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鸡毛信(电影彩色阅读版)/爱国教育红色经典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严锴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1954年上映的经典黑白影片《鸡毛信》改编而成。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有一位儿童团团长名叫海娃,他的父亲是民兵队中队长。海娃以放羊为掩护,在村口站岗放哨。一天,他接受父亲交代的特殊任务:给八路军送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在送信的路上,遇到了敌人,幸亏他事先把信藏在老绵羊的尾巴之下,躲过一劫。然而海娃被迫带路,晚上他趁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间鸡毛信一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经历重重危险,最终,聪明勇敢的他将敌人引上了歧途,并成功把“鸡毛信”送到八路军叔叔的手中,完成了父亲交给他的任务。
作者简介
严锴,男,1982年11月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编辑策划中国革命史百年影视全纪录36本,爱国主义教育经典电影系列图书30本,《耕读文库》32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经典红色电影连环画系列24册。出版共和国三部曲《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电影连环画《百团大点战》《喋血孤城》《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平原作战》等一百多部。
目录
第一章 喜获丰收
第二章 通风报信
第三章 接受任务
第四章 海娃藏信
第五章 斗智斗勇
第六章 鬼子抢羊
第七章 半夜逃跑
第八章 丢失信件
第九章 被迫带路
第十章 逃离魔爪
第十一章 完成任务
导演小传
作者小传
主演蔡元元小传
主演蔡安安小传
电影背后的故事
演职员表
序言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
平原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
牺牲、与日本鬼子及汉奸
走狗英勇斗争、保家卫国
的小英雄,龙门村儿童团
团长海娃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保卫全村乡亲们的
安全,他利用放羊来站岗
放哨。当海娃接到紧急任
务去给八路军送信时,遇
到了鬼子的部队,他冒着
生命危险,机智勇敢地与
鬼子们周旋。他巧妙地藏
好了“鸡毛信”并想方设法
,一次次骗过鬼子们的盘
问,最后终于通过了日寇
的封锁线,把“鸡毛信”送
到八路军叔叔的手中,完
成了传递军事情报的任务
导语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精彩页
第一章 喜获丰收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我国辽阔的华北平原,并实行一系列的侵华政策,诸如“三光”“囚笼”政策及野蛮的秋后大“扫荡”。为维护祖国领土不受侵略,为保护中华儿女免受日寇侵害,中国爆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毛泽东同志根据华北抗日日趋恶化的形势,以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控制了吕梁、五台、太行诸山脉,开展抗日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组织当地民兵、青救会等地方组织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救国战争,牵制和消耗大量日军,为取得全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而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那辽阔的华北平原上,那环绕华北平原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那条孕育华夏儿女几千年文化、静静流淌的母亲河(黄河)河道两旁,那黄灿灿、沉甸甸等待老百姓收割的山坡庄稼地下,那零星散落在华北平原的一处处村庄中。
龙门村,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上的一个小小的村庄,小到引不起别人的注意,小到好像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石头垒成的石洞庄严而威武地屹立在村庄的最前方,繁体“龙门村”三个字死死地钉在那被日寇机枪打坏一角的平板石上;石头垒成的村舍破败而规则不一地散落在山路两旁;错综的黄土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山的那一头;山坡上的梯田一层层,有如波浪般遍布村庄的四周,一切是那样和谐,那样美好,龙门村的老百姓在民兵的警卫下,忙碌、紧张地收获着辛苦耕作的粮食。
老百姓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痛恨日寇杀害了他们的父母、丈夫、妻子、儿女,让他们成了无儿无女、没爹没娘的孤家寡人;痛恨日寇用巨火烧毁了他们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让他们成为露宿街头巷尾、荒山野岭的流浪汉;痛恨日寇抢光了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才收获的苞米、高粱、大麦、稻谷,让他们成为食不果腹的逃荒者,千家门、万家户敲门乞讨别人的残羹冷炙,挨尽了世人的白眼、嘲讽与打骂,只为自己的父母及儿女能够卑微地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能看到希望、才能看到阳光、才有可能重拾旧日的尊严及自信;因为只有活着他们才能拿起刀枪棍棒与破坏他们家园、杀害他们同胞、残害他们亲人的日本鬼子进行殊死搏斗。为时刻不忘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平原的侵略、对华北老百姓的侵害,龙门村村口的石头墙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八个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村口外几座首尾相连的大山有如母亲的怀抱,正静静地维护龙门村百姓的安全,微风吹过,被羊群啃过的野草根里冒出的新芽儿正迎风招展,仿佛在喃喃细语,又似在欢快地跳舞;一起一落、到处乱飞的蚂蚱多得能把人的手背和脸蛋砸出一个青包;大山的半山腰那光秃秃的“消息树”旁,正站着一个12岁的孩子,两眼警惕地盯着山下远处的平川地,旧得有些发白的八路军帽、摞满黑色补丁的小褂有点脏,脏得有些亮,亮得能照见脸上的麻子,一杆比他高出半个头的红缨枪被紧紧地握在右手中,一根杏树枝做成的放羊鞭子不时地甩动着,发出叭叭的响声。他叫海娃,龙门村民兵中队长老赵的儿子。在父母的教育下,海娃深知只有革命、只有赶走日寇,才能有活路,才能有不被扫荡、不被欺压的生活。他积极参加根据地各项打击日寇的活动,并组织村庄里和他一样大的孩子成立儿童团,由他担任儿童团团长。前不久,为抵抗日寇的秋后“扫荡”,他接受了爸爸交给他的一项新任务,为村里的反“扫荡”活动放哨。每天天一亮,海娃就将村里羊群赶到村前的大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的据点。
平川地里的一条羊肠小道是村庄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每天时不时地有手挎篮子、牵头毛驴的老乡从这里经过去外村办事,更有我们的便衣八路军干事、侦察敌情的“地下工作者”经过,他们需到村里、村外或者其他八路军部队、民兵组织、青救会组织、妇女互助组传递日寇的情报、工作安排。顺着羊肠道口的尽头,整天发出轰隆隆响声的地方矗立一座灰溜溜的土疙瘩,土疙瘩上飘着一面黑白相间的膏药旗——日本的国旗,土疙瘩足足有十米高,全部用青青的石头垒成,除了几个微小的机枪扫射眼,看不见其他的棱角、缝隙,那就是鬼子的炮楼。炮楼里面住着很多鬼子和黑狗子(帮助日寇进行侵华活动的伪军),他们常常到山里去祸害老百姓。
P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7:36