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识管理思想史(精)/企业管理思想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孙立新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结构完整,各章独立成篇。从整体上来说,以“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书。首先是导论部分,从知识管理的认识论思想、本体论思想、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总体概述;中间部分通过对知识管理文献的梳理,按照知识管理思想脉络,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的路线归纳为技术学派、网络学派、流程学派、商用学派、学习学派和战略学派等六个主要学派,从思想纲要、思想渊源和思想贡献等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最后对知识管理的前沿命题、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进行概括性归纳。
作者简介
孙立新,澳门城市大学博士,吉林大学博士后,红河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资本、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分析。近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项目1项;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2项;出版著作4部,编著教材1部;主持政府课题5项;在《宏观经济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采纳的政府咨询报告、政协提案9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知识管理的认识论思想
一、理性主义的思想奠基:柏拉图
二、经验主义的思想奠基:亚里士多德
三、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继承:笛卡尔与洛克
四、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尝试:康德与黑格尔
第二节 知识管理的本体论思想
一、知识的思想起源
二、知识的本体分类思想
三、知识管理的本体分类思想
第三节 知识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历程
二、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
四、知识管理的学派丛林与本书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技术学派思想
第一节 思想纲要
一、基本思想
二、系统领域
三、人工智能领域
四、图书情报领域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系统论思想
二、摩尔定律
三、梅特卡夫定律
第三节 思想贡献
一、托马斯·达文波特
二、马克斯·博伊索特
三、卡尔·魏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学派思想
第一节 思想纲要
一、网络学派的界定
二、空间领域
三、绘图领域
四、知识社团领域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霍桑实验与非正式组织
二、社会网络理论
三、社会资本理论
第三节 思想贡献
一、最佳实践转移
二、社会资本与“空间”
三、知识社团:石油公司的贡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程学派思想
第一节 思想纲要
一、流程学派的界定
二、管理实践
三、集成知识管理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资源基础理论
二、动态能力理论
三、流程再造理论
第三节 思想贡献
一、迈耶和扎克模型
二、布科维茨和威廉姆斯模型
三、麦克尔罗伊模型
四、中国国家标准的知识管理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
五、吴庆海和夏敬华的“知识之轮”模型
六、知识管理评估工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用学派思想
第一节 思想纲要
一、主体思想
二、组织知识资本
三、员工知识资本
四、无形资产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古典经济学中的人的经济价值观
二、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研究
三、新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研究
四、冰山理论
第三节 思想贡献
一、邦迪斯的知识管理思想
二、斯威比的无形资产监控表
三、帕利克的知识资本增值系数法
四、爱德文森的知识树模型
五、沙利文的价值萃取理论
六、技术代理测量模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学习学派思想
第一节 思想纲要
一、主体思想
二、组织学习
三、学习型组织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杜威:经验和社会学习视角
二、波兰尼:知识的隐性与显性
三、彭罗斯:作为组织资源的知识
四、哈耶克的经济学观点
第三节 思想贡献
一、阿吉里斯与双环学习
二、史密斯和莱尔斯与《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
