉开距离。
管理者常和我谈论新员
工完全不把他人的批评与建
议放在心上之类的问题。他
们说,对那些新员工无论如
何指出他们工作上的问题、
提出多少建议,他们都不会
有任何改善,实在让人头疼
。之所以他们不把上司和前
辈的话放在心上,这与他们
不会运用想象力揣摩他人的
想法有关。他们不能理解别
人为什么会那么说,只在意
自己被批评了,只关注自己
感受到的不愉快的情绪。
总之,如何应对这些动
不动就感情用事的人成了棘
手的问题。
一旦发挥不尽如人意,
就会立刻叫苦,说什么“好
像这项工作不适合我”。即
使鼓励他说,“熟能生巧,
会越做越好的”,人家只会
不负责任地说些“我干不了”
之类的自暴自弃的话。像这
样无论做什么事都干不长久
的倾向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
,不满的呼声也不绝于耳。
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
,刚开始就干得很好的人并
不多见,只不过是他们没有
毅力罢了。
很多新员工在得不到自
导语
好性格带来好人生,好品格带来好成绩,性格比能力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心理学博士暖心传授育儿方法,帮助家长指导孩子提高忍耐力,加强孩子的情绪自控,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塑造出有自信、高情商、有同理心、有责任心的优秀少年!
面对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多种性格问题,在书中一阵见血的为广大父母剖析了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和决定性问题。五大章节,从发现性格问题出发,还原孩子性格养成的全过程,贴身指导每一位家长。从孩童时期抓起,塑造良好的性格,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后记
希望您能获得培养优秀
孩子的启发
出类拔萃的孩子到底什
么方面高人一筹?读过这本
书的人应该已经明白了。
“望子成龙”可以说是所
有父母的共同心愿,而要想
达成这一心愿,父母最需要
注重的是什么呢?具体又该
怎么做呢?
伴随着这种心愿的产生
,对教育的误解也在社会上
大行其道。父母忽视了培养
孩子在其孩童时期应该具备
的能力,反而在一些无关紧
要的小事上费尽心力,最终
导致令人遗憾的结果。
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在
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孩子未来
的人生,这一点也是大家可
以感同身受的。
我作为大学研讨课和大
学讲座的教师、学生心理咨
询室的一名顾问,与学生们
相处已有30余年。从这30
余年的经验中,我感受到学
生们烦恼深重的根源就隐藏
在孩童时期的教育问题上。
虽说孩童时期的影响力
很大,但要说孩童时期的生
活方式能够决定将来的学历
与收入的话,总会有人心生
怀疑。如今的网络时代,到
处都充斥着引起人们不安与
好奇心的信息。因此,我传
达的信息可能会被误认为是
毫无根据、模棱两可的东西
。不过,这确实是由学术性
研究所证实了的真实可靠的
说法。
在孩童时期,有些孩子
能够具备非认知能力而有些
孩子却不能,并且他们长大
之后的生活会存在很大的差
异。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
种能力呢?
关于这一点我已在文中
做了详细的叙述,在此不再
重复。在此我想重申的是:
首先,不要轻易相信如今盛
行一时的育儿方式与教育方
法;其次,不要被儿童教育
市场的商业战略所蛊惑,必
须要提高警惕。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
人不愿努力、忍耐力差、心
理容易受伤。这一点无论在
学校还是在职场上都是大家
感同身受的。其责任并不在
于年轻人自身,而是在于给
他们提供生长环境的大人一
方。在育儿、教育已经逐渐
沦为一种服务产业的今天,
能够真正守护孩子的只有父
母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决
定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那些
正在养育孩子的人们。这也
正是我与日本经济新闻出版
社编辑部的细谷和彦先生针
对如今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进行交谈
的过程中所诞生的企划。细
谷和彦先生也是每天都围绕
育儿问题与错误认知进行着
斗争的人。
较之其他父亲,我在育
儿方面付出了更多精力。即
便如此,这也是一个花费大
量心思的课题。我希望能让
更多的人了解关于孩子的各
种情况,并且希望看过这本
书的您能够获得一些关于如
何培养优秀孩子的启发。
榎本博明
2019年9月
精彩页
1.受不了批评指责的年轻人
直到现在,我已经跟学生打了将近40年的交道,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今的很多年轻人心灵都很脆弱,容易受刺激。他们往往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导致心灵受伤,意志消沉,或者心生叛逆,容易感情用事。
我在与企业经营者或管理人员交流时,他们提到最多的就是近来青年职员越来越难相处的问题。
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稍微提醒一下、批评两句,他们就会情绪低落、无心工作。有的则会板起脸来与你辩解,更有甚者从第二天起就直接休班,或是倒打一耙,吵嚷着‘说这话也太过分了吧!’‘这简直是职权骚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事情就变得特别麻烦,所以对于年轻人都不敢轻易地劝告和提醒了。”
反观年轻人所怀疑的上司“职权骚扰”的情况,其实上司并没有说什么独断专横的话。大多是些换作以前的话无所谓的轻微斥责,不少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也都奇怪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如此蛮不讲理,感情用事。
在我们以20~50岁的公司职员为调查对象、共计700人(20~50岁分4个区间,每个区间175人,男女各350人)的调查中也发现,年轻的一代心灵脆弱现象显著。
其中在自由记述一栏里,来自管理层的不满的呼声非常高。因为每次提醒下属或给下属建议的时候,对方都会表露出自我被否定般失落的神色,因而指导往往很难进行下去。有时在给下属建议的时候,下属会不自觉地意志消沉而不去上班,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与下属的相处中不得不小心翼翼。
另外,还有一些年轻下属的记述。他们写道:一被上司叫到办公室就心跳加速,浑身紧张,受到上司批评还会因此而受到打击,有时甚至不能来上班。
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有超过两成的人认为,年长的人给自己提建议有时会让自己感到烦闷,而这种想法在20多岁的年轻人中占了近三成。
“一旦被别人批评指责,无论批评得是对还是错,都会感到怒不可遏。”这种想法在20多岁的年轻人中尤为突出,占了45%。
心灵如此脆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别说挨批评了,被提醒几句或给个建议都会垂头丧气或心生逆反,这种风气愈演愈烈,以至于甚至出现了培训如何对待新员工的公司。
据《日经商务周刊》调查,有67.8%的人从来没有过严厉地批评新员工的经验。因而如今的年轻人极其经受不起他人的否定。为应对年轻人抗击打能力弱的现状,有必要对上司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改进与下属的相处方式,柔性对待新员工。(《日经商务周刊》2015年4月6日刊)
年轻人的抗击打能力,已经到了不得不小心对待的地步了。这真的好吗?这样脆弱的心灵,如何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啊?!
学生在学校里基本不会被批评,但是走上社会总会被批评的。对此,《朝日新闻》在2018年3月31日的晚报里介绍道,开始有大学在学生毕业前开设“批评教育”课程。
“如何接受批评”的能力,作为刚踏入社会的新人的一个必备能力,受到广泛关注。“批评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在四月入职之前,让大学生参加批评教育的课程,并完成相应课题,让他们不会因为上司、前辈的话感到心烦或辞掉工作,而是要着眼于如何处理对方指出的问题,促进自身的成长。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