三、莱夫和温格与情境学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战略学派思想
第一节 思想纲要
一、主体思想
二、战略流程领域
三、组织知识创造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卡普兰和诺顿:平衡计分卡
二、里斯和特劳特:定位理论
三、蒂斯等人:动态能力理论
第三节 思想贡献
一、克罗格和罗斯:认识论模型
二、艾利丹尼森公司战略定位模型
三、汉森、诺瑞亚和铁梅:编码化战略和个性化战略
四、格兰特:知识集成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前沿命题、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前沿命题
一、方法命题:大数据分析协同知识管理
二、变革命题:数字化转型重塑知识管理
三、员工命题:多任务执行者的困境
第二节 研究热点
一、国外研究热点
二、国内研究热点
三、具体领域的研究热点
第三节 未来展望
一、知识价值链框架
二、知识价值链的六大基本活动
三、知识价值链的三大支柱性活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序言
管理思想作为人类对
于管理实践过程规律和本
质的思考,既是过去和现
在的经济、社会、政治和
文化的结晶,也是开拓未
来的宝贵经验。“企业管
理思想史”丛书以“学史明
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为目标和要
求,探寻“上善若水、大
制不割、和合共生”等中
国传统哲学智慧精髓,探
究“科学管理、人本管理”
等西方经典管理理论与哲
学思维,探讨“去中心化
、自组织”等后现代管理
前沿理论,探求“物联网
技术、量子力学”等世界
前沿科技的创新应用。同
时,融入“中国元素”,努
力创新,科学性、系统性
、拓展性地探索中国企业
管理面临的诸多普遍性和
特殊性问题。
严格意义上讲,现代
管理学发展历程不过百余
年,但历史长河中的管理
思想代表着不同时代、不
同地域的管理特色。因此
,“企业管理思想史”丛书
秉承弘扬中西方优秀文化
,以时间为主轴,以学科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
点、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等为主要内容,突出中国
元素,深入阐发、提炼和
展示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
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
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
髓,廓清该学科理论的发
展脉络和演化进程,批判
与继承该学科相关研究的
精华,具有较高的理论价
值和社会效益。
第一,研究框架体系
新颖,既梳理学科发展史
,也明晰发展脉络。丛书
以时间为经,以理论观点
为纬,旁征博引、纵横推
移,对中外管理思想各发
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见解
观点、思想灵感、理论产
生背景及其发展进程等进
行系统阐释,梳理管理学
及其主要分支学科的历史
沿革和发展脉络。
第二,学派划分的独
特性,溯源古今中外管理
思想,萃取智慧结晶。将
管理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
涉及的古今中外早期管理
思想、古典管理思想、现
代管理思想和当代管理思
想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溯其源流、综其脉络
、述其精华、探其内涵、
究其本质。
第三,研究的前瞻性
,多视角地探索中外理论
研究前沿,提出前瞻命题
。丛书基于TRIZ理论(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智
慧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的
视角,探讨未来企业管理
的发展趋势,并从政府、
学术界、业界、咨询界等
多视角,提出中国管理未
来的研究焦点和热点。
该丛书是一项庞大的
系统工程,是历经多年潜
心谋划,集众人心血和智
慧之大成,不仅填补企业
管理领域的研究空白,拓
展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度、
广度和高度,也为管理学
科学化、系统化、中国化
的前沿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必将成为学习企业管理
理论的必备丛书。
该丛书之所以令人耳
目一新,不仅源于独特的
研究框架、严密的逻辑框
架、完整的历史叙事和充
实的背景描述,更主要的
是裨益读者领悟“古为今
用,洋为中用,践行当下
,引领未来”之精髓。
陈传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22年3月16日
导语
本书以知识管理的技术学派、网络学派、流程学派、商用学派、学习学派和战略学派等六个主要学派为纲,以思想纲要、思想渊源和思想贡献为目,纲举目张,以从宏观到微观、从时间到空间、从整体到局部、从共性到特殊性等视角来挖掘知识管理的思想。
书评(媒体评论)
文之大者,以载正道
也。企业管理思想史之“
道”,不仪是创新、继承
和扬弃的正本清源,更是
术来已来的未雨绸缪。
——南京大学商学院
教授陈传明
与时俱进,知行合一
。企业管理思想史告诉你
如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让你达到思者无域、行
者无疆的境界。
——中国企业管理研
究会会长 黄速建
深述东西方管理思想
演化,推进古今管理智慧
融通,为世界管理难题贡
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复旦大学东方管
理研究院院长 苏勇
管理思想源于人类管
理实践的沉淀与升华,读
史明智,鉴往知来,前车
之鉴,后事之师。
——中国上市公司协
会会长 宋志平
企业成长的过程如同
寻找内心光明的过程,而
管理的本质则是激发人心
中的良知。以良知为本,
以数字为用,中国管理模
式是推动新商业文明的根
本力量。
——金蝶集团董事会
主席 徐少春
管理思想是实践智慧
的结晶,是组织各类问题
解决方案的提炼。管理的
二重性决定了管理思想的
二重性:既是产业发展、
财富创造的经验总结,义
是组织中人与人和谐关系
的伦理规范。
——华夏基石管理咨
询集团领衔专家 施炜
精彩页
第一节 知识管理的认识论思想
知识管理的思想起源于西方认识论。西方认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知识的本质,二是知识的起源,三是知识的真实性,由此形成了两大互斥又互补的认识论视角: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认识论(Epis—temology)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就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
一、理性主义的思想奠基:柏拉图
(一)《泰阿泰德篇》
1.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一前399)是希腊哲学的转折点,由苏格拉底开始,希腊哲学关注的重点由宇宙的本原、世界的构成等“自然科学,,问题转向人类本身的正义与非正义、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以及智慧与知识等“伦理哲学”问题的研究。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Plato,前427一前347)是第一位从理性主义观点建立缜密知识体系结构的哲学家。如果说苏格拉底是一个谜一样的人,还可以猜测,那么,柏拉图则像一个符号,只能被想象,虽然他留下了不少作品,但主角却大多是苏格拉底,很少提及自己。
2.苏格拉底式提问——什么是知识
关于什么是知识、知识与智慧的区别等与知识相关的内容体现在《柏拉图全集第2卷·泰阿泰德篇》中。
苏格拉底:我假定,智慧使人们变得聪明……知识与智慧是一回事吗?……请慷慨大方地告诉我,你认为知识是什么……
泰阿泰德:我认为,一个人能从塞奥多洛那里学到的东西就是知识,比如你刚才提到的几何,以及其他所有科学,此外还有皮匠和其他匠人的技艺。知识就是这些东西中的某一种或者全部,而不是别的什么。
……
苏格拉底:但是,泰阿泰德,我问你的问题不是知识的对象是什么,也不是有多少种知识。我们不想数清知识的门类,而是想发现知识本身是什么。我的话是否没什么意思?
泰阿泰德:不,你说得很对。
……
苏格拉底:那么,当有人问我们知识是什么的时候,用某些技艺的名称作答是荒唐的。这种回答是:知识是“关于某某事情的知识”,但这不是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回答。
泰阿泰德:似乎如此。
……
苏格拉底:所以,泰阿泰德,重新开始吧,试着解释知识是什么……
泰阿泰德:……就我现在的理解来说,知识无非就是感觉。
……
苏格拉底: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意思吧。有时候一阵风吹来,我们中间的一个人感到冷,另一个人感到不冷,或者一个人感到有点冷,而另一个感到非常冷……那么,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说风本身是冷的或不冷的吗?或者我们得赞成普罗泰戈拉的看法,风对于感到冷的人来说是冷的。风对另一个人来说是不冷的?
……
泰阿泰德:你说得非常正确,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这样一来,那些主张感觉就是知识、事物就是对某人呈现的那个样子的人还有什么论证剩下来呢?
……
苏格拉底:那么,让我们再次从头开始,知识是什么?
……
泰阿泰德:知识就是满意真正的信念。相信真实的事物确实不会有错,结果也总是令人满意的。
……
苏格拉底:所以,泰阿泰德,感觉、真实的信念、真实的信仰加上解释,都不会是知识。
泰阿泰德:显然不是。
在这篇对话中,有三个人在讨论什么是知识,这三个人分别是苏格拉底、数学家塞奥多洛和他的学生泰阿泰德。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告诉泰阿泰德什么不是知识,引发人们自己发现思考中片面的、不合逻辑的荒谬之处,这就是“苏格拉底式提问”。这篇对话讨论了“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的三个答案:第一,知识是感觉;第二,知识是对真伪的判断;第三,知识是真实的信仰加上解释。
3.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最终没有直接给出知识的定义,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并对当时流行的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等四种美德都进行了论述,认为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他认为,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苏格拉底对美德十分关注,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早期著作中处处都表达着苏格拉底对美德概念的看法。美德一词,希腊文为arete,其含义相当广泛,不仅指人的优良品质,也指任何事物的优点、长处和美好的本性。
美德既然是知识,那么美德和知识从哪里来?苏格拉底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要实现人的美德,必须使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教育。苏格拉底把教育看成美德的来源,突出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